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时间:2022-09-11 12:27:31

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它强调要重视小组成员合作能力的培养,强调由学生自己来建构知识,发现知识和拓宽知识。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是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的,学生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差异而导致对理解知识的侧重点不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我们知道,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竞争与合作的时代。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合作能力的具备比竞争能力更为重要。所以合作学习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它有利于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有助于团结协作和团队精神的形成,同时在小组合作中,通过相互间的沟通、理解,还能形成积极的对他人、对集体的情感与态度。

新课改的实践中,我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积累了一些肤浅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一、构建合理的小组,确保组际水平相当

合作学习在实施过程中常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出现的。由于受个人努力、既往教育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智力发展水平等方面都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因而,教师应当合理安排和组织学习小组,建立学习群体。在课改之初,我采用前后两张桌子的四位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这样最为灵活方便,但各组差异较大,不利于合作学习。如何使四人(或同一小组成员)的搭配做到优势互补是值得研究的,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在性别、性格、人际交往、学习成绩等多方面的差异状况来合理组合,使之成为最佳搭配。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在组建小组时,我采用了“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组建形式,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征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小组,以4人为一组,由一位学习基础较好的、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同学担任小组长,各组间无明显的差异,力求均衡,每个小组都是全班的缩影或截面。“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学生在学习中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保证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确保了组与组之间的合理性。在小组讨论时要求每个同学都必须发表意见,然后每人轮流代表小组在班里进行发言,并将每个同学发言的参与率高低作为考核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重要依据,从而增强小组的凝聚力,避免出现一个人或少数人包办的情况,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同时我还在学习小组中进行明确分工,设置学生的个人目标和小组奋斗目标,让每个学生在集体讨论中承担责任,并按他们的不同表现,科学地进行行为评价。这种做法就可以将“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形成学习动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克服学生懒惰的心态,使课堂成为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乐园”,成为学生成长的“学园”。

二、“生生互动”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在学习过程中,除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作用。如八年级“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这一内容的教学中,对于国产汽车的走向问题,学生们在合作交流时,我根据学生事先收集的资料,让每个小组的成员先在本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讨论非常激烈,此时的合作学习是以独立为基础的,又是相互依赖的,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有分工、交流、生生互动,发挥各自的特长,互相帮助、互相启发。通过激烈的争论、探讨,组内达成共识,也可保留两种意见,选出发言代表。然后第二步进行组际交流,交流各小组的学习成果。汇报的学生代表本组,其他各组和教师共同分享小组成果,并试着解决疑问,用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

三、教师角色定位――合作者的角色

学生活动是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活动。因此,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以多种方式调动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情境中进行探索。如在九年级《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制度》一课教学时,我设计了以下活动。活动一:利用周日,学生和父母访谈,了解八十年代前后农村家庭生活的变化。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感受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了解百姓共享经济繁荣的成果。活动二:师生共同回顾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一些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给百姓生活带来的便利。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们才能够畅所欲言,理解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的不可磨灭的作用。而教师参与其中,及时的支持与肯定给了学生正面的导向,课堂气氛很活跃。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充当指导者、咨询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不少教学任务直接由学习小组来解决,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体现,把学习当成了乐趣,产生了求知的欲望,自然改变了以往思想品德课学生浑浑欲睡的课堂状况。

四、提高合作交往的技能

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中,学生进行合作技能的训练和培养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方面,我是这样指导学生的:首先根据不同学生的特长,进行不同的分工。比如在九年级第四单元主题探究活动中要求制作名片,为了使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我把志趣相投的学生分为一组,让他们共同制作。并且在分工时充分考虑组内每位学生的特长,有的负责设计版面,有的负责绘画,有的负责收集材料,有的负责书写。这样大家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不致于盲目行动,最终一无所获。其次,同学们在合作学习中,我还特别注意引导优等生善于发现和利用后进生的优点,平等对待他们,让他们也发挥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作用,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小组成员之间只有相互协调,彼此尊重对方的情感和劳动,才有利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相互尊重的气氛,也才能提高合作交往的技能。

实践表明,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富有创意的学习方式首先改革了课堂教学,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它重在生生间的学习合作,是通过集中小组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来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学习方法,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与合作精神提供了新的途径,只要教师组织恰当,氛围融洽,广大学生是喜欢在合作讨论的气氛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的。在合作式的小组学习活动中,学生学会了把自我融入于群体之中,小组的成员为了达成一个小组的学习目标而相互研究与探讨、相互启发与切磋、相互影响与带动,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在“知识共享”的情境中增强集体竞争意识、合作技能和创新精神,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释疑的能力,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从而必将从根本上转变传统学习方式中忽视人的能动性、自觉性与创造性的被动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以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作者单位系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丰乐镇初级中学校)

上一篇:浅谈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 下一篇:实施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