医学院英语教学革新

时间:2022-09-12 03:29:37

医学院英语教学革新

1医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医学院校的英语教学一直处于一种曲折、徘徊的无序状态。早在20世纪60年代~70年代,以谢大任教授为代表的老一辈医学英语教育家们推出了以医学英语教学为主体的教学模式;80年代以邵循道教授为代表的医学英语教育家们使这一主张得到了更广泛的实践;自1987年颁布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以及1987年实施全国大学四、六级统考后,学习模式又转向了以基础英语为主体,90年代,我国不少高等院校开始实行基础英语学习加后期的医学英语教学模式。然而几代人的努力之后,回首我们的英语教学效果,与国际接轨仍然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目前医学院校的英语教学进行必要的分析。

1.1偏重基础英语教学,忽视医学英语的教学

从1987年全国实行英语四、六级统考以来,各高校都十分重视这一“统考”科目,此项成绩对学生毕业分配及教师的晋级、评职称均有直接影响,所以对教师和学生均有一定的制约性,在这种情况下,本应以培养学生基本语言能力,为专业英语打基础的基础英语教学却似乎成了高等医学院校英语教学的全部,而这种以过级为最终目的的英语教学,导致学生盲目追求通过率,热衷于机械的复习题和考试技巧,而放松了自身实用语言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的基础英语水平和专业英语水平很不相称,表现在专业词汇的缺乏和专业文献阅读理解能力普遍较低。在接待外籍患者、用英语书写病例、撰写论文及其他医学文献摘要、综述等方面就更加困难了。在课程设置方面,许多医学院校均未把医学英语定为必修课,对学生在医学专业英语方面也未设立任何考核指标,使专业英语学习出现了不连续性和断档。在没有完全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缺少压力与动力,大部分学生只是结合自己的专业,通过自学掌握一定的医学英语。有的院校考完级后,就不再设置英语课,结果造成英语学习断线现象。事实证明,多数学生在毕业时英语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回落。

1.2专业医学英语教师严重缺乏,师资队伍建设职亟待加强

专业教师医学英语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医学英语的教学,无论是在语言方面还是专业知识方面部有较高的要求。目前毕业于医学英语专业的教师数量极少,而医学专业教师一般难以胜任英语语言教学,尤其是口语方面;英语教师又普遍存在不懂医学知识的问题,结果语言内容与形式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难以实现,二者授课均感力不从心。与英语作为第二外语的发达国家相比,我们无论在师资力量、教学条件、教学安排以及对专业英语学习目的要求等方面还相差甚远。其次,多数医学院校对医学英语教学的忽视,也严重影响了师资队伍建设。基础英语教师年复一年疲于应付全国的四、六级考试,教学任务十分繁重,根本没有精力、也没有时间投入医学知识的学习中去。结果是低质量的教学,教师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上课照本宣科,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对教师不信任,学而不获,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3缺乏高质量、统一要求的医学英语教材

目前全国范围内,医学专业英语教材匿乏,还没有一套完整的、高水平的有声教材。有的开设医学英语专业的学校仍沿袭传统的通用英语教材模式,有的教材在编写、审定过程中未能执行统一的标准,难度、深度离《大纲》要求均有很大差距,从目前来看,大多数学生通过背专业单词和阅读有关医学英文资料来提高专业英语水平。在国际化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广泛的今天,这种学习模式已明显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其次,缺少听说和写作内容,教学单调、枯燥乏味;而自选英文阅读资料比较有局限性,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新知识、新词汇不断涌现,很难涉猎广泛,囊括更多医学英语的内容。

2医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趋势和设想

随着形势的发展,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趋势将会有重大转折,根据国家教委的最新精神,英语教学将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并要求在高中毕业时达到四、六级水平。到基础英语教学的四、六级水平逐步低龄化,这一教育改革的趋势,迫使大学英语教学向科技英语和专业英语转向。我们的教育管理工作者们已开始意识到了问题的症结,新修订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已明确地将大学英语教学过程界定为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两个阶段,分别规定了不同阶段的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这将有利于指导高校的英语教学改革。其次,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对外科技文化交流也日益扩大,能直接听懂外国专家的学术讲座,听懂并笔录外国教师讲课,及时交流专业问题,读懂原版英文教材和期刊,用英语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撰写科技论文、商务信件、合作议定书等英语语言技能已开始为更多人所注重,这也使得包括医学英语在内的ESP教学的重要性日益为医学界所认同。我国目前单纯通过四、六级考试培养出来的医学生与国外直接用ESP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人才相比,其专业英语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差距显而易见。因此,重视医学院校的医学英语教学已刻不容缓。

2.1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及教育体制的根本转变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过级考试模式的英语教学带有十分强烈的应试教育色彩,转变这一教育模式,以培养复合型创造性医学人才为目标,在英语知识与技能传授方面必然要有一个大的转变,即以基础英语知识与技能为起点,转向科技英语与医学英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出能适应我国对外科技文化交流所需要的,在听说、阅读、翻译、写作诸方面都拥有较高医学英语水平的复合型人才。要达到这一要求,还必须对医学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必须把医学英语教学放在相应重要的位置,对培养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时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部门协作等方面的问题做出明确的政策性规定。

2.2培养专业英语教师,建设合格的教师队伍

一方面,各校应该为基础英语教师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学习专业知识,按医学英语的听说、阅读、翻译、写作教学的需要,对英语教师进行专业分工,在工作中定向培养提高。尤其是对青年英语教师轮流进行医学专业常识培训,首先解决只懂得英语不懂得医学的纯语言教学问题。另一方面,对医学专业教师,若其英语水平确能胜任教学,则由英语教师给予英语教学方面的指导,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这样,既可以共同承担医学英语课的教学,又可以在专业课上使用英语进行教学。医学专业阅读与写作课程可以聘请医学专业教师做兼职语言教师。英语教师在讲授医学专业英语听说翻译课程时,可以深入到医学实验室、医学学术讲座、医学临床对话、临床病理讲座等现场,使其语境更有现实性、逼真性。坚持英语教师同医学专业教师的联盟与合作。另外,教学部门与医学专业部门联合培养研究生,尤其是担负医学专业阅读和写作的英语师资,他们需要更多的医学专业知识,国内应争取在3年~5年内培养一批具有双学位的医学英语教师,这是提高我国医学英语教学水平的重要举措。

2.3加强医学英语教材建设,为教学提供基本保障

教育题材不能单纯从语言出发,必须围绕学习内容的“新颖性、知识性、实用性和时空性”以及语言素材的可接受性和可理解性而合理取舍,同时还要结合语言使用的目标情景,而有针对性地选择体裁,如原版教材、论文、综述、摘要、药品和仪器使用说明等。换言之,教学资料的选择与安排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及医学本身的发展状况,做到语言和专业学习两方面的有机统一。总之,我国高等医药院校的基础英语教学模式,尤其是以四、六级统考为主的应试教学模式必须尽快转向基础英语、科技英语与医学英语相结合,并逐步以医学英语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要达到这一目标,有许多工作要做,在操作上也需克服很多困难。我们相信,随着我国英语教学的体制改革,加之教学人员的探索进取精神,我国的医学英语教学与国际接轨将不会遥远。

上一篇:支持农民增收到户实施意见 下一篇:红外医学热图理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