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音乐教育背景下音乐治疗室建设的意义与途径探究

时间:2022-09-11 05:52:38

特殊音乐教育背景下音乐治疗室建设的意义与途径探究

摘 要: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培养特殊音乐教师和音乐治疗教师,即“双师应用型”人才的院校,如何积极有效地培养具有将理论与实际应用有机结合的实务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已经成为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问题。其中,音乐治疗教师的“摇篮”——音乐治疗室的建设被提升到了一个非常高的高度。

关键词: 特殊音乐教育 音乐治疗 音乐治疗室 建设意义 建设途径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音乐治疗认识的不断提高,对特殊音乐教育毕业生的社会需求表明,特殊学校及社会机构,不仅注重特殊音乐教育毕业生在校期间有音乐治疗学习的经历及成绩的优异,更注重对他们的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作为以培养特殊音乐教师和音乐治疗教师,即“双师应用型”人才的院校——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积极有效地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又能将理论与实际应用有机结合的实务操作能力、且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已经成为关乎我院“双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及音乐教育专业特色办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问题。其中,音乐治疗教师的“摇篮”——音乐治疗室的建设显得尤其重要。什么是音乐治疗室?简单说,音乐治疗室是以课程、课题或服务于社会而组建的实训室。一般来说,音乐治疗室指音乐治疗师为接受音乐治疗的患者进行治疗的特殊场所,它也是为特殊需要者提供咨询、心理诊断、音乐治疗、个案管理、康复训练和疗效评估等服务的多功能室。而对特殊学校来说,音乐治疗室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音乐治疗过程中具体环节、具体项目动手能力的配套训练和观摩教室。

一、特殊音乐教育学科建设的需求

学科建设需要学科发展能力和学科发展支撑能力。根据音乐教育专业学科属性对建设音乐治疗室的需求,音乐治疗室成为学科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1.学科属性对音乐治疗室建设的需求

长期以来,高校的学科建设支撑平台及相关的实验、实训室的建设,主要集中在自然科学领域,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支撑条件非常薄弱。这既可能是受到传统教育思想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又可能与两大学科领域对研究支撑体系的要求不同有关。音乐教育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类,而音乐教育(音乐治疗方向)是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汇流的结果,这就使音乐教育(音乐治疗方向)的专业学科属性表现在学科建设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上与原音乐教育学科建设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使得音乐教育(音乐治疗方向)凸显出学科支撑平台——音乐治疗室建设的要求甚为急迫。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2003年初国家教育部决定开始启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实验室(或重点研究基地)和信息技术平台的建设,成为高等院校所面临的紧迫任务。当然,文科实验室和信息平台的建设不能完全照搬自然科学模式。音乐治疗室是以课程、课题或服务于社会而组建的实训室,是具体环节、具体项目动手能力的配套训练场所,使其成为承担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资料信息建设、服务于社会实体和窗口,使其促成音乐教育(音乐治疗方向)专业学科人才培养结构模式转变的“序曲”。

2.音乐治疗室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

特殊音乐教育学科发展的能力表现与其他学科一样,为知识创新,即学科基本理论的发展与创新,学科研究对象的深化与学科研究领域的拓展,学科前沿的求索与求证,学科体系的完备与新生增长点的培育等方面;学科发展支撑能力体现在承载学科发展环境资源的构筑能力,即适合的治疗设备条件与经费支持的力度,学术梯队建设及结构优化,有效的科研管理运行机制等环境资源构筑支撑能力①。学科建设的整体能力只有在支撑体系不断坚实完善的基础上,其发展能力才能体现出来,学科发展才会表现出充足的动力。音乐治疗室的建设就属后者,随着音乐教育与特殊教育及音乐与治疗的不断结合,使特殊音乐教育学科属性在学科建设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上,表现出与普通音乐教育的不同,为了协调无限增长的学科发展要求与有限的学科发展支撑能力的关系,建设具有特色和创新发展能力的音乐教育,适应学科建设能力的增长,音乐治疗室的建设也就成为科学研究、创新人才培养、服务于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音乐治疗室创建的意义

音乐治疗室的建设已成为我院培养音乐教育(音乐治疗方向)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接轨具有深远意义。

1.有助于提高对音乐治疗教学实践的认识

加强音乐治疗实践教学场所——音乐治疗室的建设,可改变以往音乐治疗学科的教学现状,增加教师和学生接触社会、接触实际的机会,从而增强师生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一方面,更好地让教师了解经济社会发展中对音乐治疗人才素质的需求和发展趋势,推进与社会实际需求紧密结合的教学改革。另一方面,学生在音乐治疗教学实践中的参与和体验,可以克服教与学中出现的重理论轻实践、理论脱离实践的不良倾向,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动手实务操作能力。

2.有助于提高音乐治疗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音乐治疗室的建设,有助于教师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能力锻炼的实际状况,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规避音乐治疗教学中,考核方式方法上采取单一理论笔试的现状,向实务操作过程考核和综合能力测评与理论笔试相结合的考试形态过渡。教师教学也由书本理论教学过渡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彻底打破音乐教育(音乐治疗方向)学科原先的教学模式。通过实践教学的过程,使学生的理论知识、音乐治疗技术、音乐技能训练与职业素质训练有机结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教与学融为一体,能极大地调动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有助于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目前,学院就业率和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而特殊学校和用人机构,希望招聘有音乐治疗实务操作能力的毕业生。学生在音乐治疗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可在音乐治疗室更好地进行音乐治疗的自我体验,而大学生的实践课题研究和对特殊需要者的实务操作,有助于增进学生与特殊需要者的接触和沟通,并将理论熟练运用于实务操作,对提高学生成熟的音乐治疗实务技术大有裨益。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以通过参与本院教师的课题研究及实践活动,深入了解音乐治疗的全过程,养成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工作作风。教师也可以通过上述过程考查学生的实务能力和综合水平,从而完成对音乐治疗学生有针对性的培养。在音乐治疗室对特殊儿童进行治疗服务,有助于用人单位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这样可极大地缩短学生毕业后工作的适应期,使学生学习向就业进行“零过渡”。

4.有助于培养高水平的音乐治疗师资队伍

音乐治疗室的建设,可以将先进的音乐治疗设备优势、经验优势和高校人才优势结合起来。工作中,我们根据音乐教育(音乐治疗方向)教学和科研的需求,与部分特殊学校、社区和社区医院开展合作,教师可在这一平台上进行课题研究,不仅可提高教师的科研学术水平,还可将国内外音乐治疗的专家请进来,使更多教师“零距离”地进修、观摩、交流、参与学术活动,促进教师学术视野和水平的提高,实现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养科研良好的反哺式科研教学模式,使学院音乐治疗师资队伍更快更好地发展。

三、音乐治疗室建设的途径

音乐治疗室的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重视的工作,音乐治疗室能否有效开发和高效使用是不容忽略的问题。规范音乐治疗室的建设管理,重视音乐治疗室的利用,同时应该加大投入保障音乐治疗室的后续建设。

1.规范音乐治疗室的管理

规范音乐治疗室的建设和管理是充分发挥实训场所作用的重要保证。首先,加强有效管理。音乐治疗室建设和运作包含丰富的内容,如实操内容的设定和教师教学、班级上课使用的衔接;教师课题研究与学生实践课题的使用安排与保障;专家讲座,实操观摩,等等,涉及面颇广,需要加强有效协调,形成管理与使用合理安排的工作机制。其次,制定和完善音乐治疗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教师责任制度、器材管理与使用制度、运作管理制度、保障制度等,通过这些制度规范音乐治疗实践活动的开展,不断提升音乐治疗室的运作水平。再次,专人专管的负责制度。对音乐治疗室的乐器管理、教室管理、卫生管理工作,负责制定适合教学内容进展和音乐治疗室要求的实践教学实施办法和相关管理制度,落实教学实践环节的工作,通过教研室加强对实践教学音乐治疗工作的指导、检查和评估。

2.重视音乐治疗室的利用

音乐治疗实践教学是音乐治疗教师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建设实践教学体系离不开成功的基地开发——音乐治疗室的建立。因此,必须与特殊学校、社区、老人院、福利院等建立请进来的合作关系,提高音乐治疗室的使用率。首先是将特殊需要者接来我校开展音乐治疗活动,通过音乐治疗的开展,对音乐治疗教师的培养会更有针对性,从而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进。其次是通过对特殊需要者的音乐治疗,可帮助合作单位音乐治疗人才的培养,使他们在实务操作中学习和锻炼,掌握音乐治疗技术。最后是利用学生在治疗活动中的良好表现,与一些单位建立用人关系。同时,优秀学生在音乐治疗上做出的良好成绩对我院也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可以通过合作单位的认同和宣传,增加其他用人单位对我院音乐教育毕业生的认同和接纳。

3.加大投入保障音乐治疗室的后续建设

音乐治疗室后续建设需要学院增加财物的投入,注重经费保障和师资队伍的培养。音乐治疗室虽已建成,由于一期经费的限制,有的治疗乐器还未购置,有的乐器只购置安装了一半,随着音乐教育(音乐治疗方向)专业的招生,课程计划的修订,音乐治疗室后续建设迫在眉睫,所需经费需要学校制定相关制度有效保障到位,这是提升音乐治疗实践教学水平的重要内容。另外保障和提高音乐治疗教学实践水平,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注重培养既能教学,又能搞科研的教师,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结合教学改革,把音乐治疗教学实践有计划地纳入教学改革,以保证教学实践的顺利开展。

总之,创建音乐治疗室对强化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提升科研水平、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及就业率,扩大学院品牌和社会影响力等,都提供了场所和平台,也为音乐治疗课程的教学方式的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因此,认识和探索音乐治疗室建设的意义与途径,成为众多教学改革和建设任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注释:

①张志林等.支撑学科建设推动出版研究——关于出版传播重点实验室功能定位的思考[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3,Vol111,13:46.

参考资料:

[1]王安国,吴斌.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

[2]管建华.世纪之交中国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

[3][美]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2002.

[4]郭素华,庞文生,王锦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01).

[5]陈吉明.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12).

此论文为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我国特殊教育中音乐治疗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南特院[2013]54号”的成果。

上一篇:风景写生教学的方式与观念 下一篇:力求四个突破,打造有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