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乡规划编制中如何体现城乡协调发展

时间:2022-09-12 12:09:45

浅谈城乡规划编制中如何体现城乡协调发展

【摘 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实际工作经验,对当前我国城乡规划编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以某市实际情况为例,对如何在城乡规划编制的框架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乡规划;城乡协调发展

引言:某市建成于1949年,地处黄河中下游,历史悠久,工商业发达,水陆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因此在建国以后成为国家的重点建设城市,逐步发展为新兴的工业城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如何优化城乡规划编制,更好地体现城乡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城市规划设计者不得不重点考虑的问题。以某市为例,当前城乡规划编制存在的问题包括城乡建设协调问题,城乡发展面临的环境问题和城乡职能划分问题等,本文在对那些影响城镇化进程的因素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分析了如何在城乡规划编制的框架内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一、当前城乡规划编制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城镇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投入不足,尤其是在农村社会服务设施的投入方面严重不足,导致农民在养老、就业、接受教育和就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过于突出,从而对实现小康社会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其次,城市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本、土地和人力等资源的效率与能否协调城乡建设和城市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城市快速发展与土地使用政策存在的矛盾是制约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和使用效率以及控制城市运行成本的关键因素。城市建设和规划应该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相适应,而且引导发展模式需要科学的规划,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最为有效的方式。目前城市经济的快速和持续发展受投资渠道单一、城镇建设资金短缺等问题的影响尤为严重,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也由此降低了不少。某市和华北地区其他城市相比不具备明显的产业优势,综合竞争力不高,缺乏有竞争力的产品。

第三,目前主要依靠拉动新项目、扩大投资等方式促成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给环境带来很大压力,大气环境和水体恶化的趋势一直得不到遏制,耗地、耗能和耗水工业项目占的比重过大,经济增长需要较高的环境成本。

第四,城乡各城镇职能类同、单一,未能将各种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某市存在大量布局分散、社会设施和基础设施较差、土地利用率低的小规模城镇,这些小城镇很难吸引当地富余劳动力,本身提供的就业岗位比较少,产业影响力小。县乡工业多为粗放型,分散且规模较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彼此间缺乏横向的经济联系,经济互补性差,不能承载大数量人口,未能充分发挥经济中心的作用,经济增长速度与效益、质量和结构之间未达到理想的关系状态。

二、在城乡规划编制中体现协调发展

(一)工业化与投资

近年来某市投资规模和投资增长速度在省内排名前列,通过38个工业聚集区的建设,有力的地推动了该市工业化进程的迅速发展,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到工业化的进一步拉动,这个过程也将给大量的富余农村劳动力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对于改善富余劳动力就业形势极为有利。

(二)加快发展服务业

解决就业问题,吸引富余劳动力的关键在于要完善村、社区、乡、县、区和市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四大物流园区的产业政策,加快发展服务业,积极拓展服务网点。要建立健全城乡就业劳动一体化的网络体系,积极完善城乡劳动力培训体系和劳动就业培训制度,构筑衔接城乡社会保障的体系构架,不断提高农村居民享受标准,扩大覆盖面,缩小城乡差别。

(三)完善社会调控机制

第一,逐步加大小城镇小户型和经济适用房建设比例,确保城镇中的外来务工人员在享受政府提供的住房优惠政策方面能够和城镇居民一样得到相同的待遇。建立起来的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制度要能够覆盖到整个城乡中的居民应保对象,循序渐进地建成一体化城乡医疗保障体系。建立一体化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对传统的城乡社会救助制度加以改良。逐渐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提高享受标准和扩大覆盖面,对城乡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进行改善,不断缩小城乡在享受低保优待方面的差距。为了给本市城乡常住户口提供农村特困户救济待遇、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应该建立起一体化的城乡重大疾病救助制度。

第二,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建设,对农村医疗条件加以改善,不断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困难农村群众救助体系,建立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扩大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整合公共资源,完善政府管理体系,积极改善公共服务,优化信息、广电、科技、体育、文化、卫生和教育等各种资源,高效利用有关设施,统一配套相关政策。加快城乡融合步伐和现代文明在农村中的传播速度,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保证城乡居民能享受到同等的公共服务。

第三,积极研究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相关措施,循序渐进地消除体现在户籍上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役退伍、计划生育、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城乡差别政策。为了建成科学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就必须打破行政界限。依照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关要求,应该建立完善的公共财政体制,加大投入力度,重点对农村进行投入。确保农村的卫生和教育文化事业不能受到破坏、加大农民基本技能和素质的培训力度,重视水利、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第四,统一城乡的户籍管理,对于进城落户的农民,应该允许他们保留承包地五年,过期之后应该对有偿流转承包地加以鼓励。取消农村劳动力跨地区就业和进城等方面的限制,确保他们的子女无论是在就学方面还是就业方面享受的待遇都和当地居民相同,在最大程度上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三、结论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城镇化总处在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变动之中,因此我们必须对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都加以综合考虑,才能更好地在城乡规划编制的框架内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秋荣.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对西宁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J].青海统计, 2008,(06).

[2]李春海,张文,彭牧青.农业产业集群的研究现状及其导向:组织创新视角[J].中国农村经济, 2011,(03).

[3]张玉军,沈学. 方向与路径:新农村背景下的乡镇企业发展[J].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08,(02).

上一篇:试论房建工程混凝土裂缝问题技术与应用 下一篇:关于建筑工程中混凝土预制桩施工与质量控制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