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

时间:2022-09-12 03:38:13

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

摘 要: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目的就是提高效率,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本文笔者主要阐述了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建构中,教师应如何组织教学及在教学中应注意哪些方面。

关键词:信息技术 高效课堂 模式架构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6-0-01

理论性和系统性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按照教育心理学观点,单一的直线型教学,会见到芝麻丢了西瓜,往往会有遗忘,而螺旋式的教学结构,时间长了学生容易厌烦,教师要将两者结合起来,并且通过有效的组织形式进行教学。

1 先学后教,精讲点拨

1.1 列出提纲,自我搜索

信息技术的逻辑性和层次性很强,需要通过逐步的记忆和结合来达到学习效果。此外信息技术比较零散,需要进行系统的整合。

教师要将知识点进行梳理,通过列举提纲的方式进行展示,以问题的形式出现。这种方式就是让学生在阅读当中寻找解决方案,进行答案的自我搜索,可以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分辨能力与总结能力。自我搜索之后,重要的知识点是通过学生自己思考获得的,这样印象更加深刻,且能够进行自我辨别。

1.2 课堂提问,精讲点拨

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不是灌输,而是点拨。在列出提纲,先学后教的模式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进度情况自主安排学习,最终达到自己的最好水平。同时,当学生解决不了问题时,教师可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先由别的学生帮助解决,学生解决之后,再由教师做最后的总结和点评,这样有利于突出重点。

1.3 小组合作,自由讨论

信息技术的实践性大于理论性,理论在实践中进行感悟和分析。根据信息技术这个特点,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自主探索能力,促进他们自我探索与感悟分析。教师可以将知识内容大纲列举到黑板上,让学生在组内讨论分析,相互交流和改进。

1.4 互相提问,展开竞赛

按照小组的方式进行问题的讨论和解决,也可以通过竞赛的方式进行。小组之间互相提问,从提问中找出问题,互相比赛,看看谁的问题能把对方难倒,教师就给予哪个小组奖励。这样就可以使所有学生的注意力放在学习上,不断优化学习思路。

2 信息技术课堂有效策略的展开

2.1 提倡思维方式的个性化,自主创新式的学习

(1)学生的个性化,其实质就在于学生思维方式的个性化,教学中对学生个性化能力的培养就是对学生思维方式个性化能力的培养。思维方式的正确性可以提高探究知识的效率,是决定探究成败的关键因素,更是对学生个性化能力培养的核心因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学生在探究知识中学习能力的个性化,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思维的发展。

(2)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在重视研究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需求,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索、创新、个性化学习的旅途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2.2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构建高效课堂

从培养学生的个性入手,以发现学习的乐趣、构建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和提高信息技术能力为切入点,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为主要实践平台,开展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实践研究。

在课堂教学中实行自由宽松的开放式教学,在信息技术活动中进行特长培养,以此培养学生个性。

2.3 综合探究与评价,交流与合作

信息技术的综合探究课程之中,教师需要用多种方法去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理论实践到归纳总结再到实践参与,都是很有用的方法。这类综合探究活动是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能够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得到双向的提高,优化学生的认知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与研究,最后再在课堂内进行结题交流和小结评价。

3 分析评价与自我认知

3.1 信息技术的合作互动学习

信息技术的小组活动充分体现在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按照“自主、探究、合作”的理念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关注学生课堂活动参与的广度、形式、时间及效果,将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之中,着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开放性思维,创新和合作精神。

此外,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知识迁移、应用和活化的过程。鼓励学生的自主选择,尊重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特点,把学生的学习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在知识的构建过程中,在解决问题基本策略的形成过程中,要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与表达,培养其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2 融入实践应用,提升自我能力

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归结到最后,就是“应用”二字。不管是直接的知识背诵,还是知识的贯通运用,都需要学生有一个“知识提取―甄别判断―选择方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有牢固的知识基础,稳固的思考能力和合理的思维判断。

信息技术不是一项单纯的理论课程,而应该通过自我合作学习分析,去达到目的,特别是教师应该让出自己的时间,让学生去自主互动,最后达到将学生教育好的目的。

(镇江市京口区教育局教研室,江苏 镇江 212003)

参考文献:

[1]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研究专家组.新编信息技术[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0.

[2]中国石油信息管理部,中国石油信息技术服务中心.信息技术服务手册[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

上一篇:浅谈初中政治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工具 下一篇: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语文阅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