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在手机终端上的现状分析

时间:2022-09-12 08:36:12

新媒体在手机终端上的现状分析

摘 要:手机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在传播方式上取代了传统的直线型传播模式,使传播者与受众的界限不再清晰;在传播空间上,它实现了移动状态下的传播,使时间和空间的分离不复存在;在媒介功能上,它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功能于一身,满足了语音、 文本、视觉等多方面的需求。

关键词:手机新媒体; 媒介功能;发展

一、新媒体在手机终端上的概念

对于手机新媒体的定义,专业背景相异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工程技术人员认为,手机新媒体是一种集无线网络、广播、电视等功能于一体,通过相关技术,把文字、图像、视音频信息数字化后传输给移动终端用户的新媒体;传统媒介业者认为,手机新媒体实际上是对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进行"破坏性创新应用"后 的以手机为载体的媒体;手机终端客户则把手机媒体描述为:"能像万维网那样个性化服务,像广播网那样没有共享冲突,像印刷书报那样存内容于一体"。从狭义上看,手机新媒体指依靠无线通信、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发送及接受文 字、图像、视音频等各类信息的移动信息终端;从广义上看,手机新媒体是依靠无线通信、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发送及接收文字、图像、视音频等各类信息的移动信息终端,以及与之相关联的信息内容、信息展示平台、信息传播者、信息受众之间双向或多向互动的进行信息传播的新媒体。

手机媒体,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它是以分众为传播目标,以定向为传播效果,以互动为传播应用的大众传播媒介。

随着中国3G的正式商用,移动通信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3G终端与智能手机的普及已是大势所趋。手机终端的发展已经成为"融合"的代表,手机新媒体是继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之后出现的第五媒体,以它良好的体验、快速的传播与共享、随时随地的特性,迅速成为主管部门、运营商、互联网、传统媒体、投资及业内人士、专家的关注焦点。目前手机的媒体形式已不是简单的文字信息,它包含了图文并茂的彩信;专刊定制的手机报;可以看电视的手机电视;能收听的手机广播:随时随地上网浏览等。多样的媒体形式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要,也更加贴近生活。

二、新媒体在手机终端上的特点

作为继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大媒体,手机有着自己的独特的特点。

相比于其他媒体,手机媒体的受众范围相当大,不受年龄限制,也没有特定的用户。随着国内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截止到今年4月底,我国的手机用户规模达到了9.2亿,普及率超过60%,通过手机上网的用户达3.56亿,占手机用户总数比高达36.5%。远远超过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媒体受众规模。庞大的用户基数存在着强大的市场潜力。

传统媒体的传播途径是单向性的,受众群体一般以被动接受为主,无法进行即时反馈;而手机媒体打破这一局限,传播途径多样化。例如一个简短的讯息,可以通过短信、彩信、手机微博、移动互联网等多种形式传播给自己的受众。

在新媒体中,特别是社会网络和微博应用中,由于是受众自己生产内容,信息的产生和是同时进行的。相比于互联网,手机的便携、永久在线的特性更加明显,信息的即时也更为快捷和方便,而且信息的同时还能及时地反馈。

三、新媒体在手机终端上的未来发展趋势

最初的手机局限于语音传播,并以一个奢侈品的姿态进入我们的生活,而今,手机已覆盖了我们的生活,其多媒体功能已扩展到图片、动画、视频等方面,逐渐成为一部掌上电脑,随时随地给人们带来精彩的视听享受。可以预见,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将有着更美好的发展前景。

由于信息技术的网络性、系统性、渗透性、带动性和倍增性等特征,手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产业融合呈加速态势。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宽带互联网的出现,使电信产业和传媒产业的边界逐渐模糊,在产业边界和交叉处出现了技术、业务、经济上的相互介入、渗透、融合、改变了原有产品的特征和市场需求,形成一种新型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产生了手机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进一步融合。实践将继续证明这种融合的发展趋势会进一步凸显。

伴随着技术的发展,手机操作系统将更加完善,制造成本将大幅下降,这就使手机功能的进一步增强变成了现实。至于手机功能将会进一步增强到何种程度,有许多我们还真的无法想象。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未来手机将成为最主要的移动互联网的使用终端,这就使手机在连接移动互联网和现有固定互联网成为必需。未来的手机新媒体一定会更加注重好用,即内容会更丰富,查阅会更方便,体积会更合适,电池会更耐用,外形会更美观等。我们期待着未来手机新媒体的不断创新、发展和超越。

四、新媒体在手机终端上的运营分析

由于手机新媒体衍生的各类业务尚处于初期阶段,付费用户群体还不够庞大,造成了目前产业链出现了合作关系及利益分配不清晰等问题。从发展趋势看,手机新媒体产业链是一个整合内容生产者、内容集成者、电信运营商、网络设备商、终端厂商、广告商、移动终端用户等在内的多元化营系统,在发展成熟期,社会公共事业管理等相关政府机构也将参与其中。步入成熟期后, 随着手机网络文化产品消费特点的显现,产业链的业态关系更加复杂,一些新的元素将会加入产业链, 如社会公共事业平台的大力建设将使相关政府机构加入。同时,随着终端产品的多媒体化,购买成本下降后,一些依据手机用户个性化需求而产生的软件应用也会催生一些手机应用软件厂商,苹果的iphone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手机新媒体"多对多"的交互式传播模式,也将促使手机终端用户的角色发生本质的转变,主要有:

・在数字化生存时代,个性化的生活方式促使一批批用户将生活中有趣的点滴转变成文字、视音频等信息,与亲朋好友分享。随着网络存储、传输及终端多媒体功能的完善,用户高时效性的交流互动,无形中促使用户转变为内容生产者。

・从日韩等发达国家发展的趋势看,手机广告无疑是支撑产业发展的一大基石。而广告的形式、内容、时间长短等能否被用户接受是一个关键问题,如果用户能加入到广告宣传行业,效果则不一样。因此,产业链成熟阶段,用户也会逐渐加入广告行列,在分享广告带来快乐的同时,也能得到一定的收益。

・随着手机终端多媒体化功能瓶颈的消除,人们个性化需求的凸显,手机用户对于个性化手机软件的应用需求也会突增,考虑到我国超过9亿的手机用户群,在软件即服务趋势的推动下,大量手机软件厂商也会不遗余力地加大投入,从google推出Android操作系统、Nokia完全收购塞班公司并促使Symbian系统完全免费等事件,即可证实这一趋势。

五、结语

在离我们最近的这10多年里,由信息技术带动的媒体革命,使人们相互之间的沟通方式、资讯获取手段、信息传播渠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只用了不到10年。在这10年里,出现了电子杂志、电子书、网络视频、博客、群组、网络社区等互联网媒体,出现了手机电视、数字电视、车载电视等数字广播,出现了手机短信、手机WAP网络等无线网络媒体。这10年来出现的媒体形式远远超过过上几万年的总和。由此可以看到,媒体的发展趋势呈指数形式,媒体变革的周期越来越短,而出现的媒体形式越来越多。

参考文献:

[1]赵凯.解码新媒体[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7.

[2]杨继红.新媒体生存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王长潇.新媒体论纲 [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4]熊国荣,杉木.手机最有资格成为"第五媒体" [OL].维普讯网.

[5]匡文波.手机媒体(新媒体中的新革命) [M].华夏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张旭龙(1990-),男,陕西西安人,西北大学艺术学院,2012级动画数字媒体方向 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浅谈BOT模式的污水厂化验室管理工作 下一篇:非公企业发展实体经济乃立足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