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文化教学初探

时间:2022-05-22 08:43:15

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文化教学初探

摘 要 在大学英语课堂中适时适量地进行文化知识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阐述了大学英语课堂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和现状,并论述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方法。

关键词 大学英语 文化教学 跨文化交际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Culture Teaching in College English Classroom

HONG Ke

(College of Fundamental Education,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66)

Abstract In college English class, to carry out timely and appropriate cultural knowledge teaching can develop students'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improve student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importance and status of college English classroom culture teaching, and discusses the main content and implementation methods of college English culture teaching.

Key words college English; culture teaching;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语言可透视各国人民的思维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心态,表达并体现文化现实;文化可制约语言的发展,由于其所反映的民族文化不同,语言的运用会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因此,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语言和文化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基于以上原因,在语言教学中必须导入文化的因素,学习者才能按照目的语国家的语言规则、表达习惯进行成功的交际。然而,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过于强调语言教学而忽视了文化教学,部分学生只片面追求提高阅读听力的能力;部分教师只是照搬教参上的文化背景介绍,未能主动地将文化导入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同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存在着听不懂、说不出、语用失误、不敢交际、交际失败等问题。介于文化教学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重要性及现状,本文将对文化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1 文化教学的内容

1.1 常识型文化

了解英语国家基本的常识型文化是学习英语的前提,如英语国家的政治制度、历史沿革、、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文学艺术等。常识型文化的教学可以采取教师讲解阐释的方式。例如:在大学英语精读(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第三册 Why I Teach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Being a teacher is being present at the creation, when the clay begins to breathe”,这句话的含义是教师塑造了我们的灵魂,是创造的见证者。而学生往往很难理解“when the clay begins to breathe”。这时,教师就应该及时讲解《圣经》中上帝用泥土捏成人的形状,并往他的鼻孔里吹入生气,将他变成了有生命的人类这样的神话故事。通过常识型文化的讲解,不仅能使学生了解到国外的风土人情、历史人文,还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避免由于文化差异而导致理解上的错误。

1.2 词汇型文化

作为语言的基础,在特定的语境中,同一个词汇在中文和英文中所产生的信息和感受可能完全不同。因此,对于一些典型的词汇,教师应该着重向学生介绍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了解其文化内涵。例如:由于环境、历史文化的不同,在表达相似的象征意义时,英语和汉语在颜色词的使用上也完全不同。在汉语中红色象征喜庆、吉祥、幸福,而red一词在英语中则代表危险、鲜血、死亡,如see red (非常生气),in the red (亏欠);再如,blue pictures/movie(黄)、 the blue-eye boy(红人、宠儿)、to be green-eyed(眼红、嫉妒)、green hand(没有经验的人)、in the black(盈利、有结余)、grey mare(母老虎)、white elephant(无用而昂贵的物品)等。

1.3 社交型文化

社交型文化涉及社交中的基本知识,如称呼、问候、邀请、答谢、告别、称赞、赞同、反对、批评、拒绝等,也包含服饰礼仪、宴会礼仪、餐桌礼仪等非语言社交文化。因为受到各自文化的影响和制约,英汉社交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很多人认为汉语中的“请”相当于英语中的“please”,但在某些场合却不宜使用。如在餐桌上请人吃饭,吃菜,喝酒或请人吸烟时,一般都用“Help yourself”,而不是用“please”。在寒暄方面,中国人见面时常问“你吃了吗?你去哪儿?”在交谈中习惯问对方的年龄、收入、家庭婚姻状况等,而这些在西方国家都是交谈的禁忌。诸如此类的社交文化远不能按照字面翻译,而是对文化了解后的信手拈来。因此,学生只有了解了这些社交礼仪,才能进行更加有效的沟通,避免引起对方误会或产生严重后果。

1.4 观念型文化

东西方文化在价值观念、政治信念、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东方文化注重整体,崇尚含蓄;西方文化注重个体,推崇直接开放。例如:在中国,individualism表示个人主义是贬义,因为中国更强调集体表现和合作精神;而在西方,则强调个人表现和竞争,他们认为不愿意显露自己才华的人是不可思议的,这就是价值观文化不同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加强中西观念型文化差异的讲解,帮助学生加深对外部世界的了解,提高自身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2 文化教学的方法

2.1 课堂讲解

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文化知识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具体来说,在讲解课文前,教师应首先介绍课文的时代、作者、地域文化;在讲解课文时,教师可以对课文中出现的文化内涵词及课文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直接加以讲解,“见缝插针”式地进行文化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及相关的文化知识。对于涉及文化知识较多的听力口语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对文化知识的讲解就显得更为重要。大学英语的听力口语材料在内容上丰富多彩,且涉及了英美文化和中国文化中存在的各种差异,所以教师应先介绍与材料相关的英美文化知识,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所了解,使我们的听力口语课堂不再只是枯燥的听力练习和口语操练。

2.2 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对教师讲解的一种延伸。课堂讨论可以在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进行。教师可将与要讲解的课文相关的文化常识以课前预习的方式布置给学生;在课文学习前,教师可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相关文化常识进行讨论,各抒己见,相互学习,从而对自己所了解的文化常识进行补充;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对讨论过程进行总结,对讨论中出现的文化误解进行纠错,并强化学生的文化意识。

2.3 课堂演练

课堂演练是一种直观、生动的文化教学方法,尤其运用在口语教学中。教师对口语教学中所涉及的文化常识进行讲解后,可安排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模拟演练课程中所涉及的交际场景,如祝贺、问路、打电话等,让学生通过演练切身感受英美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不同,从而加深学生对文化的理解。

2.4 课后延伸性学习

课后延伸性学习是基于课堂讲解、课堂讨论和课堂演练基础上的延展式学习方法。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理解能力及课堂教学所涉及的文化知识,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阅读材料,如英语报刊、中英文对照本、英文原著等;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英文原声电影,让学生在享受剧情的同时学习英美国家的交际方式,接受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教师还可以利用学校资源,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团活动,如英语演讲比赛、话剧表演、辩论赛或与外籍教师和留学生举行联谊活动等,为学生学习英语国家文化搭建良好平台。

总之,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该时时处处渗透文化,让学生在文化熏陶中理解、习得并掌握语言,从而以更加理性和宽容的心态接纳异域文化、欣赏异域风情,提高自身的语言理解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 胡文仲.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4.

[2] 孙宏兵.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现状及展望[J].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7).

[3] 张欣叶.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12).

上一篇:成人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模式研究 下一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