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幸福在哪里?

时间:2022-09-12 10:23:46

2010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新鲜出炉,成都市位居第三位。在中国社科院主持编写的“住房绿皮书”――《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09-2010)》中,成都市住房市场监管指数为0.595,亦名列全国大中城市第三位。两个“第三位”不期而遇,其中有着怎样的关联?成都的幸福到底在哪里?

不为蜗居做“房奴” 成都市经济试用房“皇经嘉苑”。

在房价急速上升的年代,多少家庭“望房止步”,或是背负上“房奴”的重担。“成都无论贫穷还是富有,都能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成都市城乡房产管理局副局长宋学明说,让幸福看得见、摸得着,首先要构建合理的住房保障网。

特别困难家庭“零租金”住进廉租房,房屋功能齐全,满足基本需求,这在成都已经不是“痴人说梦”。自1998年,全国城市住房制度开始向主要由市场供应转变起,成都在推动住房市场发展的同时,积极开展住房保障工作――1998年开建第一栋经济适用房;1999年全面启动廉租房保障工作,2002年大规模对危旧房及棚户区改造,2004年大规模建设并首次公开发售经济适用房,2006年在全国率先实现对低收入家庭申请廉租房的应保尽保工作,2008年启动公租房建设,2009年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2010年大幅提高保障标准、扩大保障范围。成都住房保障工作早在12年前,便开始为“全域成都”这盘棋开始布阵。

“全域成都”是什么概念?就是以“梯级”制度设计实现保障的“全覆盖”。成都市住房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张宏介绍说,成都住房保障通过四项主要制度,即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基本上囊括了应该由政府保障的所有社会群体,尤其是特殊的“夹心层”。

“按照四项制度以及标准,我们解决了特困户、困难户等人群的住房问题,但是那些既买不起经济适用房又不能享受廉租政策,或无力购买商品房又不符合标准申购经适房的各类‘夹心层’,我们通过这种立体设计方案,解决了多种保障制度间存在的‘重叠边界’问题。让保障方式尽显灵活,从而实现‘无缝衔接’。”张宏副主任举例说,一个名为玉建英的离异母亲,年收入3万多元。她可以申请购买经济适用房。但她考虑到目前供女儿读大学的经济压力,她选择租赁方式,每月交付不到1400元的房租,享受约70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待她经济状况好转时,也可优先购买。“这就是成都住房体系的重大创新,可租可买,完全取决于家庭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制度。”

从另一个层面,全民享保障性住房的幸福,还在于成都城乡一体化的政策。“不分城里和乡下,农村也能享受同等待遇。”成都市城乡房产管理局党组成员杜文博士对于成都保障性住房的政策用“水土很服”一词来形容。“在我们制定政策之初,把中央指示‘吃透’的同时,也借鉴了许多国外先进模式,但是成都地区有其自身的特点,于是我们自主创新研究出一套符合成都情况的住房保障制度。从目前取得的成效看,不存在“水土不服”的现象,相反,加快缩短了城乡的差距,从一定层面上,消除了因收入差距、观念不同而产生的诸多矛盾,将保障性住房顺利地覆盖到郊区,农村。”据了解,2009年底,成都率先把住房保障范围由国家规定的县城所在镇推广到310个乡镇,实现乡镇场镇住房保障全覆盖。仅2009年,成都便在郊区(市)县新建廉租住房9426套,住房面积达到人均近30平方米。目前,全市14个郊区(市)县全部构建了符合本地实际的住房政策体系。

全域成都,一碗水端平。“不仅在保障性住房制度上,构建严丝合缝的保障网,在管理上,亦全部采用物业管理方式。”成都市城乡房产管理局副局长宋学明介绍说,成都保障性住房政策涉及的范围广,体现的意义更加深远。“构建‘和谐物管’也是我们重要的举措,即使在农村,我们也会以现代物业管理理念,从广义层面上提供更多的服务,这样直接增加了百姓的幸福感。” 成都市保障性住房交房仪式。

惠民工程要“阳光”

从事二十余年拆迁工作的宋学明副局长刚刚得到一个好消息,2010年20个区(市)县的分散棚户区16200户的拆迁工作中,强拆率为“零”。在问及如此大规模的城区改造建设过程中,是否为拆迁这一大难题而伤透脑筋时,宋学明轻松地回答说:“从来不头疼,也从来不觉得这是个难题。为什么会有钉子户?其实这是个公平的问题。晚搬可以多得好处,对其他人来讲就是一种伤害。如果我们解决了这种不公平,其实就可以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以先搬获得奖励取代给钉子户更多补偿的方式,是成都推进城市拆迁工作观念上的重大改变。宋局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以前在推进拆迁工作上确实存在一定困难,2004年起,成都实行“阳光拆迁”政策,对于搬迁的家庭给予补偿面积奖、户奖等多种现金形式奖励,提高了拆迁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深受百姓欢迎。“2008年,这一政策正式下文,并且在报刊、电视、电台、网站、小区内进行宣传、公布,让百姓放心搬迁。以前常说、不闹要吃亏’,现在是‘闹了会吃亏’,因为不合理的要求是得不到补偿的,反而还失去了许多奖励机会。”

宋学明副局长强调说,公平合理要体现在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上,这样百姓才真的认为这是惠民工程。“我们现在采用‘模拟拆迁’方式,即在工程未启动前,我们模拟拆迁、搬迁等各个环节,逐一人户调查百姓的实际情况,并且将结果全部公示,如果同意拆迁的比例达到90%以上,我们才会真正开展工作。这样一方面让百姓确实了解相关政策,一方面我们也掌握他们的需求,解决拆迁、搬迁过程中的矛盾,也解决了供需不平衡的问题。我们不以数据为准,不以数量取胜,而是按照百姓最实际的需求出发,做到‘应保尽保’。”

成都保障性住房是否会是墙上的大饼?因政府需倒贴资金而导致将此类房源选择在偏远位置?宋局坚决地给予否定的答复。“惠民工程要阳光。阳光拆迁、阳光摇号,还要阳光入住。我们的房源覆盖范围很广,城中心或是经济开发区都有。我们下大力度深入基层搞普查,就是为了从房源到户型等各方面全盘考虑,切实根据百姓的‘订单’进行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工作。”

幸福是个省略号

“幸福是没有句号的,它是省略号,开展保障性住房工作亦是如此。”在谈及成都未来此项工作的计划时,宋局如是说。自2000年起,成都市通过各种形式的住房保障工程,共解决了101.3万户城乡家庭住房困难问题。目前解决居民阶段性住房困难是工作的新重点。“我们要让成都的百姓有幸福感,让进城务工农民、失地农民、拆迁户、大学毕业生、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员工及高级专业人才等居民也都体会到这种幸福。所以,我们会以‘公租房’为突破口,解决这些人群阶段性住房困难问题,让蓉城有条件吸纳更多的人才,共同勾勒未来的美好幸福!”

美编 黄静

上一篇:初中数学课后习题设计问题分析 下一篇:《海豚湾》:环保主义与民族主义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