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211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时间:2022-09-12 03:59:05

尝试“211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摘 要:素质教育、规范办学催生了新一轮教学改革,而构建高效课堂则是教学改革的中心和关键。但由于各种原因,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因此,提出了“211教学模式”,力求通过此模式,促使课堂高效。

关键词:教学改革;“211教学模式”;高效课堂

素质教育、规范办学催生了新一轮教学改革,而构建高效课堂则是教学改革的中心和关键。但由于各种原因,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

在此背景下,“洋思模式”、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连云港市的“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枝江一中的“211三案导学”等高效课堂模式脱颖而出,异彩纷呈。他们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多年的教育思考与实践,逐步概括、归纳、提炼出了语文和数学“211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想改变教师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和方式,把语文中识字、阅读和写作三个教学环节结合在一起,把数学中自主学习、检测提升、实践应用三个环节有效划分,高效完成,真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11教学模式”的实践,能更好地促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分配时间,优化课堂结构,精心设计课堂,优化教学过程,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打造高效课堂,让师生成为时间观念强、做事有准备、协调沟通能力强的人,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做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落实新课改。

“211”是指课堂时间分配,40分钟的课堂总体上切分为三部分:“2”指的是20分钟;“1”指的是10分钟;“1”指的是10分钟。

一、语文学科“211”教学模式

前20分钟老师出示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精讲点拨,中间的10分钟师生互动交流探究、拓展阅读,最后10分钟学生小练笔。三部分独立进行或交互进行,促使课堂结构最优化。

1.20分钟

在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精讲点拨的20分钟里,教师以问题情境为切入点,通过各种方式产生新旧认知冲突,引发学生思考,展示知识发生、发展的思维过程,激发学生参与,在主动建构中提高课堂效率。限制讲的时间不是不讲,而是要精讲。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更新一个观念:变先讲后练为先学后讲,让学生体验由“确实如此”到“原来如此”的心理转变;要明确三大讲的内容:学生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要讲;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要讲;学生能举一但不知如何反三的要讲。

2.10分钟

在师生互动交流探究的10分钟里,师生、生生交流的方式有多种,但核心是讨论。其目的是使学生主体进一步理解掌握基本概念,进一步探讨学习方法,初步获得对基本知识重新建构的能力。

3.10分钟

在小练笔的10分钟里,练习是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最好途径,是学生进行信息转换的过程,也最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为什么?因为从人的认知习惯来说,心理学研究表明,读到某件事,你能记住10%;听到某件事,你能记住20%;看到某件事,你能记住30%;边看边听某件事,你能记住50%;说某件事,你能记住70%;做某件事,你能记住90%。所以,相对减少讲与听,增加读与做是课堂教学新模式最鲜明的特征。

二、数学学科“211”教学模式

前10分钟老师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自学新知,真正做到自主学习;第二个10分钟检测提升,教师精心准备检测题目,要求检测题紧扣新知,对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进行检测;最后20分钟实践应用,要求学生把新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1.10分钟

教师出示学生容易看懂并理解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要求。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中,自学新知。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耐心巡视,不讲不指导,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充分时间,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产生新旧认知冲突,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有疑惑,等待第二个10分钟解决。

2.10分钟

检测提升,教师精心准备检测题目,检测题目要符合学生新知,以基本题目为主,检测目标是否完成。要求教师挑选中差生做检测题,学生遇到困难,再挑优秀生解疑,展示知识发生、发展的思维过程,让学生教学生,如果可以完成教学目标,教师不再讲解。如果遇到困难,教师要精讲。

3.20分钟

最后20分钟是实践应用,要求学生把新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会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以根据教材设计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可以自主练习,也可以合作学习,还可以采用竞赛等活动增加练习的趣味性,也可以进行互练互评,让学生在练习中达到能正确运用新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通过一年多的“211教学模式”的实践,师生在课堂上按照时间分配,成为时间观念强、做事有准备、协调沟通能力强的人。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做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打造高效课堂,落实了新课改。

参考文献:

冯凯,黄震.提升教学理念 追求高效课堂:读《解密高效课堂》有感.人民教育,2011(6).

(作者单位 河南省南阳市第二小学)

上一篇:幼儿手工创作活动的有效开展 下一篇:中学化学课堂讨论式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