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平衡策略,构建深度语文

时间:2022-09-29 01:51:35

掌握平衡策略,构建深度语文

摘要:语文课程是从小学开始便设立的一门重要学科。通过语文学习,学生能在成长过程中熟练运用自己国家的语言,能熟练听、说、读、写,能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是学生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是认识世界、建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由此可见,语文的重要性。“深度语文”这样的教学理念,正是基于语文教学的这些重要意义提出的,意在将语文知识、语文的精髓以多种形式、更深的层面、更广的角度传授给学生。那么,如何构建“深度语文”呢?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深度语文”的宗旨,更要掌握平衡策略。

关键词:深度语文

平衡

构建

语文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中语文的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应付高考的学习,更是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由于高中语文教学是学生在之前九年语文知识学习基础上更加深入的学习,“深度语文”概念很适合这一阶段的学生,一则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教学中的延展面比较广,如很多的语文技巧或知识典故学生都比较熟悉,二则学生的理解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会比较强,更易于“深度语文”教学的开展。“深度语文”教学虽然对于学生益处良多,但是对于教师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教师应具备更广博的知识面,这不仅仅是只要掌握教学大纲中的语文知识即可的,还需要教师能博览群书,了解更多的学科知识,还要求教师的应变能力、引导能力、课程设计能力、教学模式等都要有一个提高、改变。但是在构建“深度语文”过程中,教师也要避免“舍本逐末”,出现“邯郸学步”的结局。将“深度语文”教学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就需要教师掌握好掌握平衡策略。对此,笔者略谈以下几点拙见。

一、“深度语文”之“深”

(一)深度解读与教学价值的平衡

“深度语文”教学中强调的一点就是对课文的深度解读。深度解读一篇文章,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产生的历史背景、作者情感以及影响意义等,但是也很可能因为忽略了文章本身的架构、文风、词汇使用等,使学生偏重于精神上的理解而忽略了文章中可以学习到的能应用的语文技巧,毕竟我们还是应该按照教学大纲要求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点,所以应该避免舍本逐末的现象。但是,如果我们只盯着教学大纲一板一眼而不去做深度解读,那也失去了“深度语文”的意义,所以教师掌握好这个平衡点是很重要的。

(二)深度解读与浅度解读的平衡

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将每一篇文章都做深度解读吗?是不是每一篇文章都有深度解读的价值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由于课程安排的时间有限,不可能每一篇都深度阅读。比如一些选文,只是作为学生的延伸阅读或者拓展阅读,从文章的语言艺术、架构以及思想水平上都没有什么值得去深度解读的点,就不需要去深度解读。因此,教师一定要做好筛选和区分,以免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同时也增加自己和学生负担。

二、 “深度语文”之“度”

(一)深度解读的度与学生的理解度的平衡

深度解读,解读到多深合适呢?以什么作为标准呢?是以教师所能解读的深度为准还是以学生能接受的深度为准?答案自然是后者。深度解读虽然旨在挖掘文章的原生价值,了解更深刻的背景和思想感情,但是也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度,一定要将深度设定在学生能理解的范围内才行,不然讲成“天书”,学生一片茫然,即使解读得再好也是枉然。所以,教师一定要将解读的度与学生的理解度做好平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解读的深度,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二)深度解读的度与考试标准的平衡

如何很好地深度解读一篇文章,就要看教师对文章本身、作者以及历史背景的理解情况了。但是,不同的教师因为学识、知识储备甚至理解力的不同等诸多因素,对同一篇文章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而由于语文的学习不是光停留在单纯的学习上,还是要经历定期的考核,在考试题中,答案却基本都是比较统一和固定的,有时会出现教师解读和问题答案不一致的情况。如何避免深度解析偏离大纲要求的教学核心呢?这就需要教师掌握好解读的度,不能一味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天马行空地解读,而是应该比照教学大纲,以教学大纲作为衡量的标准尺,尽量不要偏离太远去解读,这样就能很好地平衡深度解读和考试,使二者能“和谐相处”。

三、教师角色的转换

开展“深度语文”教学,就需要教师转换传统的角色认知,改变教学习惯,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突破自己,建立新的角色,这样就能更好地深度解读语文。

(一)由传授知识变为引导学习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是负责将教学大纲中规定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一直处于主观的意识形态中,并没有体会到学生被动学习的苦衷。所以开展深度语文,教师应先将传统的传授转变为引导,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知识,而不是例行公事地一味讲授,不照顾学生的感受。

(二)由填鸭式“饲养者”变为对话式“主持人”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师从开始上课就按照事先准备好的教案进行紧锣密鼓的传授,心中的唯一目标就是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将规定的知识点一股脑地倒给学生,而忽略了学生是否能消化这些知识点。如果要开展“深度语文”,那改变这样的教学模式也是首当其冲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多注意增加互动,以对话的形式要学生多多参与到授课当中,既活跃课堂气氛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由“墨守成规”变为“与时俱进”教学大纲的变化,每年并不是很大,也是基于此,很多教师便沉浸在大纲规定的范围内“止步不前”,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开展“深度语文”,要求教师不能拘泥于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层面,还要有尽量全方位的拓展,如要多了解教育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甚至应当对高中设置的其他学科也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在“深度语文”教学中以不变应万变,才能更好地将新的教学模式发展成熟。

(四)博采众长,避免闭门造车

一个人的学识、经验是有限的,语文教学好比是大海,我们只是一帆孤舟,如何能在这片中平稳驾驶,到达彼岸,就需要经常做同行间的交流。比如,现在网络媒体很发达,我们就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去学习、互动、交流,通过网络平台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结交更多的同行朋友,善于借鉴别人的宝贵经验,不断完善自己,同时也可以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其他人,大家共同进步才能取得真正的进步。

总之,如何将“深度语文”教学很好地与当前形势相融合,既达到语文原本应有的教学意义,又能适应当前以应试为主要模式的选拔机制,发挥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特质,还需要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不断丰富自我,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责编 张翼翔)

上一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好小学语文课 下一篇:数学顺口溜,教学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