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昆虫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时间:2022-09-12 02:32:30

森林昆虫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摘 要 从构建森林昆虫学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出发,根据森保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及本课程实践教学的实际特点,构建完成了“四层次一体化开放式应用性”创新性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能够运用知识,加强理论与实际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森林昆虫学 实践教学体系 森林保护专业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for Forest Entomology

NAN Xiaoning, HE Hong, GUO Xinrong

(Northwest A & F University, Yangling, Shanxi 712100)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forest entomology undergraduat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Forest Protection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the actu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building completed a "four-level integration of open application" of innovativ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so that students able to apply knowledge, theory and practice combine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Key words forestry entomology;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forest protection professional

1 森林昆虫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依据

森林昆虫学是森林保护专业森林昆虫系列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的统称。而森林保护专业森林昆虫系列课程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大多都是将实验、实习放在理论课程之后,每门课程实践教学相对独立、容易出现内容重复、购置重复、低利用率等现象,极不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和独立动手能力的培养。近年来,教育部把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关键指标之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积极开展了实践教学改革,通过加大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经费投入,极大地改善了实践教学条件,在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方面产生积极影响。而在学校实践教学条件与硬件设施建设的基础上,还存在许多不足和改进的地方,实践教学体系尚未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有待加强;开放性实践教学资源的开放性和运作规章制度尚待完善。森保专业学生创新和动手能力的提高,必须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积极开展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实践研究,构建起以应用型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森保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出切实可行的各项措施。

2 四层次一体化开放式森林昆虫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森林昆虫学 “四层次一体化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为核心,以实践学研究型为主题”的实践教学理念;以培养“基础宽厚扎实、实验技能全面、科研创新能力强”的森林保护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为建设目标。

层次一: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块。森林昆虫学系列课程实验教学环节主要包括:以普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为主的专业基础实验课、以森林昆虫学、森林动植物检疫、资源昆虫学内容为主的专业实验课等实验教学。通过专业基础和专业实验课的统筹安排,进行实验内容的分层设计,随现代技术的改进不断加强实验内容更新,在保证各项功能实验开出的基础上,将实验按照验证性实验、综合与设计性实验、研究性实验等层次分别设计实验内容。通过验证性实验的减少、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逐年增加,通过实验的分层设计带动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使具有创新思维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所占比例不断提高。同时整合实验内容和实验资源,创造学生进行创新性实验的时间和条件,制定相应的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机制,增加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的经费投入,设置开放式实验教学基金,从而强化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层次二:教学实习模块。传统的森林昆虫学系列课程教学实习缺乏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内容,难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习效果也大打折扣。我们针对该课程教学实习存在的问题,在实习地点、内容、方式以及考核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提出了集“认知—调查—分析—研究”为一体的专业教学实习模式,即把原来的普通昆虫学实习与森林昆虫学教学实习合并,然后按照基础实习、专题实习、创新性项目实习三大部分组织实习。选择森林有害生物发生历史悠久和多样性丰富、尤其是地处我国南北地域分水岭的秦岭火地塘作为实习基地,开展森林昆虫学专业综合教学实习。秦岭独特和丰富的生物资源完全满足了森林保护专业的实习要求,不仅使实习内容实现了南北兼顾,克服了以往实习主要集中在北方的缺陷,而且极大地丰富和补充了森保类相关专业课程的实习内容。独特的实习条件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相关专业和同行带领学生实习,从而提供了极佳的同行交流和切磋机会,促进了全国各院校森保专业在野外实习基地的交流内容。

层次三:大学生创新项目模块。近两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创项目的运作和一些科创项目具有影响力科研成果的产生,带动了学生投入到创新性科研项目的兴趣和主动性,为创造浓厚的学术气氛和应用型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保障。将科研创新训练纳入到实践教学体系,把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真正作为实践教学的功能,看作实践教学的一种形式来进行管理。具有一定科研兴趣的学生自主选择导师,从本科阶段就直接参与到导师的科研课题。随着学校开放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该模式势必在全校范围各个专业推广而实行。

层次四:毕业论文设计模块。毕业设计(论文)是对大学本科四年所学知识的综合检验。然而毕业阶段本科毕业生必然存在本科毕业后的选择和完成毕业论文的矛盾。毕业生在毕业论文时间、精力以及热情投入方面都会大打折扣,毕业论文的验收和考核模式的单一,限制了部分学生选题的范围和学生投入时间,从而使毕业论文的过程流于形式。根据近年来就业形势和全国范围对森保专业的要求,采取灵活的毕业论文的考核模式,将毕业班学生根据考研阶段毕业生、找工作阶段毕业生、考公务员阶段毕业生分为不同类型,依据毕业班学生类型确定毕业论文的考核模式和考核办法以及毕业论文内容,从本科阶段随着本科导师的确定,毕业论文的内容也渐渐形成,从而避免了毕业论文与工作或前途之间安排的冲突,从根本上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3 实践教学体系的管理与实施

(1)健全规章制度。改革和完善了关于实习、实验、毕业设计(论文)一系列规章制度。尤其是开放性实验室的规章制度的制定势在必行,以应用型创新性人才培养为目的的实验进程、实习计划、实验教学大纲、实习教学大纲、实验和实习指导书等重新编写,保障了各项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2)加大实验室、创新实践基地的开放力度。实验室、创新实践基地的开放和共享,对有效利用和挖掘实践教学资源,加强对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本科实验室的开放等相应制度和运行机制尚未健全。尤其是开放性实验室的运行经费来源以及开放实验室管理形式和开放共享形式,通过设立开放性实验室基金配备专门人员来制定合适的运行机制是一种可行经验。

(3)培训青年教师促质量。制定相应的《教学建设和人才培养奖励办法(试行)》,对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等进行表彰奖励,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实践锻炼。同时,为了保证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学校还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森林保护系举行了中、青年教师实践技能培训活动,提升教师的实践指导水平,提高学生实践训练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童应华,陈顺立,吴晖等.森林昆虫学实践教学及其创新性探析.中国林业教育,2011.29(1):50-54.

[2] 贺虹,李孟楼.“森林昆虫学”课程群教材的建设与创新.中国林业教育,2012,30(6):53-56.

上一篇:师范生教育法律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 下一篇:有关师范生在实习课堂上常见的问题及对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