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习作小小说应注意的几个环节

时间:2022-09-12 03:53:09

中学生习作小小说应注意的几个环节

小小说,又名微型小说,是一种比短篇小说更短小的文体样式。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小小说这种文体一经出现,便风靡文坛,日益显示出它的优势和旺盛生命力。它以“简约精致、情节单纯、尺幅波澜”的特点,不仅折服了广大成人读者,而且也备受青少年学生喜爱。在学校里,优秀小小说类的报刊杂志随处可见,一些经典小小说作品也频频登上语文教材这大雅之堂,乐于小小说习作的学生更是如醉如痴,且与日俱增。总之,小小说在校园呈现出了十足火爆态势。笔者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一名阅读了上千篇优秀小小说作品并创作发表了上百篇小小说的读者与作者,在这里略谈一下中学生在小小说习作时应注意的几个环节。

(一)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

毋庸置疑,小小说仍属于小说。既然是小说,它就必须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初习作小小说的中学生,往往把小小说与记叙文等同起来,这是不恰当的。小小说从另一角度(文章的表达方式)上讲是记叙文,但记叙文不全是小小说,只有那些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在小小说中,有时环境描写也可省略),来反映社会与个人生活的记叙文,才能上升到“小小说” 这种文学作品的高度。由于小小说的“虚构性”决定了小小说的人物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鲜明形象,因而,中学生在初习作小小说时,一定要有选择地科学使用那些来自于生活中的“有嚼头”素材,切不可为了保留“有嚼头”素材,让人物形象支离破碎,模糊不清。

(二)反映出积极健康的小说主题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而人物形象的塑造最终要反映作品的核心主题,即作品的中心思想。初习作小小说的中学生也许能构思出较为精彩的情节,可在主题表现上往往显得不足,最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小说主题不深刻。情节很精彩,人物塑造也很鲜明,只是在人物塑造的背后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意义,给人留下的只是“天下奇闻”般的故事。2、小说主题不积极健康。在塑造人物时,作者的立场有悖于道德常理,如羡慕奢侈,仰慕暴力,礼赞邪恶等。因而,中学生在习作小小说时,应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反映出纯朴善良、见义勇为、真情挚爱等传统美德以及积极向上活泼健康的文章主题。

(三)精当的选材

小小说在小说这个大家族里表现出的最显著特点就是“小”(一般篇幅在1500字左右,中学生一般在1000字左右),这一“小”就决定了它必须精当选材。小小说的素材大多来源于当前社会生活,作者一般截取主人公生活的一个片断或一个横断面,当然,这个片断必须能集中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这很像一般记叙文里面的“记某某事”的模式,不过,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必须能为“塑造人物形象” 这一中心服务。小小说的另一个选材模式类似于史书中的“纪传体”,即以一个人物为中心,穿插人物的几件典型事例。在选取事例时,一定要注意详略,把最能体现人物主要性格的事例详写,次要的略写。此外,小小说的“小”特征,也决定了塑造的人物不要过多,情节也不要过于复杂。

(四)简洁的语言

有人戏称小小说,是小说中的“麻雀”,创作小小说是“在螺壳里做道场”,这话说得特贴切。可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田螺壳再小,也要做出来完整的道场(要表现出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来。这就使得小小说的语言必须是简洁的、精致的。中学生习作小小说,必须摒弃“无物之言”,必须涤除花招似的赘语,所有语言必须简洁精要。

初习作小小说的学生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往往喜欢采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环境描写等表达方式,但是,在使用多种表达方式时,一定要精心选择,精心裁剪,绝不可多多益善。语言描写要鲜明,动作描写要准确,外貌描写要有个性,环境描写要精当,那些作用不大、可有可无的语言一定要剔除,总之,简洁的语言是构成小小说最基本的材料。

(五)精巧的结构

有人说,小小说是形式的艺术,是结尾的艺术,是结构的艺术,这些都表明了,小小说在结构上有独到的特点。我们知道,新闻总把重要内容放在导语里,让人一目了然;而小小说则善于把“庐山真面目”放在结尾处,只有你读到最后,才恍然大悟,连连惊叹。这种“篇末点题”的技巧很像说相声中最后的“甩包袱”。初写小小说的中学生在这个方面显得尤为不足,他们不知道在必要处巧妙设置伏笔,不懂得恰当使用含蓄,不会灵活使用各种记叙方法,只是平铺直叙地来架设呆板的结构。

当前,小小说这种新型的文体,已经引起了国内外众多作家、文学评论家的广泛关注,他们有的著文论述,有的亲身实践,创作出了大量精辟的小小说理论和经典小小说作品,希望同学们抽些时间,有选择地看一看。

上一篇:学会欢呼 学会鼓掌等 下一篇:云南省实验区中考满分作文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