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对幼儿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时间:2022-09-12 10:09:39

浅谈如何对幼儿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摘要:习惯在一个人一生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因此,我们应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及早对幼儿进行各种良好环境保护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环境保护

我国从1983年起就将“环境保护”列为基本国策,并建议从幼儿园到大学开设有关环境教育的课程,提倡“保护环境,从小做起,从我做起”。所以开展环境保护教育,首先必须从幼儿抓起。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要搞好环境保护,首先必须抓好环境保护教育工作,那么,如何对幼儿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呢?

一、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

教育学家杜威说过:要想改变一个人,必须先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了,人也就改变了。因此,我们在环境创设上,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养成习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的思维方式仍是以具体形象为主的,也已有一定的认知水平,他们对自己需要的、有兴趣的事物都会去追问去探索。幼儿期孩子主要靠模仿来学习,只有直观形象的教育才能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针对这一特点我在教育活动中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首先通过实地参观,加深幼儿对环境污染危害性的认识。对幼儿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必须加强孩子们的感性认识。带孩子到附近的工厂、工地、马路走走,听听喧闹的汽车喇叭声、机器的隆隆声,感受噪音的嘈杂难耐;看看工厂烟囱里冒出来的滚滚浓烟,怎样使湛蓝的天空变成灰蒙蒙的一片,还有满山遍野的“白色垃圾”如何剥夺我们不多的青山绿水……所有这一切都会让幼儿强烈感受环境污染的危害性,逐步确立幼儿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其次在教学中开展游戏活动,加强对幼儿习惯的培养。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在活动中最容易接受知识受到教育,因此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也能让幼儿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在美术、音乐、积木、办家家等教学活动中进行游戏,例如利用旧报纸、易拉罐等废品和筷子、杯、塑料袋、盘子等做模型、小工艺品;在办家家的游戏里摆放妈妈用过的粉盒、雪花膏瓶、头巾、兜子等,让孩子们愉快的做游戏,使他们懂得废品也能再利用,促使他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增强环保意识。再次、要组织幼儿观赏电视节目,阅读画报、图片。我们可以借助于幼儿喜爱的电视节目和幼儿文学作品对其进行环保教育。例如动画片《地球超人》、童话故事《嘟嘟鸭星球》等都是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的好教材。另外,我们可以经常给孩子讲解那些宣传环境保护的画报、图片,让孩子了解一些环保的基本知识,这样,就可以让幼儿比较容易的接受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树立起环保意识。

二、对幼儿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要注重方法,灵活开展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天真烂漫的幼儿,而幼儿具有好胜、好夸、喜欢表扬等特点,因此教师在教育时应注重方法,灵活多样,要让幼儿在表扬声中乐意地接受教育。如有一次我带孩子们到引江水利工程游玩,大家兴致很高,还带了不少食品助兴。来到引江小花园时,我先让他们观赏了美丽的景色,然后大家围坐在草坪上边做游戏边吃着带来的食品,当我们准备返园时,我发现原来碧绿的草坪上开出了五颜六色的“花”――孩子们把各种包装纸扔了一地,当时,我真想大声训斥一番,然后命令他们拾掉包装纸,但转念一想,这样做并不一定会让他们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主动的加以改正,反而会吓着孩子,甚至有可能使他们形成逆反心理,况且这也不能全怪他们呀,我自己也有责任。如此看来,我何不抓住时机对他们进行一次环保教育呢?于是我示意他们坐下,讲了一段《猴子的家》的故事,跟他们讲小猴子是怎样爱护自己的家园的,然后,还跟他们讲了一些环境保护的知识。果然,孩子们在听完故事后,抢着拾起了垃圾,不一会儿,草坪上的包装纸拾干净了,而且孩子们都很高兴。可见,对幼儿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一定要注重方法,灵活的加以开展。

三、教师在环境保护教育中要注意示范、树立榜样、共同参与,创设与教育要求相一致的良好环境

因为绿色充满了自然气息,绿色给人带来生机盎然的感觉,绿色使人精神焕发。在幼儿园应重视绿化环境,让园内充满绿色,比如在教学楼前创设出一大片草坪、沙地游泳池,种植种类繁多的花草树木。在幼儿的心目中,教师的形象是美好的、伟大的,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崇高的威望。因此在环境保护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教师自己首先要有强烈的危机感、责任感和明确的环保意识,绝不做有损环境的事,如攀折花木、乱丢垃圾等。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上为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样。同时还要身先表率,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如看见废纸就拾,亲自动手擦洗花坛,打扫卫生等。教师还应和孩子们一起做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带幼儿到花坛除草,成立绿色小卫士队,齐抓共管,共同爱护一草一木。通过各种教育方式,使幼儿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强化幼儿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四、丰富幼儿的环保知识是环保教育的基础,提高幼儿教师队伍素质,开展环保教育课题研究

丰富幼儿环保知识应把环保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比如,宣传吸烟有害健康,污染环境,通过开展“家长会”活动,帮助幼儿懂得禁烟的社会意义,教育并引导幼儿从身边的成人开始宣传禁烟。我们还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的环保内容,如:地球清洁工、垃圾的处理、禁鸣喇叭、森林砍伐、洪水泛滥、空气和水等污染,将这些内容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和各门学科中。幼儿教师的环保意识水平及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了环保教育效果。要搞好幼儿的环境保护教育工作,还需进一步提高幼儿教师队伍的素质。从领导到教职工都应当树立环保意识,并学习相关文件和材料,做好宣传工作,才能“博学为师,身正为范”。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幼儿教育课程里环保教育还没有具体地纳入到课程里面。教师的参考书和教学材料也非常紧缺,使教师们在这方面的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在这种现状下,我们应大力开展以“幼儿园环境保护教育”为课题的教研活动,把环境保护教育工作纳入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相互交流,事实求是,才能够研究出科学的教育方法,并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把开展环保教育,培养幼儿环境保护的意识纳入幼儿发展的目标之中,积极探索,积累经验,总结提高,齐心协力搞好幼儿的环境保护教育工作。

五、加强与家长的交流,取得家长的配合

家庭教育具有幼儿园教育所无法比拟的随机性和个别性,因此教师应努力加强与家长的联系,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对孩子的要求,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如:家长要提高自身的环境教育素质,做到处处做孩子榜样,多阅读一些有关环保方面的书籍,并注意自己的行为,用自身的言传身教去影响孩子、教育孩子:不随地吐痰,不乱丢瓜皮纸屑,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高声喧哗,不制造噪音影响其他人的生活等。建议家长让孩子多亲近大自然,请家长利用晚饭后或休息日带孩子到田野里走走、看看、玩玩、对幼儿的不良习惯随时纠正,给孩子讲解关于动物、植物、自然现象等环保方面的知识,从而激发出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积极情感。父母通过言传身教,告诉孩子由于人类的任意砍伐,森林遭到破坏,所剩树林无法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造成全球气温上升。

美好的环境造就美好的心灵,不良的环境造就不健康的心理,这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教师都知道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大部分是通过环境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获得的,环境保护教育要从幼儿抓起,在幼儿教育教学中应加强对幼儿环境保护习惯的培养和保护环境意识的提高。

上一篇:用博爱之心铸造教师之魂 下一篇:谭国斌:拓荒长沙当代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