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9-12 11:51:55

论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根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育,努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作为普通教育学科中的基础工具学科,如何利用语文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依据近年在的教学经验,笔者谈一点认识。

关键词:语文教学;思维情境;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编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2-0025-01

当前,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根据中央提出的“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根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育,努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作为普通教育学科中的基础工具学科,如何利用语文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依据近年在的教学经验,笔者谈一点认识。

一、加强学生逆向思维训练,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所谓逆向思维就是反过来想。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对学生思维心理是一个很好的训练,它可以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创新意识。如何进行训练呢?

通过教授课文进行训练。例如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提问“最严厉的‘三味书屋’有值得歌颂的吗?”大多数学生表示没有。理由是‘三味书屋’是封建教育制度的象征,不值得歌颂,应该批判。这时,我就让学生阅读“第二次行礼时”到“博学的人”,让学生进行思考这段话是褒还是贬。有的学生马上醒悟是赞扬先生的。于是我又因势诱导:“先生是封建制度的宣传者,但是他在执教中有值得赞扬的一面,例如‘有戒尺不常用’,这就表现了他的进步与开明,可以赞扬。”学生恍然大悟,纷纷举手,要求发言。如此一来,将学生的注意力导向于分析事物的两重性是逆向思维训练;再如教《皇帝的新装》一文,让学生讨论:1、故事中的人物谁最聪明谁最愚蠢? 2、皇帝大臣是否愚蠢,为什么? 经过讨论,皇帝大臣并不愚蠢,只是因为他们昏庸虚伪才造成他们的愚蠢。讨论中逆向思维活跃,讨论的结果,主题明确而清楚。

二、创设思维情境,推动思维发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创设思维的情境就是必须倡导质疑。亚里斯多德曾经说过:“人的思维是从质疑开始的”。“质”是激发思维的起点,“疑”是推动思维发展的开始。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有意识地诱发学生发现疑难,提出问题,创造性地解疑,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创设情境时,还可以先举例,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举例加以证明,得出的结论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更好地锻炼,达到预定的效果。比如教师讲解《大自然的警钟长鸣》一文时,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可以先讲北京一带出现的沙尘暴,长江、黄河泛滥的恐怖,其他国家出现的酸雨,珍稀动物灭绝等例子。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和分析,为何会出现如此可怕的现象。这样的处理无疑会大大超出教材的范围,而且有利于了解教材的内容,充分认识到爱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营造愉悦的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愉快教育是创设生动、活泼、和谐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的情绪,唤起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以最佳的精神状态自觉地参加各种教育活动,从而得到全面、主动、充分、和谐的发展。

愉悦氛围的形式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实践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启迪学生的心灵,产生情感上的共振。语文课堂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建立起一种平等、信任、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与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我在教学中,有的学生为了表现自己,往往对问题会不假思索地举手回答,结果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引得学生哄堂大笑。我采取的办法并不是横加指责回答的学生,而是批判了取笑者,鼓励学生要积极回答问题。同时,对答错者循循善诱,引导其开动脑筋,准确作答。处理的结果,即使学生挽回面子,也充分调动学生敢于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学生没有顾虑,放松心情,认真思索,思维活动得到真正开发。

四、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中通过提出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力。由于提出问题不是单向的,教师不仅要有目的性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而且教师提问如果能够让学生产生思维上的矛盾,往往会使学生得到超常发挥。

当然,教师提问,鼓励学生思考,要放开手脚,激励学生大胆发问,于无疑处质疑,不满足于书本提供的现成答案,善于发现并且提出自己对教材的不同看法。例如《孔乙己》一文中,孔乙己的最后结局如何呢?教材中充分肯定:“在那暗无天日的社会里,最终走向死亡”。但刚上完这一课时,有学生却提出“孔乙己并未真的死了呢”这一问题,于是我们在班上展开了强烈的讨论,并鼓励那个学生说出他的见解和主张,他马上说出自己的理由:“中国人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总喜欢以喜剧的形式来结尾,人们才会感到欣慰,那么当然可以让孔乙己有一个好的结尾。比如,可不可以设想孔乙己受到某慈善机构收留,而安度晚年?”其他同学纷纷发表意见,认为孔乙己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目的是让人们更加憎恶那个万恶的封建社会,激发人们的抗争意识。由于学生的积极思索,不仅使他们明白了孔乙己悲剧性,而且明白了社会的悲剧性,同时学生也大大加深了对课文理解的深度和广度。由此可见: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是培养创造思维的重要途径。

五、通过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知识是思维赖以活动的基础,它们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决定思维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应让学生去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将学科知识从教材中延伸出去,或将其他知识切入进来,使教材内容与课外知识有机嫁接,架设起由已知通向未知的桥梁,从而引导学生。

我们在实现迁移教学时,不仅要注意学科知识的相互贯通,而且更要重视不同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历史、地理及其它学科知识,理解语文学科的知识,为学生创设应用知识解决新问题,获得新的创新体验。

上一篇:英语课堂上怎样提高学生注意力 下一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