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时间:2022-09-11 07:06:04

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很必要的。高中历史教学不但要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而且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以及在实践中学习。教师要创设丰富的历史教学情境,积极营造宽松、和谐、促人思考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的历史学习成为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而不是将知识硬“塞”给学生。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改变惯常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让学生对历史有所思考,有悟有得。

一、改变传统历史教学,重视目标分层教学

传统的历史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学科体系为中心,以积累知识记忆和掌握已有结论为目标,热衷于知识数量和知识体系,甚至就是大纲的翻版,教师“剧本化”的组织教学,教学流程被简单化为像倒水那样“一倒了之”。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要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认识历史发展的趋势和基本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创造性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为此本着以内容定学法,以学法定教法,以教法定学法的原则进行了些许尝试。为了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目标的设计要有梯度,要教给学生思考的途径和方法。设计了两层目标:第一层目标,以掌握教材内容为主,面向全体学生;第二层目标,难度较高,以教材为依托,最大限度拓展思维空间,面向少数能力较强的学生。对于第一目标,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阅读,然后分组讨论重点、难点问题,归纳总结出答案,最后让学生一一解答。对于重点问题,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要帮助学生理清层次和条理。

二、授学生系统化历史知识,培养学生能力

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从一定意义上说,“改革的中心在课堂”,而“学校改革倘若不以课堂改革为中心,就不可能有丰硕的成果”。因此,追问、梳理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是当前推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最为迫切的任务。当前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存在哪些问题呢?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教学目标:知识要求具体、能力要求泛化、情感目标缺位。历史课程的设置以知识为本位,学科为中心,以向学生传授完整、系统的历史知识为主。因此,原有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对历史教学的认知目标提出了具体而详备的要求,作为历史课程重要载体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为了迎合历史课程对知识的高标准、严要求,只好在讲透、说透知识的来龙去脉上下工夫。由于学生基本上是以强记的方法来学习历史,因此不得不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记忆、背诵、抄写这些过细的知识点上,致使历史教学落实发展学生能力、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等任务流于形式。相对于知识的具体要求,高中历史课程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则较为泛化和模糊。原有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虽然强调教学在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是,由于《大纲》对能力要求不具体、操作性差,诸如“掌握”“形成”“归纳”“分析”“判断”等术语,缺乏行为例证,结果还是知识落实的多,能力贯彻的少。在历史教学中我们仅培养了学生的一种能力,即通过记忆的手段完成应试任务的能力。

三、鼓励学生课堂质疑,注重学习历史的过程

“学贵有疑”,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和知识面的限制,容易产生种种疑问,质疑问难是创新的源泉和原动力。课堂教学应该注意多给学生提供质疑的环境,鼓励学生敢于质疑,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相机点拨、启迪、引导直到问题解决。从生疑到质疑、议疑、析疑直到释疑的过程也是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和主体性发展的过程。发挥学生主体不应局限于教室这个狭小空间,要尽可能地走出教室,到社会中去、到生产活动和经济活动中去,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社会、体验人生。历史作业的布置应注意给学生主体活动更多的动机激励、实践机会和思考、推论空间,既体现了历史教学的现实功能,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让学生在课下积极参与到历史实践活动中来,进一步加深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的认识,提高其学习历史和参与历史的兴趣。可以说,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知识的过程。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收集资料、构建论据和独立思考,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归纳、比较和概括,并做出自己的解释。历史教学必须使“结论与过程”相结合,那种“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实际上排斥了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思考和消化,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大显身手,知识是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知识最终是在使用中获得其意义、效果和价值的。

四、构建新的历史教学观,开拓学生思路

在历史教学中要树立新的教学目的观。传统课堂教学过分强调认知性目标,知识与技能成了课堂教学关注的中心。改革课堂教学首先要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教学目标要真正体现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整合,从而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总之,历史新课标要求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学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出发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帮助学生感受历史自身的内在美、欣赏历史知识的内在美,创造历史知识的内在美,让学生通过参与、通过自我发现去激发其智慧的潜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灵活性、深刻性和敏捷性。通过学生主体积极主动参与,优化高中历史教学,使历史教学充满生命活力。

(作者单位:河南省淮阳第一高级中学)

上一篇:新课程下高中政治教学反思 下一篇:对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