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物概念的构建

时间:2022-09-12 06:46:49

浅谈高中生物概念的构建

概念是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逻辑思维的基本单元和形式。成功的概念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积极性和学习生物的兴趣,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认为生物概念的构建一般要经历“引入――形成――巩固”三步。

1 概念的引入

自然、巧妙的概念引入将为概念的形成铺平道路。方法有多种,以下略举几例:

1.1 以旧带新引入法:学生对于自己熟悉的词语会特别敏感,从已有的知识引入,过渡到新知识,很容易找到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1.2 以实例引入:生活中到处都有生物现象,如果以某些学生有所耳闻的实例作为引入,抛砖引玉,就能激起学生积极的响应,容易接受相关知识。

1.3 以实验引入:有的生物学概念在生活中比较少见,对学生来讲比较陌生,可以采用比较有趣的形式引入,如实验。在学习“质壁分离”的时候,就可以用实验的方法,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滴入蔗糖溶液,通过观察会发现,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之间渐渐出现了空隙,以至分离开来,这时候引入质壁分离的概念就水到渠成了。

1.4 以动画引入:生命现象常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中,采用动画播放的方式更有效、直接,比如学习“有丝分裂”的时候,就可以先播放有丝分裂全过程的动画。

2 概念的形成

概念的最基本特征是它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在引入一个概念后,要注意对相关现象进行总结概括,由感性到理性,由抽象到具体。而概念的关键性特征,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即概念的本质属性,概念的外延就是概念反映的具有这种本质属性的事物的适用范围。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掌握概念的前提,因此,在引入概念后要注意概括和总结以及反复推敲,使学生克服主观臆想,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2.1 对现象进行概括。例如: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就叫做伴性遗传。

2.2 从具体到抽象。例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这里的物质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但学生常误以为是具体的化合物,引导学生分析究竟是二氧化碳这种具体的物质在无机环境中循环利用还是组成该物质的各种元素在循环利用,就能让学生从元素这一比较抽象的角度来把握物质循环这一概念了。

2.3 克服主观臆想,由感性到理性。有的生物名词在生活中和生物学中的意义可能不尽相同,对于这种情况,就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其生物学含义,克服先入为主的主观想法,不要与日常概念混淆。比如,生物学上的呼吸作用不一定要有氧气的参与,也不一定会产生二氧化碳这种产物。

3 强调关键词,抓住概念的本质

生物概念往往都是用精简的语言概括起来的,其中都会有一些关键的字词能揭示出概念的本质特征。如:基因的本质是有遗传效应的DN段,其中“遗传效应”、“片段”就是理解此概念的关键。

4 注意概念的外延

概念的外延是指所有包括在这个概念中的事物,学生可能会以偏概全,比如:学生往往会以为激素调节就是体液调节,这就是没注意概念的范围,撇开了二氧化碳、组织胺等的调节也属于体液调节。

5 概念的巩固

一系列概念形成后,这些概念的真理性又要返回到练习实践中接受检验,根据它们的逻辑关系,用集合法或概念图的形式形成一定的概念体系。

5.1 练习巩固。①举反例法,如:对于究竟什么是糖类,糖类是否一定都是甜的,甜的物质是否一定是糖类,就可以通过举反例轻松解决问题,巩固概念。②对比分析法:形成一定的概念后,可以通过对比分析来区别理解。

5.2 形成概念体系。①集合法,例如:生态系统、群落与物种之间的联系紧密,可以绘制集合图来表示其关系,一目了然。②概念图法:画概念图能帮助学生对相关概念进行梳理和归纳,是巩固概念的有效方法之一。

总之,生物概念很多,如何帮助学生轻松有效地构建这些概念呢?就要教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抓住概念的本质,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进行引导,再通过反复练习,高度概括,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构建好高中生物概念教学课堂。

上一篇:校企合作背景下职业教师的多种教学法浅析 下一篇:现阶段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