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创企业聚焦人才与创新

时间:2022-09-11 11:25:02

中国科创企业聚焦人才与创新

近几年,双创一直是热门话题,特别是科技类创新创业企业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浦发硅谷银行北京分行成立仪式上,商务部原副部长张志刚表示,中国是目前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体,而高新技术产业增速10.8%,这个速度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4.8个百分点。尽管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投资的热点,但在红红火火的科创市场上,最终坚持下来的终究是少数。

2017中国科创企业展望报告显示,74%的中国科创企业对2017年趋于乐观,但97%的企业认为人才是成长的最大挑战。人才、投资、政策、创新,究竟哪些因素成为了影响科创企业的成长和发展的难关?

保持谨慎乐观

2017年2月28日, 浦发硅谷银行宣布其北京分行正式成立,期待未来向更多的中国科创企业提供更专业更全面的商业银行服务。浦发硅谷银行是中国第一家中美合资银行,由美国硅谷银行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合资建立,也是一家只为中国科创而集聚共享的新锐银行。作为中国首家科技银行,浦发硅谷银行致力于为创新领域不同发展阶段的客户提供全新的银行体验并且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生态系统”,从而成为中国创新经济中的最优选银行。

在成立仪式上浦发硅谷银行了2017年中国科创企业展望报告,主要分享了来自科技创新和健康医疗领域的中国科创企业创业者和管理者对于商业环境、融资、人才获取以及关键政策的看法。

中国科创企业展望调查是硅谷银行全球年度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硅谷银行自2012年开始,每年针对全球创新中心的科技及生命科学领域初创企业创始人及管理者展开调研,听取创业者的观点,了解他们对商业环境、融资需求以及相关公共政策的看法。硅谷银行联合浦发硅谷银行两年前在中国推出了这项调研,今年总共收到了逾150份来自中国科创企业管理者的问卷。

浦发硅谷银行行长兼硅谷银行亚洲总裁蒋德(Dave Jones)表示:“这是我们第二年推出这个报告。推出科创企业展望调查,不仅可以使得我们更好的理解目标客群,也让关注中国创新科技领域的人们能听到来自中国创新实践者们的声音。整体而言,我们看到市场正在逐步成熟,并且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国科创企业蓬勃发展的潜力巨大。浦发硅谷银行应中国科创企业的需求而生,也将与中国科创共兴。未来,我们北京分行的成立可以进一步满足当地客户的需求,实现应需而变的全面服务。”

根据展望调查显示,受访的中国企业家对于今年的商业环境持谨慎的乐观态度,同时认为融资和人才招募非常艰难或具有挑战性,但他们仍然在中国从产业经济向创新经济的历史转型中努力寻求机遇,从而取得业务的进展或突破。

在经营状况方面,74%的中国科创企业认为2017年的经营状况将比2016年更为乐观。对比去年的调查结果,在2016年这个数字是85%,显示出受访人呈现出更加谨慎的乐观。

在融资方面,84%的中国科创企业认为融资环境是非常艰难,或较有挑战性的。32%的中国科创企业表示他们的资金来源将是风投,28%则表示资金来源是私募。59%的中国科创企业将IPO视为长期退出战略,18%则计划继续私有。

而在2016年,有81% 的中国科创企业认为融资环境艰难, 38% 的中国科创企业表示其2016 年的资金来源是风投,高于2017年的32%。2016年,62%的中国科创企业将 IPO 视为长期退出战略,5% 则希望被收购。

企业税负是科创企业发展面临的又一挑战,在2016年全面推开的“营改增”将进一步为企业减负。报告显示,45%的受访企业主认为企业税负是影响公司发展的最重要的问题,35%的受访企业希望政府能减免税收,这一比例是美国和英国的两倍。今年有43%的受访企业主认为企业税负是影响公司发展的最重要的问题。

人才成为科创企业发展瓶颈

2016年的调查显示,20% 的科创企业认为人才招聘是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98% 的受访企业主认为招聘到具有提高业务技能的人才具有挑战性,48% 的受访企业注重招聘具有产品研发技能的人才。

今年,这个数字则更为严峻。 有97%的科创企业认为招聘具备相应技能的人才是企业成长面临的最大挑战,57%的受访企业主认为人才短缺会阻碍企业开发新市场,45%的受访企业主认为人才短缺会阻碍企业开发新产品。同时,有58%的受访企I主认为人才是对公司影响最大的公共政策问题。

以上海科创中心为例,高端科创人才成为制约科创企业发展的难题。根据2016年的《上海市科创中心人才报告》显示,在建设科创中心的历史机遇下,上海人才市场呈现出管理专业人才和海归人才多的“两多”,以及资深人才少和高端研究型人才少的“两少”现象。

我们都知道经济供给侧主要有劳动力、资本、技术与制度四大要素。与经济需求侧的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不同的是,经济供给侧这四大要素的改进需要经历相对长期的过程。人才供求的变化尤为如此,人才需求短期内可以改变,但人才供给变化需要的时间则相对较长。

因此,各地纷纷出台了落户、出入境等优惠政策。如上海出台了“科创22条”以及作为其落实举措的“人才20条”。无论是“科创22条”还是“人才20条”,就人才要素的政策设计来说,都是强调政府层面针对创新创业人才的激励办法和优惠措施、针对海外人才的开放政策和便捷通道,以及针对国内人才的政策优化和灵活机制等。

但如果本土教育不能满足科创人才的巨大缺口,将极大制约科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创新2.0时代到来

创新一直是科创企业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而对于中国的科创企业,业界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本土创新企业很多在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而缺乏真正的技术创新。

对此,创新工场合伙人郎春晖表示,“实际上中国现在越来越多的创业企业是越来越接地气了,比如在通路创新或者工具效率创新方面。”她举例说,“创新工场投资的房产销冠项目就是如此,人生三大支出分别是房子、出行和食物,房产销冠区别于传统房地产企业,将市场上成千上万家中介公司的经纪人拉到它的平台上进行服务,是一种通路创新。三年前我们投资的时候这家公司只有7个员工,现在三年过去了,他们的员工达到1580人,去年全年交易额近千亿,挣了15亿佣金。这是传统企业所无法想像的。”

郎春晖举的第二个例子叫工具创新或者效率创新,创新工场有一个项目叫做钱宝,本身的商业模式是现金贷款,比较简单。当创新工场进行投资的时候,有很多反对的声音,因为市场上有很多类似的公司存在。而创新工场当时看好的是人工智能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创新工场正是看好该项目用人工智能的模式提升效率,所有的放贷审批百分之百依靠机器,而不是通过人工审核。2017年创新工场对这个项目进行投资的时候,月放贷额只有三个亿,一年之后,月放贷额达到十七、八个亿。

蒋德也表示,“在中国,过去十年创建了很多好的商业模式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我认为未来在这个领域还会有新的创新。在风投这个领域,美国已经有三十五年的发展时间,相比之下在中国风投只有十年左右的历史,所以在某些方面,中国还没有达到美国这样的发展水平。尤其是基于由风投支持的这种创新还是比较新的,所以我认为在中国追赶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可能中国只需要十五年的时间就能追上美国的发展速度。并且中国的市场还在演变,还在发展,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本土创新出现,我觉得肯定有机会使得这些商业模式能够加速发展,那么未来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在本土进行创新。此外中国的人群受教育程度比较高,而且也是非常有动力创新的群体,所以未来我认为本土的创新会越来越发达。”

上一篇:关于农村小学管理的思考 下一篇:优化班级管理,培育良好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