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砟轨道底座板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时间:2022-09-11 01:15:16

无砟轨道底座板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摘要:高速铁路板式无砟轨道是一种由混凝土底座、CA砂浆层、预制轨道板、扣件和钢轨等部分组成的一种新型的轨道结构。高速铁路板式无砟轨道的下部结构——底座板施工是道床施工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底座板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无砟轨道的使用寿命和运营期间的舒适度。底座板施工工序复杂、流程较多且质量难以控制,是无砟轨道施工中必须认真控制的问题之一。本文以桥上CRTSII型无砟轨道铺设为例,以底座板施工的工艺流程为序,从滑动层、模板、混凝土等方面探讨了底座板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以期提高施工质量。

关键词:CRTSII型无砟轨道;底座板;滑动层;模板;混凝土

Abstract: the plate without a frantic jumble of high speed railway track, the CA mortar is a kind of a concrete base layer, precast orbit, fasteners and rail parts such as a new kind of track structure. The bottom of the plate without a frantic jumble of high speed railway track structure, construction of the base plat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ballast. The base plate construction quality directly affects the service life of frantic jumble track and comfort during operation. Base slab construction process, process is more complicated and difficult to control quality, is a frantic jumble one must carefully control problem of railway construction. Track laying CRTSII type based on the bridge without a frantic jumble, for example, order of base pla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ical process, from the sliding layer, template, concrete base plate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points is discuss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Key words: type CRTSII frantic jumble track; The base plate; Sliding layer; The template. Concrete

中图分类号:TU95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无砟轨道底座板施工准备

检查梁面,核对梁面高程、平整度等,不符合标准的梁面应进行修整,以达到梁面验收标准。相邻梁跨梁端桥面之间、梁端桥面与相邻台胸墙顶面之间的相对高差不得大于10mm。梁桥高程不得高于设计高程,也不得低于设计高程20mm。做好复核、复测基准网的准备工作,根据铺板需要对导线进行加密,并将控制点引至梁面或固定的结构物上。便道的平面位置及平整度要满足要求,以便于CTRSII型板和其他材料及施工机械设备的吊装和运输。桥梁面的防水层必须按设计喷涂完毕。

二、无砟轨道滑动层铺设质量控制

滑动层由两层无纺布和一层聚乙烯薄膜构成,两层无纺布之间铺一层聚乙烯薄膜。 铺第一层无纺布之前,必须认真清洗桥梁上部结构的表面。桥梁上不得残留石子或砂粒之类可能破坏滑动层的颗粒。铺设时从可移动的桥梁端开始,铺设范围纵向为桥面除铺设硬泡沫板的部分。在第一层远远纺布上铺设聚乙烯薄膜,薄膜不得起皱,在接缝处必须将聚乙烯薄膜熔接。在聚乙烯薄膜上铺设第二层无纺布,无纺布必须连续整块铺设。铺设第二层时,用水湿润无纺布以利于将无纺布吸附在聚乙烯上。注意两布一膜任何一层都不能出现破损,一旦出现破损必须更换。铺设后的无纺布和聚乙烯薄膜,其上不得行车。

三、钢板连接器安装

钢板连接器在桥下制作,安装时分两部分吊装上桥,与连接钢板焊接的钢筋在桥下与钢板提前焊接好,整体吊装上桥,安放到位后,再安装用螺母锁定的精轧螺纹钢筋。连接器钢板焊接时易产生较大挠度,造成精轧螺纹钢筋螺母安装后与钢板不密贴,满足不了准确控制张拉力的要求。因此,连接器钢板挠度不得大于10mm,焊接采取以下工艺:

1、焊接顺序控制

自中间向两侧对称进行,梅花型跳槽法焊接,保证温度应力均匀,减少焊接热量聚集。为防止温度聚集,禁止一次焊接至设计焊缝高度,

需要按照此顺序反复进行几遍方能够达到设计焊缝高度。

2、焊接间隔时间控制

一般在5~6块连接器钢板之间进行流水焊接作业,且必须连续进行。在常温15℃情况下,同一焊点两次间隔焊接时间一般控制在15min,且不超过30min。环境温度较高时可以适当延长10~20分钟,环境温度较低时则相反。

3、预留反向挠度消除温度变形

采用上述两种方法不能完全消除焊接温度变形,必须采用固定支架和夹具,在外力作用下形成60mm反向挠度,以抵消残余的温度变形。当焊接曲线上钢板连接器时,必须采用双排夹具分别进行固定。

4、温差电偶埋设

底座板混凝土浇筑前,在每个浇筑段距离后浇带约1/3浇筑段长位置处,在横断面的轨道板放置边缘处埋设温差电偶,用于测量混凝土芯部温度变化。温差电偶的预埋原则如下:常规区每两个后浇带之间埋设1根。临时端刺内在220米段内埋设5-4根,100米及130米段内埋设2-3根。

四、模板安装工程质量控制

模板安装必须做好线形和标高控制,安装前测量放线,用墨线标记出对应的边界线,每隔一段用红油漆标注高程控制点,再进行模板安装。采用模板顶部高度作为底座板控制标高。在安装模板时边缘的高度通过模板底部预留的调节螺栓进行高度调整,为防止调节螺栓破坏滑动层,必须加以支垫。模板的组装根据设计制作要求,2米或3米为单元体,纵向相邻两块模板采用螺栓连接。模板加固采用撑、拉结合的方式进行加固,不得在梁面上钻眼加固。安装模板时要注意对防水层和滑动层进行保护,避免破坏。模板调整到位后要采用砂浆等方法对底座板模板底部与梁面之间的缝隙封堵密实,避免漏浆。封堵时避免砂浆侵入底座板范围内。模板高度调整以CPⅢ网测量控制标高。后浇带处端模采用竹胶板、木板等开槽,浇筑混凝土前用泡沫、棉纱等物将开口处封堵严实,超高地段采用相适应的端模。模板安装好后,应检查模板中心是否与中心线有偏移,若有偏移,需纠正到允许偏差的范围后才支撑模板于工作状态。

模板安装控制要点如下:安装前检查:板面是否平整、光洁、有无凹凸变形及残余粘浆模板接口处应清除干净,标高控制点和线性是否清晰可见。检查所有模板连接端部和脚底有无碰撞而造成影响使用的缺陷或变形,支架及模板焊缝处是否有开裂破损,如有钧应及时补焊、整修。安装时,应对准梁体弹线的相对位置,用顶压杆调整好侧模垂直度,并与前一块模联接好。模板安装完后,用螺栓联接稳固,并上好全部撑拉杆,调整其他紧固件后检查整体模板的外观尺寸及不平整度等,并做好记录。不符合规定者,应及时调整。钢模安装应做到位置准确,联接紧密,两块模板接缝密贴且不漏浆。在安装过程中,应根据梁体的特性、高程和曲线要素的顺序确定模板的安装。模板的安装应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确保每孔梁上模板位置准确无误。

五、混凝土工程

座板混凝土施工主要包含混凝土的浇筑、振捣、整平、收面、拉毛及养生等工序。

混凝土布料时,应由模板低边往高边进行,左右两副布料的速度要基本保持一致,混凝土从泵送管口自由落差小于1m,泵送管的作业半径保持在35米左右。底座板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捣固器震捣,梁端钢筋搭接密集区应用直径30mm捣固棒捣固密实,严禁漏捣。若有振捣能量不足,应采用60mm的插入式振捣器。混凝土捣固时,必须从钢筋的间隙插入,插入的深度严格控制,避免破坏滑动层。操作人员固定,在操作过程中要求“快插慢拔”,垂直点振,不得平拉,不得漏振,谨防过振;振动棒移动距离不得超过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每点振动时间约20s~30s。浇筑过程中,模型班要专人检查模板,发现螺栓、支撑等松动应及时拧紧和打牢。发现漏浆应及时堵严,钢筋如有移位,钢筋班组须及时调整保证位置正确。混凝土整平。混凝土捣固完成后,用摊铺机来回滚压几遍粗平,在混凝土初凝之前必须对底座板用铝合金尺刮平进行收浆抹平。

混凝土收面。混凝土初凝之前(冬季施工在暖棚内升温,如凝时间一般约浇筑后4小时)用木抹子抹面,同时采用特制小刮尺做出两侧25cm的3%的横向排水坡,边缘20cm范围进行压光处理。

表面拉毛。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采用长柄塑料拉毛器或毛刷横向拉毛,拉毛包括整个轨道板范围。拉毛的平均粗糙度控制在1.8~2.2mm。成型后采用砂面试验检验,平均砂面直径在119mm ~107mm。拉毛工具需定期进行清洗或更换。拉毛后的薄膜和土工布覆盖时不允许将毛面拉平。根据冬季、夏季施工现场经验和试验数据,及时定出或更新混凝土开始拉毛时间,以便指导施工。

一个浇筑段一次连续浇筑成型。为了保证浇筑段混凝土浇筑后能自由变形,浇筑结束后必须把钢板连接器内侧螺母拧向浇筑段,同时拆除外侧螺母。

后浇带的施工。后浇带混凝土施工前确认配合比通过审批。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对现浇混凝土进行凿毛,并用水对现浇混凝土面进行润湿,同时还须采用高压风吹净杂物。后浇带混凝土在底座板纵向连接后按顺序进行浇筑。混凝土的浇注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用汽车泵或汽车吊施工。在后浇带浇筑前,必须再次检查螺母与钢板是否密贴,螺母必须以至少450N/m的扭矩拧紧到钢板上。

六、张拉链接

在单元内所有混凝土底座板浇筑完成且强度达到20Mpa以上后就要进行纵向张拉连接。纵向张拉连接要求在24小时内完成,后浇带混凝土灌筑也要求在24小时内完成,也就是说从张拉到混凝土浇筑结束不超过48 h。张拉前要对临时端刺区域内浇筑段落长度和温度进行测量并安装临时侧向挡块。

根据底座板温度范围采取不同的张拉连接方式:

底座板温度在5~20℃时:根据底座板实际温度计算张拉长度,采用扭矩套筒扳手紧固锚固螺母,对后浇带进行张拉,按照扭矩力和张拉距离双控制,将拉力传递到相邻砼中。

底座板温度在20-30℃时:不张拉,只需采用套筒扳手紧固锚固螺母(按照扭矩不小于450Nm控制),将钢板连接器后浇带螺母拧紧即可,使锁紧螺母及锚固螺母与钢板紧密接触,消除滑移,并非将拉力传递到相邻砼中。

底座板温度大于30℃及小于5℃时:不进行底座板张拉 。

结束语

CRTSII型板式无砟轨道底座板是无砟轨道的关键部位,如果底座板各阶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不好,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延误工期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会给后续运行带来严重影响,并且加大运营维护的工作量。因此,只有在施工过程中不断总结提高各工序的质量控制水平,严把施工质量关,才能真正确保无砟轨道系统的安全稳定。

参考文献

[1]杨宝森.CRTSⅡ型无砟轨道底座板施工质量控制浅议[J].山西建筑,2008(11).

[2]王可用.高速铁路CRTSⅡ型板无砟轨道底座板施工质量控制技术[J].铁道建筑,2012(14).

[3]胡庆丰,安博格.GRP1000轨检小车进行无碴轨道检测的作业方法[J].铁道勘察,2008(03).

[4]铁建设[2006]189号.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

上一篇:铝合金/钢异质材料点焊接头的应力分布有限元分... 下一篇:高层建筑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