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区师古镇传染病疫情分析

时间:2022-09-12 12:50:06

地震灾区师古镇传染病疫情分析

[关键词] 地震灾区;传染病;疫情分析

[中图分类号]R51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3(b)-114-01

2008年5月12日,我国的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的强烈地震,我们随辽宁驻什邡市师古镇公共卫生工作队进驻,现对地震前后的传染病疫情进行分析:

1 师古镇基本情况

该镇是四川省德阳市什邡市的一个镇,距什邡市区12.5 km,辖13个村,3个社区,246个村民组,全镇总人口44 906人,总户数为15 984户,其中,农村总户数为14 212户,人口为40 326人。在5・12地震中全镇全部受灾,倒塌房屋90 344间,因灾死亡65人,伤残5 662人。2007年由原民主镇和云西镇合并,有32个自然村和3个社区。

该镇有镇卫生院一家,由民主和云西卫生院合并,117名医护人员,有防保工作人员2名,分别负责民主和云西片。各村共有防保医生31人,乡村医生65人。

2 该镇既往传染病概况

该镇2005年1月~2008年4月发生的传染病例数分别55例、72例、31例和5例,主要有感染性腹泻、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麻疹等,无传染病的爆发。

3 地震后传染病调查与监测

在灾前该镇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的基础上,辽宁驻什邡市师古镇公共卫生工作队自2008年5月20日进驻之初,在巩固镇原有法定报告系统基础上,立即着手分阶段逐步建立了从各村民组到驻村公共卫生工作小组,再到师古镇指挥部直至辽宁省指挥部的传染病信息和传染病症状监测系统。传染病症状包括发热、腹泻等。实行门诊日记录、日报告、日处置的制度。各工作队工作小组和指挥部均掌握村医、防保医生的联络电话,按日督导、查看、协助处置相关病例,诊断或排除传染病。截止6月19日,无法定传染病甲、乙、丙类报告,报告其他传染病水痘1例,报告发热患者5例,报告腹泻患者40例,其他症状患者5例。共巡回调查村数254村次、巡查户次数20 182户次(城镇4 988,农村15 194)、巡查人数62 396(城镇15 690,农村46 706)人次,巡查卫生所248次。

近几年该镇没有传染病爆发疫情发生,疾病发病情况是以呼吸道、病毒性疾病为主,如上呼吸道感染、腮腺炎、麻疹、水痘。震前传染病报告方式以电话、网络为主,现主要采取手机报告方式。地震后该镇建立了传染病疫情(症状)监测网络,形成了村组、村、镇、市的报告体系,实行日报零报制度。有专人负责,责任落实到人。

4 师古镇儿童预防接种工作

经询问卫生院防保医生和查阅记录, 师古镇每年出生新生儿280名左右,2005年出生264名,2006年出生274名,2007年出生302名,2008年1月1日~2008年5月12日出生85名。全镇7岁以下儿童2 172名。

该镇免疫规划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的要求,一类疫苗实行镇统一接种管理,二类疫苗由村医按照镇统一安排的预约通知书通知到儿童的监护人,每月23日为全镇防保医务人员例会日,每月25~28日实施镇统一接种。据两位镇防保医生介绍,儿童免疫规划卡介苗、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等五苗接种率分别和总体都能达到98%以上。师古分队的工作人员入户和随机调查适龄儿童97名,实际接种95名,接种率能够达到95%以上。3月份进行了14岁以下儿童的麻疹疫苗加强免疫,麻疹疫苗接种率达95%以上,6月1~10日进行了8个月~6岁的乙脑加强和1.5~12岁适龄儿童的甲肝接种,两苗接种率均在95%以上。

5 师古镇传染病控制存在的问题

①因救援需要,有大量外来人员进入该镇,随时可能有新的传染患者,特别是轻型患者或不典型患者以及带菌者进入,易引起新的传染病或原有传染病流行。②灾民临时安置点以及救援人员集中居住,造成人员密集,大大增加人与人密切接触的机会,使某些传染病容易暴发流行,如流感、腮腺炎、水痘、猩红热、甲型肝炎、戊型肝炎、伤寒、麻疹等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③人群对某些疾病缺乏持久的免疫力。④由于震后房屋及饮水设施损毁使人民群众的居住、饮水等日常生活几乎全部失去常态,长期如此居民抵抗力下降。⑤由于土地有限,该镇居民厕所与井水普遍较近,最近的只有两米左右,厕所粪便极易通过渗漏或雨水罐满外溢污染饮用水源和水井,居民一旦饮用含有病原体的水,就会造成传染病爆发。⑥由于生活习惯,该镇居民有的用泉水和井水洗菜、洗衣物,其病原体的污染可能存在,这样的卫生习惯短期难以改变。

6 传染病防控措施

①切实建立传染病疫情及症状监测信息系统,保证系统的灵敏性。②加强该镇对报告人员有针对性、不同层次的传染病症状知识和报告知识的培训和考核,切实提高症状监测及报告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及早发现首例疑似患者。③加强疫苗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特别是重点人群,尤其要确保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的接种。④现阶段更要注重生活饮用水源和水井的防护,切实避免人畜粪便和污水的污染,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是预防水传染病爆发的唯一正确选择。相反人民群众将始终处在某些肠道传染病爆发的威胁之中,对于集中式供水还要注重包括从水源地到用户整个系统的防护。⑤加强水质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置。特别是感官指标的改变和报告。⑥加强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和普及,特别是让全镇人民都要知道传染病是怎么得的,这样他们自然就会知道怎么预防了,促使他们改变一些易感染传染病的生活习惯。⑦特别注重救援人员聚居地的监测,这些人员是外来传染源的重要带入者,防止只注重灾民而忽视其他人群的现象发生。⑧在灾后重建的规划、实施和验收的全过程中,始终把传染病的预防纳入其中,从根本上解决卫生厕所、垃圾处理、水源防护等。

(收稿日期:2008-09-02)

上一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护理 下一篇:开展药学服务新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