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的网络化探讨

时间:2022-09-12 12:19:59

对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的网络化探讨

论文摘要:当前数字化网络已经成为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并逐渐成为信息服务发展的新趋势。在网络环境下,传统的图书资料服务模式显现出了它的局限性。泰文对高校图书信息服务的网络化理念、内容和方式进行了探讨。

论文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方式

随着互联网业的迅速发展和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全球范围的网络革命以及由这场革命促成的网络环境已成为这个时代最显著的特点。传统的藏书楼式图书资料工作必须转变为现代化的信息服务系统,图书资料部门的服务必须在加快网络化信息环境建设和数字化信息开发的基础上,尽快实现服务职能的转变,即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根据读者的需求特点,以知识创新为动力,进行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开发和管理。

1.传统的图书资料服务模式面临的新挑战

目前的图书资料服务正在由传统模式向网络化、数字化过渡。传统的图书资料工作主要以纸张为载体传递信息,其服务模式也必然围绕纸张文献和图书馆馆藏展开。其藏书以保存为主,而读者则被放在次要位置。在一定管理体制下,这种传统的服务模式、服务结构、服务组织和服务重点都形成了特有的规律和特点,但从总体上看,服务模式相对单一、方法简单。这一模式决定了用户必须接受一种面对面的服务,如借阅服务、检索服务;也决定了用户必须依赖本部门的馆藏资源与服务资源。然而,互联网的出现使用户不再依赖一个馆藏站点而可共享网上所有资源;用户只需拥有计算机终端设备、联网设备,并接受接人服务、相关软件服务、搜索引擎的导航服务,就可以自助式地完成信息的获取,因此,信息内容的传递也不需要面对面的中介服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一代计算机网络正在向高速化、多媒体化、以宽带主干网为基础的多网融合的方向发展,将逐步实现五个“w”的个人通信,即任何人(whoever),可以在任何时间(whenever)、任何地点(wherever)、与任何一个其他人(whomever)通过网络进行通信,以传递任何信息(whatever)。在这种背景下,图书资料服务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改革、调整和建设,而且是从管理理念到服务方式全方位的,这样方能适应网络时代读者和用户对信息日益增长的需求及其各种特殊要求。由此可见,图书资料服务方式的转变,特别是服务网络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信息资源服务网络化的含义及特点

信息资源服务网络化是指以各类网络作为服务的基础设施,以网络资源的整理、开发、利用作为主要内容,以各种现代手段为其服务的主要手段,通过先进的网络技术和丰富的网上信息资源及现代化服务设备,提供全方位、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当前提供知识密集、手段现代、社会效益显著的网络化信息服务已成为2l世纪图书资料服务工作的重点。因此,熟悉和掌握网络服务的诸多特点有利于更好地开展网络服务。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电子化。网络环境下,社会信息资源已由纸质型向数字化技术为主要特征的多媒体、光盘型和联机/网络型等文献转移。有资料统汁,目前用光盘和网络等的电子文献已占全球出版物的40%以上,并呈上升趋势。网络资源的电子化促使文献信息服务由传统的图书文献扩展到更广泛的网络资源。(2)时代化与社会化。时代化即服务手段的现代化。网络信息服务可通过信息网络提供的各种功能强大、方便灵活的检索工具,为用户检索网上各类信息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等,从而改变了以手工操作为主单一、落后的传统服务方式。网络信息服务的社会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服务的产业化;二是用户信息需求的社会化。网络环境下,随着信息交流的目益广泛,信息用户已逐渐从面向特定部门的信息需求模式向社会的信息需求模式转变,即增大了信息需求的开放程度。同时,信息资源的网络组织和相应的技术发展电为满足用户开放化信息需求提供了客观条件。(3)个性化与精品化。个性化是指对用户服务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它是信息技术进一步发展的产物。随着电子信息量的急剧增长,人们已不像以往那样只关注信息的数量,而更加关注信息的质量,即信息的准确和实用问题。

3.信息资源服务网络化的项目及内容

信息资源服务网络化建设是一项相辅相成、相互作用、长期性的系统工程。信息资源服务网络化是网络时代图书馆工作发展态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通过建立信息资源整合体系,提供局域网网络信息服务。对于任何一个图书情报机构来讲,不同载体、不同类型和不同来源的信息资源必须进行整合。在资源层面上来讲,一是进行信息采集整合,二是在整合建设的背景下,集成产生的分布式的数据化信息资源,包括开放链接、跨库检索、一站式检索,包括整合图书馆资源和图书馆服务。这样用户通过网络可获得原始文献、电子期刊、二次文献等。

第二,提供新型的虚拟参考咨询服务与个性化服务。信息资源服务要从单纯借还为主体逐渐地转向参考咨询,即从被动式的信息获取服务正在向合作式的信息推荐方式发展。此外,信息资源服务的网络化有利于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克服以往图书馆不能为用户定制的局限,支持用户自助式地完成资源的获取。再就是进行信息推荐,不仅仅是基于图书馆员的智力智能推荐,而是要基于计量方法、文献分析方法、语义方法、科学计量等方法客观地进行。不仅如此,网络化的信息资源服务还特别适合于构建一个基于服务的、以用户为主的图书馆平台,以用户为中心,开展用户信息素质教育以及开展以图书馆联合体为基础的馆际合作。

第三,方便数据库检索与网络阅览。网络化服务背景下的图书馆可利用本地信息资源,开发建设有一定专业特色、使用性和可靠性强的数据库,在网上向用户提供以科技信息为主体的信息资源。同时,图书资料服务还可将图书采集、编目、流通和书目查询、查新等传统业务网络化,组建标准格式的数据库,以便为科研设计人员提供信息咨询、检索、情报调研和专题信息服务等。网络阅览即向用户提供多媒体阅览服务。例如,电子阅览室以提供阅读电子出版物服务为主,配以多媒体阅览设备,读者可通过阅读设备阅读电子期刊、电子图书或电子会议记录等。

第四,有利于构筑数字化学术交流平台,创建用户主导的服务质量评价机制。随着数字化的日渐深入,我们不仅仅要考虑显性知识,还要开发用户头脑中的隐性知识。通过数字化学术交流平台,使研究人员头脑中的隐性知识在交流过程中完成显性化。服务创新包括服务理念创新和服务方式创新。服务理念创新就是要追求“零距离、零缺陷、零投诉”的最佳服务;服务方式创新就是要追求“服务规范化、服务个性化、服务多样化”。图书馆必须构建一种快速反应机制,能够很快听取用户意见。我们应该以“换位思考”的思维方式审视资源与服务的关系。以前是经费决定资源,资源决定服务;现代图书馆应该创建用户主导的服务质量评价机制,即“需求决定服务,服务决定资源”,这就是当前发达国家图书馆所倡导的“需求决定论”。

4.信息资源服务网络化建设需注意的问题

搞好信息资源服务网络化建设这项工作,牵扯面广、工作量大,必须做好统筹规划,坚持由近及远、量力而行的原则,分步实施。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做好该项工作。

第一,重视图书资料部门的建设,提高对图书资料服务的需求。图书资料部门通过自身的服务,尽一切可能去满足读者和用户的需求,同时又需要各级领导和相关方面在资金和人力上给予大力支持,解决网络环境下软、硬件问题,这样才能在图书资料服务工作中更好地提高服务的技术含量,扩大服务效果和服务能力。图书资料服务的主要职能是满足用户对信息的需求。为此,图书资料人员应积极主动地做好各种信息需求的调查,通过组织、激活、培育,吸引各方面对图书资料的需求,使图书资料部门的地位、价值随着用户需求和依赖性的增大得到提高和体现。

第二,强化服务,提高服务的增效程度。网络化的用户提供服务必须以用户为中心,紧紧围绕“以读者和用户为本”这个中心,进一步完善图书资料工作的规章制度。搞好图书资料服务的最终目的是使图书资料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这种效益的体现需要其内部软、硬件资源作为支撑点。只有创造了一定的效益,才能得到各方面的承认,其发展才会步入良性循环。

第三,加强服务人才的培养。图书资料服务的网络化对人才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技术、合作应是网络图书建设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在信息服务过程中知识和技术含量加大,并向智能化发展,图书资料专业人员在工作方式、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果等方面将发生质的变化。注重人才培养和专业特长的发挥是关系到整体服务水平提高的关键问题。

第四,重视图书信息资源网络服务的安全性问题。由于计算机具有开放性、互连性、连接形式的多样性等特征,因此无论是局域网还是广域网都存在着潜在的威胁,致使网络易受黑客、恶意软件或病毒的攻击。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涉及多方面内容,各种安全措施必须相互配合才能真正起到保护作用。比如采用防火墙技术、对信息资源加密、采用保证网络操作系统安全层次的安全技术,尤其是网络计算机病毒的防治。计算机病毒随着各种新的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而呈上升趋势,这就需要图书资料服务人员掌握常见的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知识和必要的技术手段,建立和执行严格的制度。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增强网络系统抵御计算机病毒的能力。

上一篇:脑瘫舒筋活络按摩油在痉挛型脑瘫患儿推拿中的... 下一篇:血液灌注的离体兔心共生支持系统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