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作文教学的探索

时间:2022-09-12 11:00:39

浅谈中学作文教学的探索

摘要:要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激起他们写作的愿望。这就要求作文必须求“真”,淡化文体,超越传统;打破模式,贴近生活。这样,学生一定能写出一篇象样的富有个性的有见底的文章来。

关键词:作文 教学 引导

作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是一个难点,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需要教师平日的精心引导和细心培养,深入研究影响学生写作发展的因素,为学生打开思路,针对这一问题,我在作文教学中总结了几点经验。

一、作文前引导

很多同学最怕写作文,一到写作文就愁眉苦脸、唉声叹气,不知如何下手。看来引导很重要,既须得法,又须恰到好处,达到开拓学生的文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目的。

首先,选题要切合学生实际,初中学生知识积累有限,所以选题不宜过大、过深、过难。应切合学生实际。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苹果,不可如入云里雾里。可从学生学校生活中选题,比如班级偶发事件,课间趣事等。可从家庭生活中选题,家庭成员间发生的种种事情等。可从社会生活中选题,鼓励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一些社会现象等。

其次,启发学生认真观察。很多学生对自然环境缺乏观察,对人更缺少观察,甚至对他们最常接触的家人、老师和同学都缺乏观察。为此我启发学生写人物之前一定要仔细观察,这样才会写出人物的特点。有一次布置学生写自己的同学。我让两个学生站到讲台上去,让下面的学生进行观察然后发表意见。一般情况下学生能说出他们的胖瘦、高矮、服饰、发型,至于性格、能力是否一样?教师可以引导。最后可进一步引申由于性别、年龄等差异,他们的形象也是不同的。这样有了范围,既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观察起来容易得多写出的人物或多或少都有了自己的个性。

再次,创设作文情景进行指导。在作文前,教师可以根据本次作文的要求创设一定的情景,引导学生进入作文角色,激发起写作热情。也许三言两语、简明扼要的提示就能激起学生的创作欲望,把学生带入写作佳境。可能突然之间文思泉涌,迸出思维的火花。顺势让学生把自己行文的思路说一说,再行之成文。

二、作文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语文教育更应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认为:写作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是造就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开启创造力的钥匙。写作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活动。然而有人把学生作文,教师须先写“范文”称之为快速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捷径。至于这是否真会大大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暂且不论,根据我个人教学体验,我认为教师作文水平与学生作文水平并不能成正比,事实上学生模仿教师的“范文”极大限制了学生作文的思路。看多了这种格式化、程式化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写作思路和创新思维,很容易造成千人一面、无个性、无新意的模仿式套写式作文。长此以往,不仅致使作文教学走向死胡同,缺少童心,缺乏真情,还失去了作文的创新性和真实性。作文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读”出来的,“悟”出来的!它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活动,要求学生具有主动探索精神,即具有创新意识。

三、文体方面

有这样一种观点:一篇记叙性的文章,记叙、描写性的文字必须占全文字数的2/3以上,议论、说明性的文字至多占1/3。一篇议论文,议论性文字必须占2/3以上,记叙、描写性文字至多占1/3,否则,会写出非驴非马的“四不象”文章。这种过于从文章规范出发而不是从表达需要出发而定的条条框框,其实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导向,极有可能扼杀学生作文的生命力。教师要决意抛弃种种限制,相信学生,鼓励学生放开胆子去思考,就象鲁迅先生在《这个与那个》中那个意味深长的比方一样:“孩子初学步的第一步,在成人看来,的确是幼稚,危险,不成样子,或者简直是可笑的。但无论怎样的愚妇人,却总以恳切的希望的心,看他跨出这第一步去,决不会因为他的走法幼稚,怕要阻碍阔人的路线而‘逼死’他;也决不至于将他紧在床上,使他躺着研究到能够飞跑时再下地。因为她知道:假如这么办,即使长到一百岁也不会走路的。”所以不要总是用成人社会的要求来规范孩子。不要有过多的束缚。要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激起他们写作的愿望。这就要求作文必须求“真”,淡化文体,超越传统;打破模式,贴近生活。这样,学生一定能写出一篇象样的富有个性的有见底的文章来。

四、作文批改

作文究竟怎么批改,也曾引起过很多争论,众说纷纭。大部分学校包括学生及家长要求教师必须“精批细改”,从错字病句到段落层次,从文法修辞到章法结构,从立意构思到选材布局,从条理主题到情感表达等等。要有眉批、总批,要“密批”,无一例外,否则,他们就认为教师在偷懒是不称职的。但这样,学生的作文就一定提高了吗?相反,不仅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反而也失去了学生特有的个性、原意,失去了学生原本纯朴的认知和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感悟,变成了在天真纯朴的作文上强加了成人思想的材料,面目全非了,学生看不懂了,那批改的价值又何在呢?长此以往,不仅教师累垮了没时间钻研教材,学生还变懒了,依赖性增强了,积极性不高了,兴趣不浓了,随之而来的是水平的降低。

其实改作文就是一个思索、去伪存真的过程,既然这一环节完全由教师承包,费时、费力又收效甚微,那我们老师不妨偷点“懒”,尽量少改,精改,诸如错别字、措词不当、特殊病句、条理不清等等在教师的指导下,大部分应留给他们自己改,给学生宽松点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交流。因为学生在这几方面比教师还积极认真,都想找出对方的不足,而且大部分学生对同学写的评语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关注教师批语的程度。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之所以百忙之中能带三个班的语文课不也这样做的吗?当然教师要指导他们怎样写评语,比如评语要中肯、要有鼓励性、指导性,不能相互抨击。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兴趣,养成良好的修改作文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在自改、互改中提高了作文水平,体验到作文的艰辛与成就感。

作文是最富创造性的学习,是素质教育的最有利阵地。作文教学是对中学语文教师能力的一个挑战,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会继续不断地深化作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作文素质。

上一篇:培养初中学生地理课兴趣的教学 下一篇:高中英语中的听力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