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活动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

时间:2022-08-01 07:25:48

浅谈小学数学活动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

【摘 要】针对教学实践的体会,提出从激发兴趣、指导方法等方面来探讨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 兴趣 方法 指导

所谓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景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习过程。在小学数学活动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呢?现结合我的学习和教学实践,谈一些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就如一块磁石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教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大量实践证明,学生只要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就能产生继续探究的动力。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愤悱”状态,这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例如: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我以竞赛的形式进行导入,让学生说出几个数,学生用笔算来看看哪些数是3的倍数,老师不用笔算就能迅速说出正确的答案。这样就使学生产生了悬念,他们急不可待,强烈的求知欲已经成为一种“自我需要”,这时让学生取出准备好的小棒和数位表,在教师指导下,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拓展时空,关注过程,指导学生探究的方法

探究性学习的有效途径是“数学实验”。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要充分提供师生和生生讨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和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体现,同时学生在过程中感悟,在操作中体验,既感受到失败、挫折带来的忧伤、疑惑,又品味了成功带来的喜悦和欢乐。这将成为学生拥有的人生财富。然而,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小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还很稚嫩,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还相对薄弱。因此,加强探究方法指导尤为重要。例如:教学数学广角――抽屉原理(一)时,为让学生初步了解“抽屉原理”,我先让学生观察猜测:“4枝铅笔,3个笔筒,要把4枝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呢?”再让学生独立思考、同桌合作,拿铅笔和笔筒实际摆一摆、放一放,看一共有几种情况?得出正确结论;然后引导思考:如果把5枝铅笔放进4个笔筒中,结果是否一样呢?怎样解释这一现象呢?如果把6枝铅笔放进5个笔筒里呢?把7枝铅笔放进6个笔筒里呢?把100枝铅笔放进99个笔筒里呢?发现只要放的铅笔的枝数比笔筒的数量多1,不论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再请同学们继续思考,如果要放的铅笔数比笔筒的数量多2呢?多3呢?多4呢?刚才的规律还成立吗?最后得出抽屉原理。这样,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亲自经历和体验了科学的研究问题的过程:猜想――验证――反思――结论,使整个学习过程“数学化”。

三、探究内容要有针对性,切合实际,因材施教

探究性学习是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使每个学生充分的发展。教师因材施教,在设置的探究内容要切合学生的智力实际,务必不要过于繁、难、偏,只能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上,建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通过努力探索、思考而达到学习获取知识的目的,从而更好地体现其探究的价值。如果设置的内容太难,且繁冗、偏怪,那么难以探究,将极大地挫伤学生钻研的积极性。同时,探究性学习固然让学生的自我建构获得了不少独立性,但却依然没能完全摆脱它对教师讲授的依赖性。如在“有余数的除法”教学中,学生固然能观察出24÷2=12、180÷12=15这组算式的特点,但却很难理解什么叫整除,以及这组算式的新读法,这种抽象化的新概念就需要由教师的讲授直接挑明。如果执意让学生观察建构整除的抽象性意义,这只能是白费时间,我在两个班所做的对比实验已证明了这一点。

四、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进行必要的指导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适时进行必要的指导,留住教师主导的根。什么时候指导?学生不会的地方要指导,学生理解不深时要指导,学生的思维不流畅时要指导,学生遇到难点时要指导。什么时候放手?学生会或有可能会的时候要放手,让学生去想、去说、去做。例如:我在教学画一个与已知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的图形的时候,先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得出的答案有几种,于是我就对学生进行恰当地指导:如果画的是三角形,那么三角形的底和高的乘积应是已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两倍,如果三角形的底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那么三角形的高应是平行四边形高的两倍,反之亦然。如果画的是长方形,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那么长方形的宽应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如果长方形的长是平行四边形的底的一半,那么方形的宽应是平行四边形的高的两倍。总之,必须保证所画图形的面积与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就可以了。因此,画的方法很多,学生做题时应灵活选用方法。唯有适时恰当指导,才能确保探究活动中不会放任学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并显示教师在研究性活动中的恰当评价、激励的角色作用。

五、多元评价,保护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心理学家认为: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欲望和需要。一切的学习活动都可以作为评价的依据;评价的手段可以更灵活,例如:鼓励式的“评语评价”、 “推迟评价”等。当学生通过探究,终于解决一个对他们来说是新奇和富有挑战的数学问题时,他们能从中得到一种成就感的情绪体验。学生一旦有了这种体验,就会产生再次体验的愿望。因此,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哪怕是获得一点点成功,都应该及时予以鼓励、赞赏。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这正是一些地方、学校和教师在素质教育实践中的成功范例。

上一篇:课堂教学因“错误”而演绎精彩 下一篇:浅谈汉语文高考命题中的几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