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非洲国家贫困的原因

时间:2022-09-11 12:15:11

浅谈非洲国家贫困的原因

摘要:非洲的贫困化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帮助非洲国家摆脱困境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历史、环境、社会、经济、国际体系等因素浅析非洲国家贫困的原因。

关键词:贫困非洲经济发展

1 非洲贫困现状

目前国际上对“贫困”没有统一的概念,但贫困国家的共同特点是人均收入低、平均寿命短、健康营养状况差、教育水平低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1990年人类发展报告》中首次提出“人类发展指数(HDI)”,使用预期寿命指数、教育指数、实际人均收入来衡量各国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53个非洲国家中有34个国家2011年的人类发展指数被评为“低”,全球排名后十位的国家全部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几乎没有一个非洲国家能够在食物上自给自足,3亿人口因为缺水而过着贫困的生活,全非洲一年的贸易总额约占全世界1%,整个大洲制造业所占GDP总量低于10%。

2 非洲贫困的原因

非洲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丰富,为何成为世界上最贫困地区,而且是贫困人口仍继续增加的唯一地区?原因主要由历史的、自然环境的、社会经济的、政治的、国际经济体系等多种因素共同造成,这些因素又互相影响使得非洲国家在脱贫道路上步履维艰。

2.1 历史原因 很多非洲国家在独立前是欧洲强国的殖民地,资源被掠夺、人民被剥削,固有的文化和被破坏,被迫接受陌生的法律和政治制度。经过500多年的殖民统治,经济单一、依赖宗主国,以生产农矿初级产品为主,社会经济长期处于落后和停滞状态。虽然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获得政治独立,但没有足够的能力、财力和适当的制度来实行自我管治,经济命脉仍然掌握在跨国公司和西方大国手中,让它们处于不利的管治和发展境况。非洲是世界上种族成分最复杂的地区,有30多个族系、2000多个部族;宗教无处不在,除了外来宗教,本土主流原始宗教在社会、文化生活占重要的地位。部族、教派、政党之间争权夺利,加上西方大国和非洲强国为一己私利进行挑拨,非洲国家政局不稳、内战不断,严重破坏经济发展所需的稳定环境,大大降低了经济恢复发展的可能性并导致更严重的贫困。

2.2 自然资源和环境恶化 非洲土地、矿产、石油、天然气、深林、渔业资源丰富,拥有53种重要的矿产,已探明石油和天然气分别占全世界总储量的9.5%和8.0%。落后的农业技术使土地的产出和人的生产力低;由于腐败,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如尼日利亚、刚果民主共和国,不能把资源转化为生产力或资本;国家经济命脉长期被西方国家控制,没能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殖民者和当今的跨国公司对非洲土地和矿产资源的野蛮开发,加上国际市场对木材的需求快速增长及非洲百姓缺乏燃料而过度砍伐森林,导致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干旱和荒漠化日趋严重。工业化、城市化和过度增长的人口也使环境恶化。水污染和缺水影响了渔业及与用水有关的经济活动,增加了提供安全用水的成本。空气污染造成的酸雨对森林和水资源的负面影响严重,表层肥沃土壤的流失将导致土地生产率降低,产量损失估计可达到50%,这种状况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尤其是安哥拉、加蓬、斯威士兰尤为严重。水土流失严重,还增加洪水的发生频率,增加修建水库和疏通河道的投入。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非洲约有3亿人口因为缺水而过着贫困的生活,专家预测,在未来的20多年,由于缺水非洲的粮食产量将减少23%,三分之一人口缺乏饮用水,二分之一人口因饮用不洁净水而染病,不洁净水、落后的卫生条件和气候变化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2011年人类发展报告》指出,由于环境因素如水污染和干旱等造成世界范围内有一半左右的儿童营养不良,从而形成贫困和生态破坏之间的永久性恶性循环。报告估计,在环境挑战情况下,到2050年全球变暖对粮食生产带来的影响以及污染的影响,南亚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平均人类发展指数将比不受影响的情况降低12%。

2.3 资本的匮乏 非洲国家人均收入低、储蓄率低、资本积累少,国家严重缺乏资金,以至于不能有效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改善公共教育,改善环境,购买新技术来更新现有的落后生产设施。它们往往依赖借外债来弥补资金的不足,41个重债穷国非洲占了33个,早在1999年,安哥拉外债占GDP高达334%,扎伊尔307%,赞比亚175%,毛里塔尼亚168%。近年来,外债的成本大于它所带来的好处,外债的成本随着债务的增加和累计的利息而增加,负债国面临巨大的还债压力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约束――承诺降低政府开支,特别是社会服务方面的开支,降低工资、开放市场。必需的投资资金不得不用于偿还债务,有些国家经济甚至出现负增长、人均消费持续下降。负债严重的非洲国家陷入了“贫困的恶性循环”:为了偿还债务减少了投资、投资减少减慢了经济增长,但快速的经济增长是摆脱债务的唯一出路。

2.4 人口与教育因素 非洲人口10亿,年平均增长率约2.3%。虽然人口的快速增长和总量的增加能提供大量的劳动力和扩大内需,但工人必须得到足够的培训和教育才能掌握到技能,才会操作机器和使用技术,这是提高一个国家产出的必需条件。然而,由于非洲人口大多数教育水平低、技能低,购买力低,人口增长未能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好处,反而增加了环境、粮食安全、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压力。

低入学率、高盲率、人均寿命短、健康营养状况差等因素降低了非洲国家的人力资本。2011年“低人类发展水平”组别的健康调整后的预期寿命是48岁,平均受教育年限是4.2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分别是45岁和4.5年,莫桑比克、尼日尔、布隆迪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甚至只有1.2年、1.4年和2.7年。正规教育被认为是提高技能和知识的基本手段,但在经济增长慢、债务增加、政府支出缩减的压力下,很多非洲国家在上20世纪80、90年代缩减了教育支出,人口多的家庭无法供所有的子女上学。非洲、亚洲、中东地区和拉丁美洲入学人数从1960年代的1.63亿上升到1990年代的4.40亿,但大部分是在小学阶段。非洲只有67%小学适龄儿童真正上学,2005-2010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成年人识字率仅为61.6%,2001-2010年中等教育总入学率为35.3%,高等教育5.9%;埃塞俄比亚、马里、乍得、尼日尔的成年人识字率不到30%,高等教育总入学率最低的尼日尔仅为1.4%。然而“高人类发展水平”组别上述比率分别是93.2%、90.4%和49.3% 。

在以农业为主的贫困国家,过快增长的人口不仅降低了人均收入,而且降低资源和土地的产出。如果人口和其他投入的增长比例一致,GDP有可能同步增长,但非洲国家投入到经济发展中的土地、资金和自然资源的增幅跟不上人口增长,而且教育的投入也跟不上,大部分非洲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率相对高,但由于GDP总量低,教育支出不足够改善人口素质。这样,GDP的增长被人口的增长抵消。

《2011年人类发展报告》指出,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教育方面的性别不平等、高产妇死亡率和高未成年人生育率给社会带来很大的损失(比率见下表)。受过教育的女性生产力会提高、就业参与度高、晚婚、少生优生,这些最终能减轻人口增长的压力、提高儿童的健康和营养状况,更多受过教育的妈妈将能提高后代的整体素质。所以,在教育上对女性的不平等抑制了贫困国家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2.5 经济和政治制度 制度和社会行为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因为制度影响生产成本、销售产品的能力、经济增长速度。世界银行的调查显示,过度限制经济活动的国家往往面临贫困,因为繁多的条例和规章制度容易造成公共服务效率低下,如办事时间长、成本高,最终会导致腐败、低生产力、低投资和较高失业率,因此这些国家很难摆脱贫困。一个非洲国家的政党少则几个、多则数百个,新成立的政党大多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绝大多数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没有安邦治国和惠民的策略。非洲国家的政党制度从独立初期的一党制到多党制再到一党制,一党制弊端多,容易滋生腐败,但多党制也会造成党派、部族之间的矛盾增加。各党派为争夺权利,不可能在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政党的政治作用。国家腐败严重的情况下,政府的执行力、监督力度通常都差,政府不能防止或阻止权力被滥用,从而影响经济环境和经济发展,不利于外资的流入。非洲不稳定的政局吓跑新的投资者,阻碍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们经济福利的改善,导致人们对政权的更大不满,从而使政局恶化。陷入政治不稳定的恶性循环会严重阻碍经济发展和减慢脱贫的步伐。

2.6 不公平的全球经济体系 非洲国家需要通过国际贸易来改善国内经济状况,但全球经济体系存在很多对它们不公平的制度和因素。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西方国家迫使非洲国家推行投资贸易自由化及产业私有化,私有化的产业包括电信、电力、矿产、金融、保险等重要经济行业,跨国公司通过收购股份、资本渗透等方式,削弱非洲国家的经济。以铜矿之国赞比亚为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终止贷款和援助迫使赞比亚的铜矿业列入私有化计划,1998年盅格鲁美利坚公司以7200万美元的低价购入,赞比亚90%的企业已经私有化,但国民没能从中受惠,而受益的是外国投资者。非洲国家在被殖民统治期间,按宗主国的消费需要,以生产农矿初级产品为主,逐渐形成了非洲国家主要生产农矿初级产品、发达国家生产工业制成品的国际分工体系,独立后它们以初级产品出口国身份融入国际贸易体系,工业制成品高度依赖进口。布隆迪、马达加斯加、阿尔及利亚等20多个非洲国家制成品进口占进口额的50%以上,这表明这些国家工业发展水平处于初级阶段,国民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弱,对国家的发展不利。其次,不平等交换为基础的国际贸易体系同样阻碍了非洲国家的发展,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在形式上是平等的,但经济秩序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制定的,它们通过对国际市场的垄断,压低农矿初级产品的价格、提高工业制成品的价格,来剥削发展中国家的资源与廉价劳动力。另外,很多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利益而设立了贸易壁垒,一些发达国家甚至不对非洲国家开放市场。非洲国家在农业和纺织品领域具有较大的生产成本优势,但贸易障碍使它们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在欧洲、北美和日本参与竞争。据估计,仅仅由于农业保护主义,非洲国家每年损失大约200亿美元的出口收入。

3 结语

摆脱“贫困的恶性循环”是很多非洲国家现在面临的重大挑战,长期处于贫困和不公平环境中的国家想摆脱困境是非常艰难的,需要巨大的推动力。2001年7月非盟的成立标志着非洲国家的全面合作,特别是在中明确地区经济一体化是主要目标之一。各国制定《减轻贫困策略报告》,制定各自发展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加强职业培训等规划,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国内、国际环境,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以摆脱贫困化的处境。

参考文献:

[1]Begg D,Economics[M].England,McGraw-Hill Education,2003.

[2]宋春英.非洲的贫困化与全球化[J].西亚非洲.2003年第3期:24-28.

[3]许孟水.浅谈当代非洲的发展及面临的问题[J].亚非纵横.2010

年第2期:22-28.

[4]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11年人类发展报告[R].2011年11月2日.hdr.省略.

上一篇:煤矿风井噪声治理 下一篇:对煤矿隐患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