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态组合赋权的吉林省科技发展综合评价实证研究

时间:2022-09-12 12:25:10

基于动态组合赋权的吉林省科技发展综合评价实证研究

摘要:通过构建反映“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理念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改进G1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组合赋权确定权重,对吉林省科技发展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采用熵值法与改进G1法对指标进行组合赋权确定权重的优点是不仅避免了仅用主观赋权法无法反映数据的客观信息的缺点,而且避免了仅用客观赋权法无法反映决策者主观意图的双重弊端。

关键词:熵值法;G1法;组合赋权;科技评价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林省科技发展综合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编号:2015348。

一、引言

党的十报告中曾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当前,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理念下,如何更好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的引领作用,加速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区域科技竞争力,为政府制定科技发展政策和科技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值得研究。

关于科技评价赋权方法的研究主要有:一是主观赋权方法。郝屹等用层次分析法对吉林省区域科技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二是客观赋权方法。杨代刚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区域科技创新进行了综合评价;迟国泰等用熵权法进行赋权对我国“十五”期间科技发展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三是组合赋权方法。迟国泰等用熵权和G1法主客观组合赋权对我国2000-2005年的科技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李刚用熵值修正G1法主客观组合赋权对14个省级行政区的科技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

由于主观赋权法需要专家根据自己的经验确定指标权重缺乏实际数据的客观性,而客观赋权法又无法体现出组织者的评价意图和观点,且已有组合赋权法针对某个具体省份的科技评价研究较少,尤其是针对地处老工业基地的农业大省吉林省的科技评价研究更少,所以本文将通过主观赋权的G1法和客观赋权的

熵值法的对评价指标动态组合赋权,建立区域科技发展的综合评价模型,并对吉林省2008-2013年的科技

发展状况进行实证研究,为吉林省未来的科技发展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样本选取

1、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以人为本的理念,权威机构典型指标出现频率、数据易获取和综合性原则,本文构建了科技投入X1:技术市场成交额X11,专利授权率X12,货物出口总额X13,工业增加值X14;科技对经济的影响X2:社会劳动生产率X21,科技进步贡献率X22,年均GDP增长速度X23,人均GDPX24;科技对社会影响X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X31,工业污染治理完成投资X32,邮电业务总量X33,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数X34,公共图书馆与博物馆数X35和科技产出X4:R&D经费/地区GDPX41,R&D人数X42,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X43和地方财政用于教育支出X44共4个准则层17个评价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2、样本数据的来源

样本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吉林省统计年鉴》,其中科技进步贡献率根据计算公式[5]计算得到。同时,根据1992年《关于开展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作用测算工作的通知》中规定资本产出弹性和劳动产出弹性分别为α=0.3,β=0.7,把2008年作为基期,计算可得吉林省2008―2013年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为0.7347,0.7649,0.8020,

0.8372,0.8550和0.8618。

四、结论

对评价指标运用主观赋权的改进G1法和客观赋权的熵值G1法动态组合权重,避免了单一人为主观确定权重的随意性或客观熵值法确定权重无法反映专家意见的双重弊端。

改进G1法采取对准则层和评价指标分别进行排序确定主观权重,避免了传统G1法直接对非同类指标直接排序赋权的随意性。

通过对影响吉林省科技发展整体效果的准则层分别评价,有助于找出科技发展各环节存在的问题,为吉林省制定相应的科技发展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郝屹、史琳、宋微: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区域科技竞争力综合评价及对比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3(11).

[2] 杨代刚: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3(36).

[3] 章穗、张梅、迟国泰:基于熵权法的科学技术评价模型及其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10(7).

[4] 迟国泰、祝志川、张玉玲:基于熵权- G1法的科技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8(6).

[5] 李刚:基于熵值修正G1组合赋权的科技评价模型及实证[J].软科学,2010(24).

上一篇:海南高校中青年教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研究 下一篇:公立医院的管理会计应用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