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罗尔斯的代际正义问题

时间:2022-04-05 08:49:28

试论罗尔斯的代际正义问题

摘 要:生态危机和环境恶化使代际伦理的建构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代际正义问题的讨论日渐凸显。本文以罗尔斯《正义论》中的代际正义问题的内容、特点等分析为重点,进一步拓展,寻求罗尔斯的代际正义对国内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合理性启示和可能性借鉴。

关键词:代际伦理;正义;存储原则;可持续发展

一、当前代际正义问题的突显

代际正义是正义的一个方面,这个问题在从前是为人们所忽视的,但随着资源环境的不断恶化,代际正义越来越多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所谓代际正义是指人类在世代延续的过程中既要保证当代人满足或实现自己的需要,还要保证让后代人也能够有机会满足他们的利益需要。它具体指的是人类代际之间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开发利用上的公平公正,它体现在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合理配置、适度消费和减少资源消耗两个重大问题上。作为地球的管理人,人类对将来世代负有道德义务:我们的祖先对我们负有这样的义务,作为过去世代地球自然资源遗产的受益人,我们要给将来世代留下享受这种遗产之恩惠的权利,而将来的世代也要从我们这里继承这样的世代义务,所以我们可以将这些称为世代之间的地球义务和地球责任。从道义上讲,每一代人都均等地享有环境资源的权利。而后代人由于其现实的缺席不能表达其自身的环境利益要求,本代人对资源环境的掠夺和破坏势必危及到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造成本代人与后代人平等性的缺失。但是,本代人又不可能为给后代人保存资源和环境而限制自身的发展,这就要求当前的一代人在开发资源、改造环境以满足自身生存发展需要的同时,要本着机会平等和待遇对等的原则,为后代人合理存储资源,并以某种形式对后代人补偿当代人所消耗掉的资源,这就是所谓的代际正义观。

由于不同时代政治、经济、文化条件的差异,导致了各代在生存时空和生存环境上的差异,由此造成了各代不同的伦理道德观,对道德价值有不同的判断和选择。从代际的角度讨论社会伦理关系,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界定"代"。这是代际伦理研究的逻辑起点。"代"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文化属性,其自然属性主要是由同一年龄层即生理年龄来表征的,它构成了代的"自然框架"。其社会文化属性则是由同一年龄层的人相对共享的相同或相近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所规定的。可见,作为一种反映代与代之间伦理关系的伦理形态,代际伦理首先体现了社会伦理关系的纵向深度,以血缘为基础的生命血脉的绵延,同时还有精神、文化及价值观的传递,它使代际关系可以突破时空的阻拦与隔膜,表现出连续性和继承性。代际关系与时间的一维性保持着一种方向的一致性,它是不可逆转的。在现实生活中既可以表现为比如我们常说的"三代同堂"等时空共处形式,也可以表现为对历史的续接和对未来的延展。现实的代际差异,代际冲突和代际矛盾随着时代的巨变和价值观、道德观的变化日显激烈,于是出现了"代沟"这种20世纪在全世界范围内普遍呈现的社会现象。正如玛格丽特・米德指出:"整个世界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局面之中,年轻人和老年人--青少年和所有比他们年长的人--隔着一条深沟在互相望着。"[1]在现代社会,"代沟"使代与代之间的冲突更显突出,中国传统社会遮蔽于"孝道"这种道德观之下的代与代之间的隔膜与裂痕在各代坚守自我价值观的情况下无法消弥,并最终裂变为沟。与"代沟"现象伴随而生并愈演愈烈的个人主义流行,使矛盾空前激化。正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诗人彼得拉克所说:"我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而这种幸福在资源稀缺与紧张的情况下与他人对幸福的追逐渐渐不相融了,世界变成了利益的角逐场。在场各代尚无暇顾及,更遑论未出场的各代。当代及时行乐的热情超过以往一切世代,遂成可持续发展的硬伤。如果我们过度消耗和消费了大量的资源,肯定会损害子孙后代的发展能力。

二、罗尔斯的代际正义理论

与其一般正义理论一样,罗尔斯的代际正义理论所针对的也主要是功利主义。在罗尔斯看来,由于功利主义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作为义务的根据,因而对总的功利的最大限度的追求就可能导致一种过度的积累率,并要求较穷的世代为了以后要富得多的后代的更大利益做出沉重的牺牲。"这种使一些人的所失与另一些人的所得相平衡的利益计算,在代际之间看来比在同代之间更难得到辩护"[2](p288)。正义的储存原则就是作为对积累率的一种限制而起作用的,"它在要求某一代为后代的福利储存的可能数量方面提出了一个上限" [2](p298)。罗尔斯把社会发展分为两个阶段,即需要净储存率的积累阶段和无需净储存率的维持阶段。

在积累阶段,人们留给后代的东西比他们继承的多:"一旦积累的过程开始并继续下去,它就对所有后继的世代都有好处。每一代都把公平地相等于正义储蓄原则所规定的实际资金的一份东西留给下一代。……这种等价物是对从前面的世代所得到的东西的回报,它便后代在一个较正义的社会中享受较好的生活。"[2](p289)当社会财富的积累达到一定数量,足以维持正义的社会制度的正常运行,积累阶段就可结束,人们也就进入了维持阶段。在这个阶段,每一世代只要求留下与其从前辈那里继承下来的大致相等的财富:"一旦正义(或体面)的基本制度得以建立,储存便会中止。在这一阶段,真实的储存(实际资本的净增加)就会降到零;现存的资产( stockf)只需得到维持或更新,不可再生资源则需细心地加以管理,以便后代能够使用。"[3](p107) "只要正义制度得到牢固确立,所要求的净积累就会降低到零。在这一阶段,一个社会是通过维持正义制度和保持它们的物质基础来履行它的正义义务的。"[2](p288)

那么,每一个具体的世代如何判断,他们所处的社会是否属于正义制度已得到牢固树立的社会,以致可以把积累率降低到零呢?判断正义的基本制度是否已经确立的标准是什么?罗尔斯可能会把他的两个正义原则视为判断的标准。但是,从历史的角度看,正义制度的建立是一个历史的、逐渐接近正义理想的过程。历史上大多数时代的人都会认为,他们所处的社会都比他们之前的社会更为公正。他们可能会认为,用罗尔斯的两个正义原则作为判断他们社会的正义程度的标准是一种过高的、超出了历史发展水平的要求。反过来说,我们也不能排除这样的可能性,即未来世代的人可能会接受比罗尔斯的两个正义原则更为接近正义理想的正义原则。在他们看来,把罗尔斯的两个正义原则的实现程度作为判断~个社会是否已经建立其正义制度,从而只需保持零积累率的标准,实际仍是一个太低的要求。

站在古人和未来世代的角度来诘难罗尔斯的两条正义原则,或许失之公平,而且可能会陷入历史相对主义的泥潭。让我们假定,罗尔斯的两条正义原则是合理的,可以作为判断一个社会是否可以选择零积累率的依据。但是,即使如此,罗尔斯所说的"实际资金"的具体内涵也仍然过于狭隘,难以保证代际正义的真正实现。罗尔斯请我们记住,留给后代的"资金不仅是工厂、机器等,而且是知识、文化及其技术和工艺"[2](p289)。这几项都属于"社会资本"的范畴,不包括"自然资本''(如土地、森林、物种、自然景观等)的要素。但是,地球上的自然资本的总量是有限的,地球给人类提供生活必需品和服务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机器、厂房、资金和技术等社会资本的增加并不能弥补物种、自然景观等自然资本的消失。随着人口规模的增加和人均消费水平的提高,即使我们留给后人的社会资本的总量与我们继承而来的总量一样多,后代人能够实际拥有和消费的自然资本的总量也会逐渐减少,他们的生活质量会随着自然资本总量的减少而逐渐降低。因此,从代际正义的角度看,其社会发展处于积累率为零的维持阶段的人们,不仅需要把一定数量(与他们继承而来相等甚至更多)的社会资本留给后代,而且必须要把一个功能健全的完整的生态系统留给后代。

在积累阶段,各个不同世代的人们如何确定彼此的储存比率,也是一个重要的操作难题。罗尔斯假定,"一个正义的储存原则是可行的,它能够告诉我们应该投资多大,社会最低受惠值应该被确定在什么水平上"。[2](p286)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能够一劳永逸地制定一个的固定的、适用于所有世代的储存率;相反,正义的储存比率"依赖于社会状况的变化而变化。当人们贫困因而储存比较困难的时候,就应当要求一种较低的储存率;而在一个较富裕的社会里,人们就可以合理地期望一种较高的储存率,因为此时真正的负担较少"。[2](p288)这似乎意味着,处于积累阶段的每一个世代的人们都要亲自为自己制定一个正义的储存比率。这与罗尔斯对正义原则的特征的理解是非常不同的。按照罗尔斯的一般正义理论,正义原则是处于原初状态的人们一次性地选择和确定的,一旦选择和确定,就不可更改,这些原则适用于所有的人。但是,正义的储存比率却不是这样的。我们看到,正义的储存比率依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各异,因此,每一个阶段的人们都要亲自进入原初状态,修改前一阶段的人们制定的储存比率,并依据自己的富裕程度选择一个在自己看来符合代际正义标准的储存比率。如果每一个世代的人们都可以进入原初状态重新签订正义的储存比率,正义储存原则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就令人担忧了。

三、罗尔斯的代际正义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目前,对代际关系问题研究最多的学科是社会学和经济学,其论域主要是在场各代之间的关系。随着环境污染的严重以及资源的日益枯竭,人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在涉及可持续发展问题时,环境伦理学和经济学也会论述到尚未出场的人类后代的问题。但代际伦理所关涉的视域是:由现实地存在着的"在场各代"之间的伦理关系所构成的代际伦理和由"在场各代与尚未出场的人类后代"之间的伦理关系所构成的代际伦理。这种关涉则体现了对人类的生存和人类后代的终极伦理关怀。

罗尔斯以正义的储存原则阐释了代际间伦理关系的可持续发展性。"每一代不仅必须保持文化和文明的成果,完整地维持已建立的正义制度,而且也必须在每一代的时间里,储备适当数量的实际资金积累。这种储存可能采取各种不同的形式,包括从对机器和其它生产资料的纯投资到学习和教育方面的投资,等等。"正义的储存原则体现了代际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伦理关怀,使各代承担起 "实现和维持正义社会所需负担的公平的一份",[2](p56-60)这样,人类世代的持续发展获得了可能。正义的储存原则是罗尔斯制度伦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储存率"难以量化,但是,正义的储存原则对可持续发展的代际伦理关系的支持,对于制度伦理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代人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展的需要,既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幸福,也不以当代人利益的牺牲换取后代的利益。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是社会资源的代际分配。社会资源主要包括物质资源、自然资源、生态资源。物质资源指劳动者创造的物质财富,一般以国民生产总值来衡量。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尚不发达的情况下,物质资源是有限的,自然资源、生态资源中的部分资源也属于稀缺资源或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如何在代际间进行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与适当消费,使当代人与后代人共享有限的社会资源,实现利益互赢,是制度伦理设计必须考虑的。

可以说,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就是代际公正,是代际伦理为可持续发展提供道德支持和辩护。因为,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全球性的战略问题,虽然生态伦理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伦理论证,但其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基础又是有限度的。不论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还是人与人的关系,在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中最终都会也应该落实到和体现在人类代际关系上。因此,只有生态伦理与代际伦理的相互支持,才能共同构成可持续发展的坚实伦理基础。这就凸现了代际伦理对可持续发展之伦理证明的重要意义,使可持续发展建立于更坚实的伦理基础之上。无处不在的生态危机和环境恶化,正在威胁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存,人类从来没有一个时期像今天一样,感受到命运的休戚与共。普遍联系的观点深入人心。从"全球化""地球村"这些流行语词我们就可以感受到某种命运的一致性。现代化不是一蹴而就的。成千上万世代物质与精神文明的积累才成就了今天的繁华,我们铭感祖先的厚赐,也由此担当起对我们后代应有的道德责任与义务。

参考文献:

[1][美]玛格丽特・米德.代沟[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

[2]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3]John Rawls. The Law of Peoples[M]. Bosion,MA: Harvard University PrPS8,1999.

[4]彭定光.制度运行伦理[J].伦理学,2004,(7).

作者简介:王小敏(1989.1-),女,山东日照人,浙江财经大学2011级硕士研究生,伦理学专业,专业方向为传媒伦理。

上一篇:关于青少年行为偏差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下一篇:上市中小企业经营绩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