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及技术措施

时间:2022-07-30 12:57:32

谈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及技术措施

摘要:近几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项目也越来越多。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是主要的建筑材料,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工程质量。但在现代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工程质量问题,对社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如何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成为施工人员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主要从建筑工程中如何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以及必要的技术措施做详细分析,希望可以为今后的混凝土施工做一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 混凝土 施工质量 措施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economy,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is also more and more. In theconstruction of concrete is the main building material, itsconstruction quality directly decides the whole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But in the modern concret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tenoccur in engineering quality problems, resulting in serious losses to the society. Therefore, how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concrete construction, a construction personnel can not shirk itsresponsibility. This paper mainly from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toensure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concrete as well as thenecessary technical measures to do a detailed analysis, hope can make some references for construction of concrete in the future.

Keywords: construction quality measures in concrete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7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前言

众所周知,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体工程的质量。同时,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如果没有混凝土就不会有现在的现代世界的各个伟大建筑。但是随着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广泛应用,随之出现了由混凝土带来的各种施工质量问题,比如混凝土的裂缝、碳化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适用性、安全性、耐久性,同时也阻碍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本文主要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应注意的问题做详细探讨,并对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措施做了详细的阐述。

1 混凝土的强度

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的主要混合建筑材料,其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水泥、砂石骨料、水。水泥是混凝土中关键的成分,影响着混凝土的各项性能。此外,建筑工程中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通常在混凝土拌合料中添加适量的外加剂。混凝土的强度主要指抗压强度,抗压强度是衡量混凝土的强度标准。研究表明,当混凝土的拌合物水灰比是定值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水泥品种的标号成线性关系。因此,在混凝土拌合时,必须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功能选用合适的水泥标号。

2.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因素

2.1混凝土的原材料

为了使混凝土达到需要的强度,除了准确的混凝土水灰比和合适的水泥标号外,还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粗骨料的影响。研究发现,如果混凝土中骨料的材质相同,骨料的表面粗糙程度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有较大的影响。骨料越粗糙,则骨料表面就可以与水泥浆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所以,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合理选取骨料确保混凝土达到较好的强度。其次,砂石的影响。在混凝土拌合料中,砂石的比重最大,使得砂石的使用比其它成分快很多。如果每批砂石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则会对混凝土的强度有明显的不同。因此,在每批砂石运输到搅拌厂时,都要进行严格的检查,避免出现不同性能的砂石在同一建筑工程中出现。此外,还要注意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养护,避免混凝土出现质量问题。

2.2 混凝土的配合比

研究表明,影响混凝土施工出现质量问题的第一要素的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在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时,应使混凝土的强度满足施工技术所要求,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混凝土规范所规定的配合比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工程,当遇到特殊工程或环境发生变化时,应根据当地的特殊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混凝土配合比。

2.3 混凝土原材料不达标

在混凝土混合料的选取时,应需用质量达标的原材料,切勿为了贪图便宜,购买一些小商小贩的原材料,使得工程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在选取混凝土原材料时,应该选择商家信誉好、讲诚信的。同时,还要选取最优化的运输路线,减少中途时间,避免混凝土拌合料出现离析现象,确保混凝土运送到施工现场时有较高的质量。

2.4 混凝土的工作和易性差

混凝土的工作和易性是指混合料在搅拌过程中,混凝土具有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等综合性能。如果混凝土的和易性比较差,就可能造成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和易性较差出现混凝土离析现象或者振捣不实。因此,在混凝土拌合时,要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在运输过程中尽量缩短时间,避免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

2.5 振捣不充分

在建筑工程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时,由于施工人员没有对混凝土进行充分的振捣,使得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出现各种质量问题,如混凝土硬化后内部出现孔洞、蜂窝等质量问题,影响工程的质量,使得工程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施工单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技术专门的学习,避免在混凝土浇筑时由非专业的人员施工,应安排专业、负责的人员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操作。

2.6 施工人员的技术不达标

施工人员是建筑工程的直接参与者与操作者,其技术直接影响了混凝土浇筑质量的好坏。所以,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该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切勿为了赶工期,就减少工序。同时,施工单位要制定管理制度和工程质量管理体系,让施工人员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使命。此外,单外领导还要定期在单位举办施工人员的技术学习,或举办一些施工技术比赛,让施工人员牢记施工的专业技术,确保工程质量。

3.混凝土施工质量技术措施

3.1控制好混凝土的原材料与配合比设计

研究发现,要想控制好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要选择质量标准的原材料。选用水泥时,要根据工程所需要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选择合适的水泥标号,此外还要严格的审查水泥的产地、品牌类型、细度模量等基本信息;选取石料时,应尽量选取的砂石性能差异不是特别的大;同时,对一些经过长期存放的原来符合规定的材料,在使用时,也要对其进行严格的审查上述基本信息。

根据设计标准确定混凝土原材料后,然后由监理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现场取样,同时监理要认真填写见证取样单,再将取样送交有审查资质的实验室,进行混凝土原材料的配合比设计和试配工作,当混凝土满足各项性能指标后,由监理填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单,最后才可以进行混凝土的下一工作。

3.2 充分拌制混凝土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之后,则要严格根据配合比值,依据各种成分所需的不同比重进行原材料分配。同时,还要检查砂石材料的含水量,控制好搅拌阶段的用水量。然后再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要充分均匀搅拌,保证混凝土拌合物有较好的和易性。

3.3 浇筑与运输混凝土

由于混凝土在硬化初期强度较低,所以在混凝土的浇筑时,要合理的控制浇筑的时间,尽量控制在一个小时之内。同时,为了较少混凝土路途的运输时间,所以要进行路线的优化。保证混凝土的运输、搅拌、浇筑等工序保质保量的完成,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3.4 混凝土的养护

在混凝土浇筑施工结束后,要及时对混凝土进行合理的养护措施。在夏季施工时,为了保证混凝土表面有一定的湿润,应对其进行合理的浇水。冬季施工时,要增加保温措施,可以在混凝土表面覆盖塑料膜,或是在表面涂刷保温涂料。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才允许拆模,切勿提前拆模。

3.5混凝土的质量验收

在混凝土拆模后,要对混凝土进行质量验收:首先,要对混凝土的外观和截面尺寸进行检查验收,查看表面是否有裂缝、麻面、露筋、蜂窝等;其次,要对混凝土的强度进行验收,是否达到设计的抗压强度。如在检测过程中,发现不满足要求现象发生时,要采取一定的维修加固措施,严重者需要返工。

结束语

由上文可知,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不可缺少的材料,其施工质量的的优良直接决定着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关系到国家社会人民的利益,如果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不当,严重者会使得建筑物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务必按照规范严格施工、认真负责的控制好每一个施工工序,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确保建筑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国清.浅谈地下室工程质量保证措施[J].科技资讯,2011,(21).

[2] 曹可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的综合措施[J].建筑结构,2008.

[3] 隗寿军,张治福,韩勇,等.高层建筑基础混凝土施工技术方案[J].中国科技信息,2008.

[4] 陈志军.房建项目中主体建设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及管理[J].技术与市场,2011,(07).

[5] 孙晴夕,董晓军.结构物工程施工方法浅析[J].科技信息,2011,(21).

上一篇:浅谈在智能电网中智能电能表的安装要点与校验... 下一篇:浅析做好地面气象观测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