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珠海绿化建设规划研究初探

时间:2022-09-11 11:07:34

美丽珠海绿化建设规划研究初探

摘要:指出了城市化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城市及周边地区资源、环境、生态带来了巨大压力,导致诸如交通堵塞、房价高企、绿色空间不足、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热岛效应以及空气污染等各种社会环境问题。阐述了美丽珠海绿化建设规划的理论研究成果,探讨了珠海市未来绿化建设的努力方向,以期为提升珠海市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提供参考。

关键词:美丽珠海;绿化建设;规划研究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7003003

1 引言

珠海市在围绕开展创建“广东省林业生态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的目标上,组织编制《美丽珠海绿化建设规划》,对珠海市建设城乡一体的区域绿色安全格局进行研究。

2 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

2.1 地理位置

珠海市位于广东省南部,珠江口西岸,濒临南海。地理坐标处于北纬21°48′~22°27′和东经113°03′~114°19′之间。东与香港、深圳市隔海相望,南与澳门相连,西邻新会、台山市,北与中山市接壤。

2.2 自然条件

珠海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暖湿润,日照充足,热量丰富,全年气温都在0 ℃以上,是降水资源和热量资源都较丰富的地区之一。多年平均气温为22.4 ℃,月平均气温最低为14.6 ℃,月平均气温最高为28.5 ℃,极端低气温1.5 ℃,极端高气温38.5 ℃;年日照时数1605~2545 h,全年无霜日358 d,年平均相对湿度79%。

全市地势平缓,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依山傍海,有奇峰异石和优美的海湾、海滩。珠海市地处西江下游滨海地带,境内河流众多,西江诸分流水道与当地河冲纵横交织,属典型的三角洲河网区。珠海土壤可分为三大类:水稻土、自然土壤、旱地土壤。

3 森林绿地资源现状

据调查统计,全市保有林业用地面积48676.9 hm2,其中有林地32337.9 hm2,占林业用地66.43%;灌木林地14071.5 hm2;无林地1932.4 hm2;未成林地198.9 hm2;苗圃地136.2 hm2。有林地中乔木林31787.4 hm2,红树林518.1 hm2,竹林32.4 hm2。

植物种类丰富,共有维管植物202科、770属、1402种,其中野生维管植物约189科651属1196种,栽培植物206种。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6种,其中蕨类7种、被子植物9种。常绿针叶林有马尾松-桃金娘、岗松-芒萁群落和马尾松-岗松、桃金娘-鹧鸪草群落。常绿季雨林有黄桐、胭脂、假苹婆、鸭脚木群落和猴耳环、降真香、亮叶杜英一棕竹群落。海滩红树林即滨海盐渍红树林有秋茄树群落和桐花树群落,科目10多种。另外,防护林有木麻黄群落、台湾相思林群落和水松群落。

4 绿化建设的现存问题

4.1 生态用地受到破坏,林分质量不高

近年来,珠海市城市建设用地迅速扩张。城市建设用地的增长建立在耕地、林地、水域等生态用地逐渐减少的基础之上,林地征占用现象普遍发生,导致城市生态基底遭受一定程度的削弱。全市森林资源林分质量不高,人工纯林多、混交林少,中幼林多、成过熟林少。森林主要树种为松树、桉树和速生相思。乡土阔叶树林分较少,且林分的质量等级不高。森林生态功能等级以Ⅱ、Ⅲ级为主,森林生态效益较低。

4.2 城乡绿化发展不平衡,缺乏系统性规划

一直以来,珠海市绿地系统规划仅立足于建成区,呈城乡二元结构格局,市区、郊区森林发展不平衡,侧重于城区绿地建设规划,忽视了城郊山体绿化、江河和道路林网等建设。对于乡村的生态建设不够重视,忽视了城市与乡村的相互作用与联系。主干道和主要河道沿线林网化、森林化建设力度不足,城区绿地与郊区森林的连通性不强,景观破碎化较严重,城乡绿地系统网络尚未建立。

4.3 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建设相对滞后,公园规模较小

自2009年以来,珠海市开展了凤凰山、黑白面将军山等9个森林公园和横琴滨海湿地公园、淇澳红树林湿地公园等生态湿地公园的规划工作。目前,已完成部分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的建设,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林地林木权属不集中,全市森林公园建设还未形成规模,与珠三角周边城市比较,建设规模与成效等方面均有较大差距。

4.4 城市绿地结构相对单一,生物多样性不足

现有城市绿化建设片面强调绿地景观效果,盲目追求大色块和景观的一致性,单纯追求绿地面积,忽视生态过程,导致绿地平面化、草坪化,森林和防护绿地所占比例偏小,大大降低了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

5 森林绿地规划

5.1 森林绿地生态建设规划

5.1.1 城区添景增绿工程

(1)建设思路。在城市及其周边见空增绿、见缝插绿,通过建设物立体绿化、林荫停车场绿化、森林家园等工程的建设,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营造生态优美的宜居宜业环境,实现“城在林里、林在城中”。

(2)建设目标。通过城区添景增绿工程,有效提高城区的绿化总量,提高乔木和乡土植物的使用比例,增强中心城区各类绿地的生态功能、景观效果,保障中心城区绿地结构的完整。对全市停车场进行绿化改造,使林荫停车场推广率达到60%以上;推动立体绿化,以主要道路沿线两侧建筑物、公园绿地、边坡护栏等为立体绿化实施点,逐渐汇点成线,再集线成面,构建整个珠海的城市空间立体绿化雏形,使珠海成为名副其实的花园城市,实现国家森林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的创建目标。

5.1.2 乡村绿化美化工程

(1)建设思路。结合“幸福村居”建设,科学统筹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运用生态学、林学、美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生态优先、反映特色的规划理念和保护与建设并举的绿化方针,大力开展村庄道路、河道、庭院、宅旁绿化和公共绿地的建设,完善村庄绿地系统,推进村庄绿化美化,改善农民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实现“环境秀美的幸福村居”远景蓝图。

(2)建设目标。在现有“万村绿大行动”取得成效的基础上,通过绿化建设,使乡村中的绿地、水系、山脉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紧密联系,形成开放的景观生态格局;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绿色景观空间系统,重塑乡村绿化景观;推动乡村农林产业和生态旅游发展,实现“全年常绿,四季有花,林路一体,花木配置,红绿点缀”的村庄绿化新格局,呈现出“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优美乡土景观。通过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生态修复、基础设施的改善与提升、人居环境的生态化改造,为村民提供舒适优美的生活人居环境。

5.2森林绿地绿地资源保护规划

5.2.1 生物多样性保护

通过采取森林生态保育、森林生态恢复等技术措施,保护现有植被群落和野生动物栖息地,增加物种多样性,改善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同时加强对珍稀濒危动植物、古树名木等重点对象的管护,大力推广乡土树种种植,落实各项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1)大力推广乡土树种,突显区域特色。有效开展植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促进乡土植物的回归利用,增加各区的植物多样性,优化城市绿地结构,促进鸟类、爬行类等野生动物在城市绿地中的栖息和繁衍。提高城市园林植物选择的多样性,形成乔木、灌木竹类、藤本、草本、水生植物多品种、多层次的园林绿化景观,为构筑丰富的园林植物群落奠定基础。

(2)建立种质资源保护研究基地。以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为主体,建立植物迁地保护基地。围绕植物物种的收集、引种驯化、栽培利用,开展植物多样性迁地保护研究。保护珠海地区典型生态类型和名贵园林植物品种的多样性。同时,加大珍稀濒危植物的人工繁育研究,形成一定数量的濒危植物保护种群,逐步建设园林植物收集和保护中心。

5.2.2 湿地资源保护

(1)加强管理建立市级湿地保护管理机构。湿地保护管理牵涉多个部门,包括林业、海洋、水利、国土、环保等部门,湿地的保护管理必须由一个专门的部门来进行管理和协调,建议成立湿地保护管理局,配备相关的湿地保护和监测设备,提升珠海湿地保护管理水平。制定珠海市湿地保护条例或细则,同时建立湿地保护执法队伍,使湿地保护管理能具体实施。建议执法队伍应和湿地保护管理局合署办公。

(2)推动建设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目前珠海的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太少,建议增加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建设。建议新建斗门水松林省级自然保护区、鹤洲南湿地自然保护区、金湾鸡啼门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大浪湾黑脸琵鹭自然保护区等四个湿地自然保护区,对红树林、鸟类本栖息地进行保护。

5.3 森林绿地生态保障规划

5.3.1 森林生态旅游建设

加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将凤凰山、黄杨山、淇澳岛、东澳岛、外伶仃岛等5个景区打造成森林生态旅游景区;在中部依托山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游,西部平原区开展农家特色生态游,东部海岛开展海洋海岛特色生态游。积极开展海岛观光游和近岸红树林风景游,打造具有珠海海洋生态和海洋文化特色的滨海旅游品牌。加强旅行社建设,建立网络化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旅游产品开发水平和档次,提升城市旅游竞争力。

5.3.2 生态文化科普设施建设

生态文化体系是珠海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任务是利用生态文化的力量引导社会科学认识城市森林生态的地位和作用,积极倡导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和现代林业发展观,满足人们向往自然、回归自然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主要包括森林博物馆、植物标本馆、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城市园林等森林文化设施建设通过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和提高城市绿地生态服务功能,满足人们回归大自然的时尚追求,为人们提供更多学习知识、陶冶性情、休闲放松的场所,不断提高人们的道德文化素质。

6 结语

珠海市通过珠海绿化建设规划,提升珠海市现有的森林绿地水平,为珠海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使城市贴近自然、融入自然、实现城乡一体化,构建生态功能稳定、结构完善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1]栾 勇,陈绍辉,尹忠东,等.珠海市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问题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08.

[2]徐期瑚,罗 勇,薛春泉,等.森林珠海发展的理论与路径探讨[J].林业调查规划,2014.

[3]李健博.城市园林绿化中的生物多样性研究[R].珠海: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6.

[4]陈 盼,陈秋菊,郭盛才.珠海市湿地资源保护管理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14.

[5]庄雪影,彭逸生,黄久香,等.珠海市山地森林及其植物多样性研究[J].广东林业科技,2010.

上一篇:浅谈生态旅游庄园规划设计 下一篇:城市立体绿化及其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