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语文阅读教学 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时间:2022-10-26 01:16:36

注重语文阅读教学 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阅读能力是语文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方面,是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张志公先生也说过:“阅读不仅是学习和继承前人或他人知识,它还将影响到人类社会现实和未来的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别是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更为重要,因为,它的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语文水平。本文,教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以下几点认识。

一、明确目标,强化指导

(1)要求学生达到一个基本要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指导,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能够用普通话朗读,发音准确、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句子,要读得流利,不能结结巴巴、吞吞吐吐,要读出感情,注意轻重缓急,读出不同的语气,读出句段之间的停顿。

(2)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多推荐学生读一些优秀的书刊、报纸,培养学生读书看报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阅读能力具体指认识生字、掌握词汇、理解句子,朗读、默读、背诵和复述课文。能理清文章思路,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有初步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能读懂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书报的能力。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指能自觉认真、独立思考、查阅笔记等阅读习惯。

(3)做到三个结合。①阅读与接受美的熏陶相结合。阅读教学要把学习语言文字和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接受思想教育,受到美的熏陶结合起来。②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课内阅读以教材为蓝本,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阅读方法,再将课内学到的方法有目的地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巩固课内知识,扩大知识面。③阅读与写作相结合。阅读教学要学习、掌握、积累词语和句子,学习掌握文章的选材、布局谋篇、开头和结尾的方法,将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去,使读写相得益彰。

二、发挥思想教育功能,增强熏陶、感染作用

阅读过程,一般是“文字――内容――思想”和“思想――内容――文字”的双向过程。前一过程的特点是以文悟道。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进而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这是一个从文字到思想、从形式到内容、从现象到本质的心理过程。后一过程的特点是因道品文。即从中心思想出发,进一步品味、赏析语言文字的表达形式。这是和前一过程相逆的心理过程,以语言和思维的训练为核心,体现了文和道的辩证统一,也表明了语文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必须在“双向”过程的基本机制下,紧扣教材,发挥它的形象感染、情感陶冶等作用。

(1)形象感染。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课文里塑造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常常使同学们深受感动,成为激励学生成长的榜样。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正在发展,他们对具体的、形象的事物具有很强的感受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挥教材的形象感染力量,抓住重点的词句和重点段落,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受英雄人物的思想、行为和品格,并注意恰当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以增强熏陶、感染力量。

(2)情感陶冶。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大多都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每一篇课文都是思想、信息、情感的载体,用不同方式抒发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就需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深切感受作品情感的脉搏,从而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道德品质。

三、强化角色意识,充分发挥多角色效应

阅读教学是师生参与的双边活动。为了提高阅读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强化角色意识,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围绕教学目标灵活地扮演角色,以充分发挥阅读教学中的多角色效应,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1)兴趣的引发效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走向成功的强大动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依据教材充当角色,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写景的文章,可根据教材确定景点,以导游的身份安排游路,引导学生循着路线游览物,让学生触景生情。也可面对文中画面的游人的身份巧妙设问,要其介绍画面。这样,学生或者跟着导游游山玩水,或者带着游人寻路通幽,其兴趣必然浓郁。对叙事性的文章,教师可充当文章中的角色,引导学生入境,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感觉形象,理解内容,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2)难点的突破效应。由于水平能力的限制,小学生在阅读中常会遇到难点。对此,教师有针对性地充当角色,可以转换思维角度,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如:寓意的理解是寓言教学的难点,直接奉送寓意,学生则难以接受,而直接要其说出寓意,学生又难以胜任。如果教师有目的地充当角色,巧妙设问、引导,通过情境创设加强学生的生活体验,强化情景感受,则可使其顺利地悟出寓意。如在教学《揠苗助长》这一内容,我充当“拔苗人”向学生质疑:同学们,真怪呀,我巴望禾苗快长,为什么把它往高处拔一拔,竟然就枯萎了呢?这样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直接与文中人物会面或解难或评说,能让学生具体形象地理解文章的寓意。

(3)心理沟通的效应。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教师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合作者和平等的对话者,而学生是小学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教与学生的学能够协调同步。

由于师生年龄水平的差异,使得师生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心理差异,这往往使教与学出现异步现象。而教师充当恰当的角色,则可使师生之间心理上进行良好沟通,促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能够协调同步。首先是语言角色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水平特点而设计语言,要以学生的角色设计语言,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教师的童心、热心。教师要精心锤炼语言,通过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准确运用语言,努力使自己的语言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并富于幽默,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师的语言要温和亲切,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良师益友。其次是情境角色化。在情境创设中,教师可随机充当角色,朗读也好,表演也好,均可参加,和学生一块玩、一块乐、一块演,这样,就能使角色成为沟通师生心理的纽带,从而不断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四、结语

总之,阅读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方面,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明确目标,加强阅读教学指导,同时,要充分发挥优秀作品的思想教育功能,增强优秀作品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强化角色意识,充分发挥多角色效应,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阅读教学效果,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不断提高。

上一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和创新研究 下一篇:浅谈语文课导语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