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群的相关概念辨析

时间:2022-10-01 03:18:26

关于城市群的相关概念辨析

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戈特曼(Gottmann)大都市带理论后,国内对于城市群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渐渐开展起来。但长期以来,有关城市群的名称繁杂,使用混乱,因而常常被混用、误用,对这一问题的研究造成了不良影响。文章探讨了有关城市群的几个概念,对其予以辨析,以期达成较一致的认识,促进对这一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都市区;城市连绵区;城市群;辨析

1957年,城市地理学家戈特曼(Gottmann)发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名论文――“大都市带:美国东北海岸的城市化”,并由此开辟了城市地理学的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在这之后国外发达国家在这一领域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并衍生出一系列相关概念:都市区、都市(城市)带、大都市带(都市圈)、都市连绵区。这些概念与城市群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都市区(Metropolitan Area)是一个以中心市及与其保持密切社会经济联系的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县、市共同组成的具有城乡一体化倾向的城市功能地域。都市区的概念可以超越市区界,往往是跨城市行政区的区域联合。如果有几个彼此邻近的大中城市作为中心或其中心市是一个百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可称之为大都市区。

在发展中国家,与都市区概念类似的是麦吉(T.G.McGee,1991)提出的所谓的Desakota区域。加拿大地理学家麦吉(T.G.McGee,1991)在对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进行长期研究后,创造了“Desakota”(“城乡融合区”)一词。将其定义为“沿大城市核心间的交通走廊延伸的农业活动与非农业活动高度混合的地域”。Desakota这种亚洲独特的新型城市化区域,在形态上类似于西方的大都市区,但它的空间结构特征和发生机制与西方存在差异。

虽然都市区在我国没有相应的地域划分,但城市功能地域是存在的。对应于西方都市区概念,1987年周一星提出建立“城市经济统计区”,其界定方案为:

1.城市市驻地非农业人口20万人以上的城市可作为中心市;

2.划入的邻接地区以县域为单元(因为统计资料易取得),其标准有三,一是全县(含县级市)的GDP中非农产业占75%以上,二是全县实有劳动力中非农劳动力占60%以上,三是与中心市毗邻或与满足以上两条件且与中心市毗邻的县(市)相邻;

3.如果一县(市)能同时划入两个都市区则确定其归属时主要依据行政原则(即视其行政归属而定),同时结合联系原则(即视其与哪一个中心市联系强度大而定)。

大都市带就是以都市区为基本组成单元,沿着特定轴线发展的巨大多核心城市系统,是城市化高级阶段的产物。大都市带具备以下特点:1区域内有比较密集的城市;2由存在着各种形式的密切交互作用、空间形态相连的多个异质子系统(都市区)构成;3拥有便捷的交通走廊(Corridor);4是国家的核心区域,具有枢纽功能(Hinge)和培养器功能(Incubator)。

周一星(1991)归纳了都市连绵区形成的5个必要条件:1.具有两个以上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作为发展极;2.有对外口岸;3.发展极和口岸之间有便利的交通干线作为发展走廊;4.交通走廊及其两侧人口稠密,有较多的中小城市;5.经济发达,城乡间有紧密的经济联系。

周一星在1988年的夏威夷国际会议上,提出中国东南沿海已经形成了两个都市连绵区,即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含港澳)地区,并认为辽中南、京津唐、山东半岛和福建沿海也有都市连绵区的雏形或形成的潜在可能。

都市(城市)带或称都市(城市)聚集带被中国城市地理学界的学者较多使用,是指以若干地域相邻,经济联系较为紧密的城市为结点;空间分布与产业分布以沿交通干线分布为特征的带状城市组合形式。当都市(城市)带内各城市规模进一步发展,城市实体空间相接或几个不同都市(城市)带随着不断地发展逐渐连为一体,就形成了更高层次的大都市带(都市连绵区)。因为在我国常以中心城区指代城市,而都市(城市)带并非城市建成区的连片,为了不引起混淆,笔者认为叫做都市带更好。

关于城市群(Urban Agglomeration 或Urban Cluster)具有代表性的表述是: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生与发展着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姚士谋,2001)。

笔者认为城市群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城市群包括都市带和大都市带(都市连绵区),此时都市带和大都市带(都市连绵区)都是城市群的一种特定类型,前者可看作是城市群的低级形态,后者是城市群的高级形态。狭义的城市群指介于都市区与大都市带(都市连绵区)的一种城市组合形态,相当于都市带。此时,城市群或都市带可认为是大都市带(都市连绵区)的一种低级地域结构。因为从人口规模看,即使较成熟的城市群也只达到后者的1/3~1/2。此外,在交通网络的规模、经济地理网络的发育程度、城乡一体化水平等方面城市群或都市带与大都市带(都市连绵区)都不能相提并论。其与大都市带(都市连绵区)的曲别还在于前者更强调城市的密度和空间组合形态,它可以由若干个中小城市的组合,不一定有十分突出的中心城市,而后者则是以特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体系比较完整的城市复合体。姚士谋等(2001)提出的城市群的概念没有将都市区与大都市带(都市连绵区)作明确的划分,可以认为是较为广义的概念。

中国的城市群问题研究应该像西方一样建立在严密的学术概念之上,因而对相关概念加以辨析和澄清,对研究的对象首先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无疑就成为首要的工作。

参考文献:

[1]Jean Gottmann. Megalopolis: the urbanization of the northeastern seaboard[J], Economic Geography, 1957,33:189-220

[2]姚士谋,朱英明,陈振光.中国城市群[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龙晶(1982- ),女,陕西西安人,研究生,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曹斌(1980- ),男,陕西西安人,研究生,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支行公司部,客户经理。

上一篇:马克思生态经济思想与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 下一篇:浅析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