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综合治疗

时间:2022-09-11 11:24:10

功能性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综合治疗

资料与方法

2002年3月~2006年9月采用综合治疗248例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诊断为无排卵型功血44例,均无肝肾功能异常,无禁忌证,愿意接受治疗方案。年龄21~55岁,平均38岁,均有不同程度的月经紊乱,经期延长,经量增多。

治疗原则:西医治疗的原则是止血,调整月经周期,促进排卵、改善全身情况[1]。功血属中医“崩漏”范畴,崩漏的治疗以塞流澄源、复旧为主。

治疗方案的选择:应考虑患者的年龄、功血类型、对生育或避孕的要求[2]。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

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治疗方法:①一般治疗:贫血者应补充铁剂、维生素C和蛋白质,严重贫血需输血,流血时间长者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注意卧床休息,加强营养,全身支持疗法,一般止血药的应用。②止血治疗:常用方法包括刮宫止血法和性激素止血法两种。中药止血也是一个重要方法。包括刮宫术止血、性激素止血,及中药止血。青春期、育龄期功血在出血期以活血祛瘀止崩为主。药用:益母草15g,三七6g,丹参、赤药、旱莲草、侧柏炭各12g。血瘀加蒲黄、五灵脂各10g;气虚加入参6g,黄芪20g;血热加太子参20g,丹皮12g,更年期功血以迅速塞流为主,当归30g,黄花30g,三七9g,桑叶3g。

调整月经周期:①对青春期患者,性激素止血后,用雌孕激素序贯疗法即己烯雌酚1mg,口服,每日1次,连服22天,于最后5天加黄体酮10mg肌注,每日1次,一般给予3个周期治疗。②黄体酮末期治疗即黄体酮10~20mg肌注,每日1次,于经前7~8天开始,连用5天。③对绝经过渡期功血患者可用混合口服制剂,如避孕1号更合适,1片口服每日1次,连用22天。④三相片调控月经周期达100%。

促排卵药物:①氯米芬(cc):适用于体内已有一定水平雌激素的不排卵功血,要求生育患者。②绒促性素(HCG):适用于体内有一定卵泡。③尿促性素(HMG)于出血干净后每天肌注HMG 1~2支,直至卵泡成熟,停用HMG,加用HCG 5000~10 000IU,肌肉注射,以提高排卵率。仅用于对氯米芬效果不佳,要求生育者。④中药:血止后补肾去瘀为主,可促进排卵。方药:丹参、赤芍、川断、菟丝子、旱莲草、蒲黄炭、侧柏炭各12g。每日1剂,连服15~20剂。

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排卵型功血较无排卵型功血少见,多发生于生育期妇女。一般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因此月经频发、不易受孕或在孕早期流产。根据黄体功能不足和黄体萎缩不全治疗。黄体功能不足:①孕酮补充治疗,通常在BBT上升后第3天开始,黄体酮10mg,肌注,每日1次,连用10天。②卵泡、黄体刺激治疗:于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每日口服氯米芬50mg,共5天。于月经周期的后半期,HCG 1000IU肌注,每周2次,共4次或于排卵后2、4、6、8、10天各给药1次1000IU,肌注。

中医对功血的治疗

功血属于中医“崩漏”范畴,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中医的肾-天癸-冲任-胞宫学说与西医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极为相似[1,2]。崩漏之重症,极易气随血陷,发生虚脱。宜急投治崩固脱方:人参9~15g,灸黄芪60g,三七末9g(冲),附片9g(火煎),阿胶9g(烊化),姜炭9g,当归4g,川药3g,灸草3g。水煎服。

从历史资料和目前研究资料及临床治疗经验看,功血的综合治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廖玎玲,等.月经障碍时肾上腺皮质性腺功能与中医肾辨证关系.江西医学院报,1986,26(2):63-66.

2 李超莉,等.肾主生殖与排卵机理的初步探讨.中医杂志,1982,23(6):69.

上一篇:微波治疗宫颈糜烂400例疗效观察 下一篇:开放性手术三补途径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疗效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