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音乐课与创新

时间:2022-09-12 04:54:22

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音乐课与创新

在国际竞争是益激烈的今天,创新和创新教育倍受关注,因此,21世纪又被称为“创造教育”的世纪,世界各国纷纷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并积极推进创新,面对教育改革与大力倡导创新教育这一态势,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粗略认识:

1. 创新是音乐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在改革浪潮中与其它学科齐头并进,快速适应新需要,充分体现素质教育这一特点,关键要靠创新。特别是高中时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已经形成了初步的人生观、价值观,丰富多彩的音乐作品鉴赏能充分调动学生们的激情,启动他们深层次的感受,提高分析、评价及表达能力,因此,音乐教育特别需要不断创新。

传统的音乐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性,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课堂上,通常是教师按教学大纲要求,教给学生一定数量的歌曲、讲解音乐作品等,从不重视学生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近而造成学生从小到大只能机械、被动地学习音乐。这种单一、古板的音乐教育模式,阻碍了学生对知识技能更深度、更广度的发掘,忽略了学生的个体特点,扼杀了孩子们的创造天赋,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音乐对他们毫无兴趣和吸引可言,于是,孩子们便会产生虽然喜欢音乐,但却讨厌上音乐课的“怪现象”。为改变传统音乐课存在的种种弊病,最近几十年中,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呼吁进行音乐教学改革,实施创新教育成为音乐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

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禀赋,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成功的教育就是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幼儿园、小学开始逐步培养学生卓越的创造力,使他们能够应付未来社会的挑战。作为实施素质教育重要手段的音乐课教学,在学生思维模式的形成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音乐教师必须充分认识音乐教育与创造力培养的内在关系。同时,音乐教师自身必须要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体现素质教育的意义。

但是,教师的创新能力不能只停留于口头,而是要真正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知识是创新能力的基础,无论是唱歌教学还是鉴赏教学,教师都应结合自己的丰富知识,创造性地上好每节音乐课,使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到充分发挥,让他们能动地去学,独立地去思考,自主地去选择,积极地去创新。用音乐本身的魅力和教师独特的创新能力组织好教学,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很容易就会被吸引,这样,音乐课才能充分体现生动活泼的鲜明特色。

如今,我们倡导建立一种新型的、现代的师生关系,即变“严师”为“益友”。音乐课堂上,教师应尽量隐藏起严肃的面孔,使音乐教学在一种温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师生关系民主、平等、融洽。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上讲解音乐知识、一同歌唱、一同聆听美妙的音乐、一同演奏动人的乐章,学生们一定会沉浸在音乐的王国里流涟忘返。试想,如果一位严肃的教师面无表情地坐在钢琴边教唱新歌,即使他的声乐演唱水平再高、钢琴伴奏再出色,也不可能激起学生热爱唱歌的兴趣,他们更不会唱出歌曲的美感和意境。而当一位笑容可掬、热情随和的老师坐在学生中间,和孩子们同唱歌,共欢笑,我相信,没有不爱音乐的孩子。同样,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当老师和学生变成了朋友,他们便会把内心真实的感受、想法都坦诚地告诉你,因为在学生们的心目中,你是无话不说的朋友。

当然,音乐教师的创新能并不仅仅表现在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方面,只要教师突破原有的思维方式,把先进的教学理念灵活地转化为课堂教学可操作的行为,鼓励学生从多侧面、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留给学生一片想象的空间,让学生的想象插上高飞的翅膀,使他们的创造力充满活力,创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3. 音乐教学形式的创新

音乐是一种动态的、充满创造性的非同一性艺术,这决定了音乐教学应时时充满创造性,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实践的机会,通过师生共同唱、跳、奏、演等活动让孩子在乐中学,在学中乐,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音乐、体验音乐的积极性。

例如,我们在音乐课教学中,可以打破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这种教学形式,尝试运用小组音乐活动教学形式,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小组音乐活动教学形式是以小组内学生间或师生间的合作学习为基础,共同参与为目的,在活动中,组内或组与组互相合作,平等民主,以团队的精神,在互动中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如果需要为一首儿歌创作打击乐器演奏部分,教师可将各种打击乐器如响板、木鱼、双响筒、铃鼓、三角铁、碰钟等分组放置,学生随着音乐在律动中选择自己喜爱的乐器,自由组合成几组,创造性地设计演奏方法,包括节奏设计、表演动作、队形变化等等,同学们共同享受集体创作的欢乐。由此看出,小组音乐活动教学形式与传统的班级集体看谱听指挥统一练习相比,更能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另外,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课堂环境的创新也至关重要。这个“环境”指可以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师生共同营造的和谐的关系。在优美的音乐中,在快乐的游戏中,在艺术强烈的感染下,学生可以自由想象,大胆创新。

在学唱《勇敢的鄂伦春》这首歌曲以后,我按课本上的要求引导学生用小乐器为歌曲伴奏,大家边唱、边跳,气氛活跃,此时正是激发学生创造灵感的时候,于是我说:“大家可不可以想个新办法,让我们的唱游更有趣”?这时,有几个学生说干脆自编节奏为歌曲伴奏;另几个学生则提出换其他的乐器伴奏;甚至还有几个学生自己重编了新的律动动作。于是,大家围绕节奏的创新、律动的创编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创意大胆而新颖,课堂气氛更加活跃。由此可见,处于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生的创造灵感才更容易激发。

歌唱教学过程中,在学唱一首新歌的时候,我们以往的做法是先让学生听录音,或教师自己范唱一遍,激起学生的兴趣后,教师先教曲谱,于是,原本情绪高涨的学生马上皱起了眉头,无可奈何地跟着老师一遍遍枯燥地视唱曲谱,这种旧式教法,在今天生动活泼的音乐课堂中,自然不会收到太好的效果。我们不妨创造性地改变一下歌唱教学过程:先欣赏歌曲,然后直接唱词,最后由学生自学曲谱,而且,在欣赏歌曲时,就把曲谱和歌词都板书出来,或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带着学生边听边看,这样,学生对歌曲的感受是直接全面、立体生动的,他们很快把握住了歌曲的旋律特点和情绪,不仅学唱速度加快了,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返回来再唱曲谱时,畏难的人减少了,学生们由于已经熟悉了旋律,都觉得后唱曲谱非常简单,有些学生还要求单独演唱曲谱。这种小小的创新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而且促进了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马克思说:“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当今中国的教育,无论什么学科的教学都需要在不断改革与创新中发展,都应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今天的世界,没有创造力的民族和社会是很难有自己的立足之地的。所以,每位音乐教师都应从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出发,探索如何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运用创造思维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创新精神。

上一篇:从“哑巴英语”谈农村中学的英语语音教学 下一篇:马头琴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