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9-12 09:42:35

浅谈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78-01

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点,笔者认为培养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认识语言表达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说话的兴趣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翻开史册,凭借高超的语言艺术立下丰功伟绩的人不胜枚举。时展到今天,生活更是离不开语言:电话、微信的使用;突发事件的汇报;找工作面试时的陈述等等,都预示着只有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在课堂上,一定要把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对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有一个足够的认识,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

笔者认为“听”,是一个人获得信息、摄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说话能力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学中的“听”是培养学生口头语言信息的接受、辨析、理解和吸收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一靠教师在课堂上对课文抑扬顿挫、举一反三、感人肺腑的讲解;二靠设法激发学生“听”的兴趣,要求学生留心听,并寻机有的放矢地提问,跟踪学生听的效果,无论他们听多听少,都要多“加温”,少“降霜”,调整其不爱听、怕提问的恐惧心理。三靠借机把握几个环节的衔接,并沿着听准――说对――讲连贯――到具体的循序渐进的路子长期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就会有质的变化;四靠课外组织学生参加收听广播、电视等活动,使学生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刻、不间断地锻炼“听”。久而久之,学生口头语言信息的接受、辨析、理解和吸收的能力就会提高。

二、充分挖掘课文潜力,给学生说的自由

“说”就是输出信息,把耳闻、眼见、新鲜的东西用口头语言表达出来。在语文教学中,提高“说”的能力,第一步,让学生熟悉课文后,“背诵性”地口述;第二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训练学生的思想、想象和语言组织能力;第三步,口头作文训练,使学生能快速审明题旨,确立中心,理清思路,组织材料,说出来的话达到一般文章的要求。教师首先要求学生说话语言要简练、生动,真正提高学生“说”的质量,也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课堂气氛,以幽默的语言,热情的鼓励,创造出平等、舒畅的说话气氛,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和受到冷落的错觉。学生踊跃发言的多了,声音也洪亮了,有的学生答题时还能超常发挥。

三、加强朗读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读”就是阅读文章,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来感悟语言、练习语言、积累语言。而读遵循的原则是“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同时,还要教给学生根据标点和语句长短进行有目的的停顿和换气等技巧。“读”在语文课中的功效仅靠课堂教学还不够,还必须重视和大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

1.无论是早自习,还是平常的课堂上,都一定要让学生有朗朗的读书声。只有多读,才能使学生有语感。只要学生接触大量的语言现象,自然就能养成一种往下顺的语言感觉。

2.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对阅读的文章进行概括评价。首先是对学习的课文进行概括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学会在以后的发言中知道怎样紧紧围绕自己的观点不枝不蔓,怎样运用词语使表达更准确。如我在教学《济南的冬天》一文时,就引导学生对文章中描写精美的第3自然段中的重点词句进行了赏析。我先让学生品味了文中用得好的动词,如:“顶”、“镶”、“露”、“穿”。“顶”字写出了树尖上的雪少,位置高;“镶”字传神地写出了山尖积雪犹如给蓝天划上了一道银圈,对应“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恰如其分;“穿”字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地表现山的动作、情态。学生在品味这些动词的表达效果之后再读句子,重读动词,便读出了动感,读出了美;再让学生找出文中用得好的表示色彩的词,如:“青”、“黑”、“白”、“蓝”、“银”、“微黄”、“粉色”等,体会画面色泽的鲜艳明丽;紧接着让学生品味了文中修辞用得好的句子,如:“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一句中将“薄雪”比拟成一位可爱、害羞的少女,写出了雪色的娇美情态。老舍先生对济南的喜爱之情也在学生细细的品味中慢慢溢出,领略了那份美、那份爱后,让学生再去品读,便从读中感受到了准确用词的妙处,为以后即兴讲话准确使用词语奠定了基础。

四、创设交际情境,激发学生说的兴趣

优美的音乐通过听觉器官传人大脑,能使人心旷神怡,精力充沛,而多媒体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作品通过它会变得更鲜明、更具体、更具表现力,使学生对所欣赏的作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从而引起学生说的欲望。

1.尽力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要“煞费苦心”地设计,走好活跃课堂气氛的“第一步棋”,做到入境。教师自身要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加入到学生中间,成为学生的伙伴,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轻装上阵,敢于表达并乐于表达。如我在教学刘元举的文章《一条大河》时,先让学生畅谈自己对音乐的体验:好听、喜欢、能使人精神愉悦。当学生说出这些感受后,再告诉学生音乐能感染人,让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顺势播放歌曲《一条大河》,并告诉学生这首歌成为作家刘元举童年记忆里的永恒,成年生活中的最感动。这首歌为什么能打动童年和成年的刘元举呢?我们就一起从文字《一条大河》中得到答案吧,顺势导入课文。愉悦的歌曲,和谐的气氛感染了学生,激发了学生说话的兴趣,进而就兴致勃勃地参与到课文的学习中来了。

2.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毕竟,学生和教师在一起的时间多在课堂上,受时间、空间和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制约,有时教师在课堂上无法创设情境,但是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可以将教师无法描述,学生没看过的东西或景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说的兴趣。

五、联系生活实际,锤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积极挖掘生活中的事情,如把网上、报纸上或者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拿到课堂上去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可以把生活中对父母、对朋友、对同学的思念、关心、感激甚至不满都拿到课堂上来评说,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当然从中也能发现学生思想中的一些问题,帮助他们及时解决。这样做既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又锤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当地的一处游览胜地永昌县武当山有浓厚的文化内涵,每年正月十五来“游百病”祈福的人非常多,我就要求学生把有关武当山的历史渊源、民俗等资料搜集起来,重新组织语言,成立学生导游服务队向游客介绍家乡风情,这种有主题的交谈既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讲故事是把看、听、读所获得的原始材料经过消化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在我们这个地方,学生家长的文化层次普遍较低,怎样把故事清楚明白地讲解给他们听,就需要调整语序、补充细节、改换人称、加强口语色彩等。如学完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一文后,我要求学生回家后把皇帝的新装的故事讲给父母听,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长篇叙述能力。

即兴讲话要求学生做到在极短的时间内把要说的内容的要点组织起来。如学校组织了以感恩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要求就演唱的目的、组织形式等内容组织起来要求学生发言,虽比有准备地说话难,但却能很好地检验一个人的说话水平。

清代学者王筠的《教童子法》中有“拟题目若干道,书签上,贮之筒,每日食后拈十签,讲说思维,令有条贯;逮作文时遂可不劳余力。”这种抽签练说的方法非常有效,有必要推荐给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做。

总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必须树立整体观念,坚持不懈,才能收到实效。

上一篇: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基本技术与综合素质训练 下一篇:中大班幼儿绘画兴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