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三个“改变”

时间:2022-09-11 08:45:00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三个“改变”

思想品德课中考实行开卷考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克服形式主义、死记硬背的弊端,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这是体现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要求,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广大思想品德课教师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为适应开卷考试,培养新时代的人才,思想品德课教学应该改变传统知识教育的束缚,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题能力。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下,思想品德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改变:

一、改变课堂课本的束缚,延伸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能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扩大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能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喜欢干的事。”陶行知先生关于“五大解放”的思想,对当前的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很有指导作用。目前,很多思想品德课局限于课堂的45分钟,忽略了课堂外的时空。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开卷考试的要求格格不入:学生课堂思维受限,知识面狭隘,缺乏创新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差。因此,教师要敢于突破课堂课本的限制,引导学生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基础上,还要鼓励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事。伴随着考试能力的提升,还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虽是开卷考试,试题答案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因此,满足于课本知识的横耕竖犁肯定是不够的,所以教师要敢于对教材内容体系进行整合、重组。教师如果能整合好教材体系结构,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学生运用就能得心应手。对于一些纯知识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从而空出时间延伸相关的课外知识或训练,启迪学生的智慧。学生会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比如讲到民族精神一课,有关詹其雄、香港保钓人士的爱国行为我都会介绍。让我的学生体会到他人的爱国精神,感悟到身边的政治生活。

思想品德课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脱离了时代的思想品德课就成了一味空洞说教的工具,注定将是一潭毫无生机的死水。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新鲜活泼的有效形式:(1)课前3—5分钟时事新闻时间,由学生说新闻;(2)举办时事专题讲座;(3)撰写调查报告等。这样,既锻炼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同时在学校分析新闻、热点的过程中,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实践运用能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改变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而知识的获得就应该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生不应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要成为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讲授知识为主,并没有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双向活动中,他们只是一个个被动的接受体,没有发挥出他们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扼杀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开发,而且助长了学生学习依赖性,这是不利于学生素质能力的提高。因此,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必须改变死板的“满堂灌”模式。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探索一条师生和谐相处的教学途径

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的各个细节上下功夫。在实现教学过程的环节中,要把“备”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学情分析上,把“教”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方法、解题能力的指导上,把“导”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创设能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教学氛围,能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进行开放性教学,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现——自主讨论——自我总结——自我提高,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会学。

四、改变答案的直接讲授,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提高解题能力

开放性试题多以实际生活问题为题材,答案要求和答案设计灵活、开放、不唯一,以此来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这就要求思想品德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引领学生面对问题时,能积极主动,独立思考,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不盲目从众、不墨守成规,不唯答案是从。我们要注重问题的正确答案,也要重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要把握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要善于指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要培养树立跨学科、多角度的思维模式,学会阅读问题、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切入点;要肯定学生的独到见解和做法,要关注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多找学生的闪光点。采用学生教学生“兵帮兵”的方式进行练习的评讲、分析,处于“老师”的学生更积极,解题的思维又站在学生角度,其他同学易于理解和接受。这样教学效果远比教师的一言堂评讲有效。

总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师必须勇于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敢于尝试,勇于改变和突破,善于创新,以一切为了学生的高度师德要求和责任感投身教育实践。要关注思想品德课的课程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题能力,善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会学习的、关心社会发展、亲近社会发展的,树立终身学习意识的人才。

(作者单位:江苏省金坛市水北中学)

上一篇:主变压器分接头更改后对机组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下一篇:自主、自由、自信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