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责任的食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浅析

时间:2022-09-11 03:00:31

基于社会责任的食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浅析

摘要: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探讨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建设,阐述食品企业社会责任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在关系。食品企业作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社会地位不言而喻。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重大,长期以来的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建设并不理想,近几年的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使我国的食品行业岌岌可危,食品企业想要改变这种负面形象需要承担其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食品企业;利益相关者;社会责任;人力资源管理

食品安全是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目前的食品安全形势非常严重,食品企业应该扣紧产业链切实考虑社会责任问题,将其融入经营管理之中,从而有效的提升社会责任的履行。

对于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研究大多集中在企业道德层面探讨,如何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探讨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研究并不多见,但是在食品企业中,员工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食品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食品企业如何对员工进行管理非常重,所以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探讨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在联系

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与道德紧密联系的概念。它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的同时要寻求与其利益相关者的平衡,按照克拉克森(clarkson)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其核心即是处理与员工、消费者、竞争者、合作伙伴等主要利益相关者和媒体等次要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本质上是企业为了平衡自身和利益相关者所形成的有关的实践的集合。在实施这种平衡中,员工无疑是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内容

在食品企业中,员工参与食品的采购、制作、加工和检验,并与各个外部利益相关者进行直接的接触,是企业进行正常运作的基础,因此食品企业对员工负责是对其他利益相关者负责的前提。食品企业应该重视对员工的管理以实现经营目的。

从企业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来看,食品企业应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满足顾客的需求,以此来吸引消费者,并让顾客满意,让顾客满意的前提要让员工满意,让员工满意就需要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融入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就人力资源管理而言,食品企业社会责任是从公平的人聘、人员的合理配置、薪资管理、工作时间和强度、工作环境等来加强对食品企业员工的各种权益保护以提高员工满意度。据调查显示,员工满意度较高的企业,其工作业绩和效率要明显高于员工满意度较低的企业。

具有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食品企业管理者要想将其管理理念传播给员工,让员工也同时具有企业社会责任感,也必须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来灌输理念,必要时通过相关制度进行推动和制约,如进行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员工培训。员工的社会责任行为也需要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反馈给企业最高管理者。

二、社会责任在食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体现

(一)社会责任在员工选聘和培训中的体现

食品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不能非法招聘未成年人,除此之外,应该平等公平的对待来应聘的员工,不应存在歧视行为。同时,基于对社会和投资者负责的态度,企业在招聘员工时要严格按照既定的标准,特别是企业的审查人员和质检人员,应当具有规定的学历或者具有相应的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此外,在员工培训时,要加强对生产人员、审查人员和质量检测人员的培训,使其熟悉生产的流程、质量安全的标志和标准及质量安全检验的标准。

(二)社会责任在工作场所中的体现

食品企业要为员工提供干净整洁的工作场所,以保证员工有良好的工作环境的同时保证食品生产和加工的卫生。食品企业必须降低生产过程的潜在危害,包括生产设备、工艺装备、相关辅助设备和厂房的不安全因素对员工可能造成的伤害。

(三)社会责任在信息沟通中的体现

食品企业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该尊重员工的意见,与全体员工或职工代表平等的协商确定。

(四)社会责任在工作时间上的体现

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规定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内容是食品企业员工工作的基本准则。

三、社会责任对食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有利影响

(一)可以转变食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观念

长期以来,食品企业都不愿意对员工进行培训,认为员工跳槽现象严重,企业花费精力培训,结果员工频繁跳槽。基于这样的事实,管理者认为对员工的培训只是支出,没有收益,从而忽视对员工的培训。

食品企业应当树立以员工为主导的思想观念,,提高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把员工当做企业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和员工密切相关。食品企业应该在整个人力资源的管理过程中积极为员工考虑,让员工找到存在感,进而让员工在工作中创造出巨大的价值。在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上从不公平向公平、从强迫式向激励式转变,积极的改善企业和员工的关系,增强企业的内聚力。

(二)可以提高食品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食品企业要按照法律的要求,结合企业社会责任标准(SA8000标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这对食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有利于提升食品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社会责任型的食品企业清楚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这种企业会在招聘员工、员工培训时将这种社会责任融入其中,有了社会责任为依据,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定会为企业的发展增光添彩。

(三)可以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效果

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的目标服务的。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的两大主要任务是:最大限度满足企业对各种工作人员的需求;最大限度的激励和调动企业内部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使员工为企业的目标奋斗。

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食品企业重视员工,强调员工对组织的重要性,善于统一员工的目标和组织的目标,擅长利用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方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员工也会对其产生信任,增强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会促使其更加积极的完成工作,更加配合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这有利于强化人力资源的管理效果,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

(四)可以把自己企业的员工转换为无形资产

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食品企业,员工自然会为其感到骄傲,员工会在和亲人朋友相处的过程中,宣传自己的企业对利益相关者的责任理念,这些积极的语言会促使别人对企业产生好感,会在无形中建立一种良好的口碑,这种好的形象可以吸引潜在的客户,可以吸引那些具有高尚道德的人才加入企业,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四、食品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如何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

曾说过:一个企业家身上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只有把看得见的企业技术、产品质量以及背后引导他们并受影响的理念、道德、责任加在一起才能构成经济和企业的DNA。

(一)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建立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食品企业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将企业的社会责任融入到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将GB14881-2013(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和SA8000(Social Accountability8000)以及和利益相关者相关的法律法规融入公司章程中。企业应该尊重多种价值观的存在,尊重员工的隐私、个性。

(二)人力资源的管理部门应该建立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人力资源的高效率建立在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上,使员工和工作岗位达到最佳的匹配。

食品企业在应聘时要建立基于胜任力的选拔机制和评价机制以确保所选拔的员工符合工作岗位的要求。对于刚入职的员工要建立基于胜任力的培训课程。对于员工来说,这些培训可以激发员工的潜能,补充知识,实现自己的价值。对于企业来说,员工培训在提高员工满意度,减少员工流失的同时,可以让员工掌握工作时所需要的技能,提高工作效率,进而增加企业的收益。

(三)食品企业要建立基于社会责任的激励机制

食品企业应该建立保障性和激励性相结合的薪酬体系,在保证员工得到法律上所规定的薪酬的基础上,激励员工达到更高的目标,创造更大的价值,进而得到更高的薪酬。同时,企业要让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精神激励包括向员工授权、认可他们的工作效绩、提供学习和发展。这些都是基于对员工负责的态度对员工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在增加员工满意感的同时也提升了企业的价值。

(四)食品企业应建立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效绩管理体系

效绩管理被认为是管理员工和考核员工工作水平的手段,但是客观、公正、及时的效绩考核不但可以帮助员工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时改进工作,促进自身的提高,而且可以激励员工向更高的目标前进,这是对员工负责的体现。

推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建设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必须认识到承担社会责任不仅不会加重负担,反而可以提升自身的形象,增加盈利。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其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并不矛盾。企业应该把承担社会责任作为企业追求卓越发展的一种动力,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落实,有责任、有道德、有良知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去。

参考文献:

[1]曲宗续.从员工培训透视企业社会责任[J].当代经济,2012.1

[2]刘泽双.人力资源管理[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3]尹佳佳.基于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的人力资源管理[J].当代经济,2013.6

上一篇:加强自身修养 提升育人水平 下一篇:影视教学法在药品市场营销教学中的运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