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效率的提高

时间:2022-09-12 01:41:44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有了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会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预习兴趣。 (1)...

农村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效率的提高

摘 要 课前预习是数学学习中重要环节,在预习过程中要注重导学单的设计,在兴趣培养、内容设计、方法指导上下功夫提高学生课前预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 课前预习有效性策略 预习兴趣 预习内容 预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古人讲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砍柴不误磨刀工”都很好地诠释了准备工作的重要性。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也要备学,这就是预习。《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预习:“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显然,预习是学生主动的课前学习行为。预习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和养成自学的习惯。然而实际状况并不尽如人意,预习走过场、无实效的情况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农村的孩子,家长无法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帮助,学生的自觉性又不高,会预习的学生是少之又少。更是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进行课前预习的研究,旨在使学生形成预习理念。

1预习兴趣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有了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会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预习兴趣。

(1)设计难易适度形式多样的预习单。采用先扶后放,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都能自主进行预习,逐步提高学生预习的能力,引发学生预习的兴趣。

如:在教学方向与位置这个单元中《简单的路线图》一课的预习单时,设计一个综合实践应用,要求学生邀请家长参与完成从家庭到学校或其他地点的路线图,并描述路线图。学生在完成了以上的课前预习作业,在课前已经思考了相关的问题,在课堂新授时只要教师稍稍点拨,大部分学生就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现象背后的规律学生自然就能独立概括,思维就不会停留于表面,教师就可以充分为学生进行思维的深层引领。

(2)在预习中引入竞争因素,将预习成果变为学生之间交流的内容。

未来社会充满竞争,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是社会的需要,也是未来人才所必备的基本素质。教师可以把竞争意识引入到预习活动中,使预习活动更加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和灵气。在预习中采用适当的竞赛,让学生在预习中“比一比”,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

如 “找规律”课前预习:仔细看书中的主题图,用你自己的语言叙述出你从图中都有些什么,它们的数量分别是多少?你能发现哪些数量之间有关系?你能从中找到规律吗?你能设计一个有规律的图案吗?比一比哪个小组设计的最漂亮,应用的规律最有创意。

学生在完成了以上的课前预习作业,在课前已经思考了相关的问题,在课堂新授时只要教师稍稍点拨,大部分学生就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3)做好预习检查落实,将预习的成功体验化为学习的动力。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总是尽一切努力使学生相信自己的力量,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因此在指导学生预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有一双慧眼,要善于发现正面的典型事例,并及时进行表扬,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

有布置就要有检查,有检查就要有评讲,否则的话一项任务就会流于形式。在学生预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及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或闪光之处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尤其要关心困难学生,甚至可以手把手地指导他们进行预习,让他们在感受老师的爱心中,对数学和预习产生兴趣。让学生感到预习的喜悦,提高预习数学的兴趣。

2 预习内容设计

在我们平常的课堂教学中,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总不忘加上一句:“回家把明天要学的内容预习一下。”这句话几乎成了许多教师的“口头禅”,但学生知道如何预习吗? 小学生年龄小,能力有限,预习时往往不知从何下手,学生很容易把预习当成了枯燥任务来完成,久而久之会造成学生对学习数学兴趣的减退。

2.1预习形式的要合理

“读”、“想”、“试”(练)、“问”是小学数学预习的基本形式,但预习作业绝不能落入依葫芦画瓢的死胡同,一味重视模仿性做题。结合具体的预习内容,可以或以“读”为主,或以“想”为主,或以“试”为重点,或侧重于“问”。如对于一些实践类、操作类的知识,我们可以让他们提前准备教具,体验过程来进行预习。例如在教学一年级《分类与比较》时,我安排学生课前和家长一起逛超市,要求学生留意察看商场里的商品是怎样摆放的。还让他们和妈妈一起整顿自己的书包、衣柜,让他们感觉分类的重要性。用学生身边的“情境”涌现教学内容,增加了数学教学的现实性,趣味性,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知识,调动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能激发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此外,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还可以设计特殊的预习形式,例如:(1)收集数据:如教学质量单位、容积单位前布置学生从有关实物上收集相关数据。(2)查阅资料:如教学“圆周率”前布置学生查阅祖冲之的资料。(3)制作、观察: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立体图形前布置学生制作学具,并观察特征。(4)实验、撰写实验报告:如教学圆锥和圆柱的体积关系之前布置学生实验并撰写实验报(下转第90页)(上接第83页)告。

2.2预习问题要有可操作性

布置预习作业,既要防止出现“今天请同学们回去预习例几或多少页”这样空泛的预习要求,又不能将问题设计得过大。教师要善于将预习要求分解为若干小点或用若干小问题来呈现,以方便学生根据预习问题来展开自学。

如教学2、5的倍数的特征时,“预习纲要”是这样安排的:

(1)5的倍数的特征是怎样的?

(2)什么叫奇数?什么叫偶数?

(3)2的倍数的特征是怎样的?并在书上第4页把2的倍数圈一圈。

(4)难点: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5)尝试解答:教材第5页的“练一练”。

(6)想一想:还有什么疑问,请在书上记录下来,请作好课堂提问。

2.3预习设计要有层次性

学生个体存在差异,设计预习作业要注意层次性,使不同的学生通过预习都能得到不同的收获。如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预习设计:(1)这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2)你理解什么是面吗?能举例表示吗?(3)请你认真阅读课本了解面积单位有哪些,再动手制作出10个边长为一厘米的小正方形和5个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4)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有哪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分米?有哪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米?(5) 在预习中,你有哪些疑问?学生在A习中,根据问题提纲逐层深入,达到力所能及的目标。

3对学生要进行预习方法指导

在预习中,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预习。我在寻找解决预习有效性的策略过程中,学习到了“四步”预习法,我在班级尝试推广收到较好效果。

一读:读教材内容,了解所要学习的新知识,了解将要学习什么,从教材的情境图中发现数学信息,试着回答教材中提出的问题,从整体上了解新知,读懂教材上的结论,把重要的概念、结论画出来。

二思:让学生思考例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想新授知识与哪些旧知识有联系,有怎样的联系。例如预习小数的大小比较知识后,学生感知到小数大小的比较与整数大小比较有联系。又如指导预习“积的变化规律”,让学生思考怎样验证这一规律,回想这一规律以前运用过吗?通过系列思考,发挥预习功能。

三试:学生经过预习,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试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可以检验预习效果。这样既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又能让教师发现学生较集中的问题,以便课堂教学时抓住重、难点。

四疑:在预习中不断引导学生质疑,把预习时“读、思、练”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或对新问题的思考一个个记录下来,使学生感知到问题的存在,逐步形成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敢于发问,敢于求真的思想。

预习不只是为了更好地完成预设的任务,更重要的是为了使课堂上形成更多的“生成性”内容。只要认识到预习的作用,掌握预习的方法,养成预习的习惯,就会尝到预习的甜头。

上一篇:建筑智能化工程特点及施工管理重点研究 下一篇:计算机网络导致的社会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