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山水画写生

时间:2022-09-12 04:03:13

浅谈中国山水画写生

[摘要]本文针对中国山水画写生的特点,借鉴前辈画家的经验以及结合个人的实践体会,提出若干具有现实意义的山水画写生方法,供大家在教学和创作中参考,希望共同促进中国山水画的繁荣发展。

[关键词]山水画 笔墨 写生

[中图分类号]J21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3-0087-01

写生是中国山水画教学的主要课程之一,山水写生是山水画创新的前提条件,山水画写生的方法步骤:

一、选景

要善于从很平常的事物中发现美。写生时要有选择,不可全盘皆收,境界好有刻画价值的才能入画。古人讲:“山形面面观,山形步步移”。每到一地都要从高低远近处、上下左右环顾几周,发现最佳位置后再坐下来。

二、定心静观

选好角度和位置后,要集中精力观察,让心静下来。要有古人“向纸三日”的思考精神。明代唐志契说:“画必须静坐、凝神、存想。”面对写生对象不能只看表面,自然界的规律都是有内涵的,要将眼前的一切看作是生疏的,充满新鲜感,重新加以认识。艺术家认识观察事物要高于一般人,比一般人更深刻更有感情。普通的风景,熟悉的人天天看,并不在意,一旦经过艺术家的描绘,就有可能成为瞩目的艺术品。

三、凝神构想

作画前应先酝酿构思,如何进行艺术加工,是什么情调,是浓是淡?是雄是秀?最好让描绘的对象在脑子里形成一张完整的画面后再动笔。面对眼前千岩万壑、层峦叠嶂的景物,要能分清主次关系。重要的部分要放在画面最显著的位置刻画,最精彩的部分应竭尽全力去发挥,分清主次,注意整体感。

四、意匠加工手段

“意匠”是艺术家对生活素材的加工手段,也是一位艺术家水平高低的标志。历代诗人、画家为了将自己的内心感受传达给别人,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匠,才能找到激动人心的艺术语言。

(一)取舍

也就是说要大胆剪裁,有时几乎要剪裁到“零”(空白)。中国画讲究“计白当黑”。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一句“此时无声胜有声”,足见空白的妙用,留下空白是为了使画面最精彩的部分更加突出。凡是美的地方尽量去表现,不美的部分坚决删去。

(二)夸张

夸张是强化情感的表现,通过强烈的夸张使事物的特征更明显,来满足欣赏者的心理需求。没有夸张就没有艺术。李白诗“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便是艺术夸张的典范。艺术夸张就是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狠狠地去表现,忌轻描淡写。

(三)经营位置

中国画的构图,称为“章法”。南齐谢赫在六法论中提到“经营位置”,指的就是构图问题。构图就是抓住对象的本质特征,重新组织安排。用最简练的笔墨表现出最丰富的形象,用最小的纸张画出最大气势的画。组织画面,往两边上下伸展较容易,要透进去,往深里画就很难,应合理穿插,巧妙安排,对客观对象进行合乎规律的推、拉、挪、移,金木水火土五行大“搬家”才行。

五、落墨作画步骤

古人讲“下笔便有凹凸之形”。笔的轻重虚实、浓淡干湿都要恰如其分。因此应当集中精力、全力以赴才能做好。

(一)勾线

凡是能用线概括的地方,就要分清主次,“稳准狠”地用墨线明确肯定地勾出来,不可犹豫不决。如有一点败笔也不用怕,只要不中途退却,一直把整个画面的线都勾完之后,再根据大关系进行调整。

(二)皴擦

皴擦是在线的骨架基础上加以补充,进一步来表现山石的脉络转折,以及树干、房屋的质感,使画面逐渐丰富起来。

(三)点染

在皴的基础上进一步用不同形状笔法的点加以充实,形成画面的整体效果。染要放在最后进行,该留出的空白要留出来,不要都堵满。点、染通常要进行多次调整,等第一遍干后,再进行第二遍,否则容易出现浮烟涨墨、失去骨力。

(四)收拾整体

画面进行到70%以前,就要以对象为主充分进行描绘,完成到70%以后,开始调整。关于整幅画的进展规律,李可染先生归纳为“从无到有”然后“从有到无”。是说开始时画面笔墨由无到有、由少到多逐渐地丰富起来,这时容易出现局部与局部失调,也就是碎和花的问题。这时就要慢慢用小笔触调整其关系,集零为整,形成一个整体。在浑然一体的画面中要有一个精神集结之处,最引人入胜的点,也就是“画眼”,起到传神达意的作用。统一整体的目的就在于突出画眼的存在。

(五)着色

当墨色画到有丰富感觉的时候,再考虑上色问题。墨色充分后上色,容易取得“色不碍墨,墨不碍色”的锦上添花的效果。

在山水画诸多的基本功训练中,写生是最关键的一环,在此过程中将“师古人”与“师造化”结合起来,是对客观事物认识深化的过程,只有到真山水中进行实地写生,才是学山水画的正道。

【参考文献】

[1]陈传席著.中国山水画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王伯敏,钱学文编.黄宾虹画语录图释.西泠印社出版社.

上一篇:浅析法语直陈式未完成过去时的“持续体” 下一篇:浅析牡丹江对俄经贸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