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银行资产证券化发展论述

时间:2022-09-11 09:38:15

国内银行资产证券化发展论述

一、我国银行资产证券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种类相对较少,信用度偏低

我国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有大型公司的贷款、个人住房贷款、中小型企业的贷款和不良贷款等。资产种类较少,并且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信用度不高,证券化风险较高。

(二)流动性差,产品需求不足,投资者较少

根据我相关非法律规定,对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投资对象只有基金、银行、资产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商业银行,但是掌握大量社会资源的却是社保基金、保险公司、企业年金等机构。因此,造成了我国证券化产品投资者过少,需求不足,流行性差。

(三)积极性有限

我国国有大型银行相对于中小型银行在资金规模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正因为如此,其储蓄率一直很高,流动性相对较强。有了这样的利益,致使它们不会在资产证券化有过多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但是对于中小型金融机构,由于资金方面不具备优势,需要吸纳更多的客户投资,扩大规模。因此对证券化的需求很大。

(四)服务质量不高,法律制度不健全

对于资产证券化,我国没有完善的法律体系,在实际的资产证券交易中,是涉及国有金融机构的,往往会遇到较复杂的法律问题。除此之外,在国家税收政策上也会有纠纷。目前,为资产证券化服务的机构主要有贷款服务机构和信用评定机构,但由于服务水平和质量不高,导致了我国在资产证券化服务这方面的实力尤为不足。

二、对我国银行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建议

(一)增加资产种类,加强产品创新设计

对能够产生稳定的具有可转移性质的银行资产都可以作为证券化的资产。如银行的应收账款、信用卡的现金流和一些基础设施的经济项目等都可以证券化。对产品的创新设计要求有优先级和层次结构。同时还要加强风险防范,考虑投资者的权益。

(二)加强产品市场的建设,扩大投资者范围

资产证券化化方面应该突破对社保基金、保险企业和企业年金等机构的限制,由于这些机构拥有大量的社会资源,社会资金的积累处于上升阶段。资金的积累越高,势必就会去寻找投资机会,将资金的使用率最大化,获取更大的收益。

(三)完善法律法规,降低进行资产证券化的标准

银行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机构,以经营资金为主要模式,在我国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大型银行实力雄厚,对资金证券化的需要不是很大。但是对于中小型银行金融机构就显的尤为重要,由于市场激烈的竞争,监委会对资产证券化要求比较严格,条件相对苛刻,对中小型银行的证券化有着很大的限制。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应根据法律法规适当的对中小型金融企业放低要求。

(四)建立高水平服务机构

在资产证券化之前进行严格的信用评定,对后续的服务也要追加评估,并且评估内容需要告知社会,建立高服务质量的服务机构,实现资产证券化的健康发展。我国目前采取了一些税收优惠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非金融机构投资证券化产品的积极性。但由于都是些试点期间的暂时性税收政策,投资机构对其长期性没有太大的信心,投资积极性不会有很大提高。因此,国家需要在税收方面做更多的深入研究和改革,以促进资产证券化的健康发展。

作者:王恕 单位:天津市红桥区职工大学

上一篇:企业人力资源管控信息化 下一篇:证券公司网络安全机制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