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语文高考命题中的几点问题

时间:2022-09-11 11:59:40

浅谈汉语文高考命题中的几点问题

我区的少数民族考生高考一直以来使用的是自主命题的汉语文高考试题,分析近几年的汉语文高考试题,笔者认为汉语文高考命题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首先,内容的检查范围过大,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它应该考察学生的实际能力,汉语文的能力主要包括口语表达、阅读和写作。但现在的汉语文高考试题中,除了考写作及现代文阅读之外,还涉及了语音常识、文字常识、语法、修辞、病句、标点符号用法、文体、文学常识等等。也许有人会说,这种考试覆盖面虽广,但只考浅显的知识,每个知识点上只出一道题,2、3分而已,总的负担是不会重的。这种说法是不对的。虽然某个知识点上只出一道题,所考内容浅显,但考生仍要对该项知识作全面深入的复习准备。从这个意义上说,出一道题与出十道题给学生带来的备考负担是一样的。就拿考文学常识来说,现在的考卷上也只有一道题,但学生们必然会去背很多作家、作品,甚至名言名句。比如2005年汉语文高考试题第16题,对下列作品的作者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谈骨气》――胡绳,《我的老师》――魏巍;B《背影》――朱自清,《发问的精神》――启凡;C《驿路梨花》――彭荆风,《枣核》――萧乾;D《一面》――阿累,《在烈日与暴雨下》――老舍。又如2011年汉语文高考试题第16题,下列诗词名句的作者,错误的一项是:A“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孟浩然;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D“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考查文体知识无可厚非,但太机械地考查,只能逼得学生去死记硬背,并没有培养学生的汉语文素质与修养。

其次,考试难度太大,严重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应该承认,把汉语文高考题卷上的题分别孤立地看,并无太大难度,但是,以整张试卷来看,难度是很大的,特别是对于汉语是第二语言的少数民族考生来说,题量大、时间紧、涉及面广,要求高,在这种情况下拿到130分(满分150分)以上实属不易。我们有必要探究一下试卷难度从何而来。

其一就是前面所说的,题目涵盖过广,题量过大。全卷将近三十题,作文一篇。一张试卷全部命题数为10000字左右,即使考试时间长达两个半小时,考生要在充裕的时间中做完这些题也非易事。

另外,这些命题中还包含着一些化易为难的“方法”。比如,把本来简单的提问复杂化。每年考卷第一题,要求辨别几个字的读音是否全部正确,却把这几个字放到了四组文字之中,辨别的字量增加了三倍,由于字多易混,实际难度增大。另有不顾语言的习惯用法,强调语法规则,而使一些简单的考题成为“陷阱”。2009年汉语文高考试题第14题,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答案D项――“她说她梦见分别三十多年的父亲远渡重洋归来了。”此句不断句,本身就容易让学生误判断为“她远渡重洋归来了”或“父亲远渡重洋归来了”。从指代不明的角度来说,D项也应该是错误的。

我们要注意的是这种“难度”的性质与它带来的后果,它的难不在于涉及的知识点如何艰深,而主要是提问的繁琐复杂,广布疑阵,因而使程度差的人反可借猜测答案得分,而程度较高的人却因错误人人难免而无法得到高分。这种考试不可能有大的区分度,不利于人才的选拔。从阅卷中可见,近年来已难发现成绩出众的考生。

第三,高考命题不符合汉语文学科的特点,使汉语文教学偏离了方向。

与其他学科相比,汉语文作为语言学科在知识的运用上有两个显著特点:1、综合性,即汉语文知识的运用是综合的,孤立地去掌握各项知识并无太大意义;2、模糊性,即汉语文的知识范围难有截然的界限,掌握的程度也难以精确地量化。所以,学生学习语文的最佳途径就是多读文学作品,多写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地通过学习提高精神境界,丰富语汇,领悟语法,提高表达能力。

遗憾的是,现在的高考命题中却有着与之相反的取向。

首先,它忽视汉语文的综合性而突出知识的“分解”。这就是按各知识点分别布题,试题中的问题五花八门;其次,它忽视语言的模糊性而过份地强调精密性,这就使标准化命题的大量运用。这种命题会把语言的许多形式上的差异看作正误与是非的不同,因而它扼杀了语言的多样性与灵活性。解答这类题目主要靠辨析与推理。大量地运用这类题目实际上就是把汉语文学习理科化,使学生过早地偏向理性思维而影响想象力的发展与情感的培养。就是在这种影响之下,当前我们的汉语文教学中已少有真正意义上的阅读与写作教学,而多有编题与解题教学。毕业班进入题海大战是在所难免的了。这样下去,很可能若干年以后我们的汉语文教学将无“文”可言了。

其实,我们可以尝试一下适应时代要求的改革,就以辽宁省的少数民族(满族、朝鲜族)汉语文的高考试题改革试点为例,考生除了参加全国汉语文统一考试之外,还要参加汉语水平等级测试(主要针对外国留学生汉语水平的一种测试)和普通话测试,全方位考查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充分发挥汉语文作为语言类学科的特点,使学生能够听得明,说得溜,读得懂,写得好,四者相互配合,真正提高学生的汉语文水平。

上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活动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 下一篇:藏密曼荼罗的分类、表相与质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