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共建美丽乡村

时间:2022-09-12 05:14:45

合伙共建美丽乡村

党的十作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部署,并计划用3年时间,试点建设1000个“美丽乡村”。在创建过程中,农业部将培育一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不同特色的“美丽乡村”发展模式。3月2日,在“如何规划、投资、建设美丽乡村”座谈会上,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主任王卫星透露,今年年底或将完善“美丽乡村”部级标准体系。

“美丽乡村”不仅需要我们保护和改善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同时还要在加强乡村的公益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等软实力上下功夫。从规划、投资到建设,如何实现美丽乡村,这是所有人需要斟酌的难题。

村级公益谁来建

贵州修文县有一个茶山村,因交通闭塞,村庄经济发展备受制约。数十年来,茶山村举家外出打工者一度为全镇之最。每逢雨天,村中山路泥泞;要是晚上月亮不出来,村民出不了门,因为没有路灯。曾到访茶山村的北商中国城镇投资联合会秘书长陈泽华说:“在很多基础设施薄弱的村庄,农民的需求并不多,无非是雨天不用趟泥水,没有月亮的夜晚可以出门,农闲时有个广场可以聚会。”

在偏僻的茶山村,幸运终于在2013年来临。这一年,茶山村修了路,安了灯,还建起文化广场及公共厕所。这种转变,多少得益于近几年国家推动的“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

“村里的事儿看似不大,但对农民来讲,其实都不小。”2010年,王卫星在云南丽江调研时,有个老太太说,她老伴命不好,村里小广场修好之前就走了,如果他能跟大伙现在一样,每天来跳跳舞,聊聊天,该多好!

“村里这些公益事业对他们太重要了,这是很多城里人不太能体会得到的。”据王卫星介绍,村级公益事业的基本前提是农民有意愿,然后筹资酬劳,接着是政府财政支付。

虽然说起来简单,但最初村级公益事业投入欠账一直很大。农村税费改革取消提留统筹及两工后,原有村级公益事业投入渠道被堵塞。当时虽留有一个政策空间,就是村内户外农民自己受益的事儿允许村民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来解决,但组织农民筹资筹劳时,“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问题普遍存在,村级公益事业一直停滞不前。

为此,黑龙江等省尝试民办公助、以奖代补方式,在村民依靠民主议事自筹资金劳务的基础上,政府再给予奖励补助。2008年,中央首选黑龙江、云南、河北三省开展试点。

很快,在各地开展的如美好乡村、幸福村庄、康居村庄、生态文明村庄、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中,“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发挥了明显的制度优势,具体如自下而上民主决策机制、农民共同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以县为主统筹协调的工作推进机制等。

随着2013年一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乡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正式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由于农民掏钱参与家门口的建设,该政策从发起、执行到后期维护颇有效果。王卫星说:“有一年,贵州一个村庄旁边的主干道坏了,很多车绕道从村里经过,但村民怕车辆压坏新修的路不让走,他们很珍惜、重视村中的公共资产。”

“并非所有乡村都能建成美丽乡村,更不是为了整治乡村环境而整治。”王卫星认为,结合农村建设规律,把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的基数部分用于改善农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增量重点用于美丽乡村建设,两者并行不悖。“如何因地制宜建立产业发展,解决农民的生存问题,也很重要。”

倾听农民的内心需求

“美丽乡村”建设中,虽然政府是投入主体,但落实到具体项目,其实存在诸多问题。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农委副主任李成贵表示,北京每年将按全部乡村规模15%比例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推进其中基础设施建设。

有数据显示,北京市去年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投入2.8亿元,集中支持低收入村和美丽乡村建设项目354个。李成贵认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要形成政府、农民、社会协同共建的互动机制,更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很多田园山水派诗人对乡居生活颇为赞誉,如孟浩然在《过故人庄》中写‘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刘半农的《一个小农家的暮》,但这是他乡异客的感受。”在强调农民主体身份时,李成贵举例说:“北京风大时,有的广告牌风吹几下就倒了;就在附近树上,那些喜鹊窝就很牢,树不倒窝就在,因为这是喜鹊给自己搭的窝。”

建设美丽乡村,首先需要正确的理念,明辨空心村与美丽乡村的关系十分重要。“我们要建设‘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相映成趣的新型城乡关系。”对于此前有人提出“文化是关键”,李成贵评价说:“看似合理,其实是空谈,毕竟,农民关心的是增收。”

一周前,李成贵到京郊走访了个别村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还有500多人的村落,现在只有100多人,有的村庄只有63人,常住的不过16人,66岁的村干部居然成了村中最年轻的人。”李成贵无奈地调侃:“都说打牌是三缺一,我看这个村是一缺三。”

如果政府“一头热”,而农民晒太阳聊大天,“四个月种田,两个月过年,六个月耍钱”,对村庄公共事物熟视无睹,那就不算成功。李成贵认为农民的参与至少经过四个阶段――从旁观到参与,到给意见,再到有主见,最后以共同利益为纽带,集体行动参与公益事业建设。

李成贵曾与亚洲发展银行在贵州做项目,向村民征求意见时,他得到诸多不同回答――青年男女希望修路,以便流动;成年农民希望修水渠,以便于发展农业生产;农村妇女要求通电,以便于小孩晚上能够读书。“最终上哪个项目,必须尊重农民意愿,确立优先次序。”

在那些只有二、三十户人家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成本很高,加之村庄空心化的趋势越来越严重,李成贵认为,在科学规划管理的前提下,推进村庄的适度集中,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正确选择。

近年来,企业参与乡村建设正成为一个有利趋势。就在京郊那个常住人口不过16人的村落,如今有企业入驻村庄,在保留其旧貌基础上,成功改善农房内部设施。李成贵说:“一种院子租1600元,另一种租2600元,去年,这个村每人分到7000多元。”

李成贵认为,重视发挥农村基层干部的作用,或对村庄基础设施的管理和治理有所帮助,毕竟,每个人都了解自己的家乡需要什么,且怀有一腔真心。他建议广泛动员和利用社会资源,比如出身农村进入城市的工作人员,本身就是连结城乡的桥梁,要善加利用;还要积极倡导鼓励社会捐助,特别是搞好村企合作,让企业力量激活农村公益事业。

“我为家乡做规划”

尽管农村肩负传承乡土文明的职责,但农村走向城市已是必然。“有一批村庄注定要消失,但村庄在生态及生活方式上的价值,需要传承。”李成贵提议,目前应多注重乡村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在发达国家,农村是一种高端趣味。现在有人为躲雾霾,想住20层,但担心不接地气,那就去山村生活。你们看‘仙’字,就是‘人在山中’,够高又接地气。”

2月24日,在第二届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上,农业部了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如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休闲旅游、高效农业等。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会长张玉香说:“每种模式代表了某一类型乡村在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产业发展及民俗文化传承等条件下,建设美丽乡村的路径和启示。”

2月18日,在北京两岸金融研究院承办的“中国影视金融风情小镇项目专题报告会”上,多部门联手推出“中国影视金融风情小镇”计划,或将在全国打造一百个影视金融风情小镇。

作为该项目执行主任,刘文献例举查干湖原始渔部落小区、藏南文化风情小镇、白帝城文化风情小镇等项目指出,转化过程中应该注重规划先行,从城镇化实际需求出发,提供具备可操作性的产业、融资等系列规划。在刘文献看来,乡村应该为能得到更多实惠而做出规划,如针对性地按照国家开发银行的开发性扶持趋势做规划。

在3月2日的“我为家乡做规划”公益圆梦计划恳谈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节能环保集团董事长王小康说,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中,一定要把对乡村环境的规划放进去,在环境污染治理问题上,应加大对污染企业的处罚程度,要想把我们的乡村建设成真正的“美丽乡村”,没有非常严厉的处罚力度,永远做不到。此外,应把处理农村土壤污染、水污染等先进技术推广下去,这就要求国家从政策引导、规划支持、税收优惠等方面提供便利。

上一篇:信息技术课堂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探讨 下一篇:逃离阿拉斯加(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