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学习中存在的障碍

时间:2022-09-12 07:00:09

浅谈初中物理学习中存在的障碍

我们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常常听到学生反映较多的是:上物理课都能听懂,但做习题时往往出现错误。为什么学生能“听懂”,而又往往会出错呢? 这里,笔者就初中学生物理学习中存在的障碍进行探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在多年的物理教学实践中,我常常在感受到物理概念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物理概念是物理知识的基础之基础,如果将物理比喻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则概念就是这棵大树的根。作为一个物理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中牢牢把握好概念教学这一关。培养学生能力也必须从这“根”上抓起。抓着教学探索中的侧重点,一切就迎刃而解了。

一、感性认识不足是学生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的主要障碍

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物理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在人脑中的反映,是物理事物的抽象,它来源于客现实践,又高于客观实践。感性认识是进行思维加工以建立物理概念的基本材料,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有效武器,感性认识不足是学习物理的主要思维障碍。受“应试教育”影响,有的教师认为做实验费时费事,不如讲实验,把物理概念硬塞给学生,导致学生感性认识不足,不理解物理概念含义而形成学习障碍。物理概念是建立在物理现象、物理事实、物理实验基础上的,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物理概念,教师必须创设适合教学要求的、具体、生动、直观、形象的物理情境,让学生在充分感知具体、真实的物理情境的同时,引导启发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探索事物共同的物理特征、本质属性,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一形成物理概念。

二、先入为主的前概念和经验是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又一障碍

学生在学物理时,脑子里并不是一片空白,而是均—些物理现象有一定认识,已存在着许多物理表象。他们常被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物理现象的非本质因素所迷惑,只知其表,不知其里,往往凭自己的直觉和经验得出错误结论。如认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要物体保持运动状态就必须有力不断作用在物体上;只有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才受到浮力作用;冬天在室外摸铁块比摸木块凉是因为铁块温度比木块温度低;烧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甲把乙推倒是因为甲推乙的力比乙推甲的力大等等。针对学生存在的思维障碍,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认真做好实验,要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再现察,用实验来排除非本质因素的干扰,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物理现象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思考,抽象概括出物理现象的本质因素,摒弃由于前概念和经验形成的错误物理概念,才能正确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

三、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理解不清导致学习障碍

在物理学习中,学生对物理概念不够重视,因为考试中不常考物理概念。有的甚至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对物理概念的内涵即物理概念所反映的物理对象、现象,物理过程所特有的本质属性理解不清。有的对物理概念的外延即物理概念的适用条件不注意、不清楚。如对“密度”概念,有的学生把,看成是物质的质量越大密度越大,不理解密度是物质的固有本质属性。

四、不理解物理规律的物理意义、适用条件和范围

物理规律一般都可用文字表达,大多数还可用数学公式表示。对物理规律的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式,学生由于不理解含义而采取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学习方法。因为不懂物理规律的真正含义,背得再熟也不可能真正理解和灵活运用。所以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则有关物理现象和过程深入研究,并对它的本质有相当认识的基础上,对物理规律的文字表述深入分析,要特别注意关键的字、词,使学生理解它的含义。任何物理规律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反映某个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变化规律的,故有一定的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学生只有理解成立的条件和适用范围,才能正确运用规律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

五、实验技能的形成障碍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物理现象是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基础,同时也是检验物理理论的标准。在学生学习中表现出理论和实践相脱离,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特别是物理实验技能差。实验中学生信心不足、粗心大意、操作不规范、观察不细心、不全面。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注重物理实验技能的训练和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教育,教育他们要像科学家那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六、相关知识的干扰

学生学习物理到一定阶段,接触的物理概念多了,就会对相关相连的物理概念混淆不清。例如:温度和热量、速度和加速度、路程和位移、电功和电热等。究其原因是没有理解这些相关物理概念的含义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教师在进行这类物理概念教学中,要通过分析、比较排出干扰,使学生正确理解。数学知识对学习物理也有—定的干扰。物理规作的建立离不开数学推理。物理规律的表述离不开数学语言,物理量的精确描述离不开数学工具。但是,有些学生往往用纯数学的观念去理解物理规律,思考和处理物理问题而忽视了它的物理本质,从而得出错误结论。如欧姆定律公式I=U/R变形为R=U/I,学生从纯数学角度得出: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电压为零导体电阻也为零的错误结论。

综上所论,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物理学习中存在的障碍,才能在教学中“对症下药”,避免和克服这些障碍的产生,使学生从厌学变为乐学。

上一篇:让学生心情愉悦地上好体育课 下一篇:善用“多媒体”美术课堂更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