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福镇生态乡镇建设现状及问题初探

时间:2022-09-11 11:31:35

光福镇生态乡镇建设现状及问题初探

光福镇位于江苏省苏州市西部,是一座傍在太湖边的半岛,素有“湖光山色,洞天福地”之美誉,是国务院公布的太湖风景名胜区13个景区之一。全镇总面积约62平方公里,下设7个行政村和3个社区居委会。

近年来,光福镇坚持生态立镇战略,依据自身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之路,注重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举,生态乡镇建设成效初显。

一、光福镇生态乡镇建设的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光福镇委、镇政府确定了以打造“中国美丽乡村”为基本建设目标的整体框架,把生态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镇领导经常深入乡村、部门调研生态建设工作情况,进行督促和指导。与此同时,镇生态办还将年度生态建设任务进行了层层分解,下发到全镇7个村和3个街道。

2.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光福镇坚持“政府推动、市场主导、企业带动、科技支撑、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一方面,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等传统农业,大棚面积已达1000余亩;另一方面,引导种植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白色、蓝色等各色梅花,面积约300余亩,成就了江南最著名的探梅胜地“香雪海景区”,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和采摘。此外,还着力引导农民采用塑料大棚方式种植生态草莓等经济作物,并形成一定规模。绿色农业的发展不仅为农民带来了经济收入,也为光福镇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3.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加强镇域工业企业的达标排放管理。光福镇工业发展立足于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走出了一条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高的具有光福特色的生态工业发展路子。大力发展科技产业园,通过抓投入、抓环境、抓招商,全力加快产业园建设,目前已初具规模。加强对镇域工业企业的达标排放管理,2012年环境监测结果表明,主要污染物的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烟尘排放量、工业粉尘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的工业污染治理达标率均为100%,有效地确保了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品牌产品奖励机制,促进镇域内企业的升级换代。2013年,镇域企业获得的专项资金达200余万元,企业专利专项奖励资金达100余万元。此外,对于获得国家级或省级名牌产品的企业,也分别给予了20万及5万元的奖励。

4.强化宣教手段,大幅提升镇域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光福镇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主体宣传报道为抓手,利用“四・二二”地球日、“五月第三周”科普宣传周、“六・五”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活动,开展环保知识咨询、生态知识有奖竞猜、发放环保知识普及读本等形式各异的宣传活动;大力实施“绿色环保下乡活动”,每年还定期组织环保志愿者开展生态“环太湖岛行”活动,通过他们在社会中起到好的宣传引导和带头示范的作用,全面提高了周边群众参与环保的意识。此外,光福镇还在下辖的7个村、3个街道中继续开展系列“创绿活动”,积极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家庭创建活动,使生态环保理念进一步向全镇覆盖。

二、光福镇生态乡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有些不到位,群众热情不是很高,农民作为生态文明村建设的主体意识还不够强。生态文明村建设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从根本上说,农民应该成为生态乡镇建设的主体,而不是附庸。但经过问卷调查,54.1%的群众认为生态乡镇建设要靠“上级拨款”,17.8%的人认为需要“主要靠自己行动”,21%的人认为需要“两方面共同努力”,7.1%的人认为“不清楚”。这表明,许多群众对于生态乡镇的建设缺乏自觉性、主动性,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较为严重,在新农村建设点上还存在政府包办代替的现象。

2.精神文明建设跟不上生态乡镇建设的需要。生态乡镇建设将使试点乡村的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外在环境与内在精神面貌的彻底更新。但目前的情况是,物质条件改善了不少,有些农民的思想观念却还停留在原有水平上,还没有适应新形势下的变化。一些村的群众集体主义思想缺乏,农村文化生活单调,科学文化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不讲卫生、不讲文明的行为也时有发生。

3.乡镇生态建设宣传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生态乡镇的建设,是近些年才提出的一个目标,前期规划引导有些缺乏,各村、社区的群众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上,思想意识中还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问卷调查中,有31.6%的群众认为建设生态乡镇“意义重大”,21.5%的居民认为“环境与自身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还有33.1%的群众说“不清楚,只要收入高些就行”,13.8%的人认为“无所谓”。

4.乡镇生态建设经费有限。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当前生态建设的资金主要靠上级拨款。如在2013年的“美丽乡村”环境整治中,省财政拨付资金为102万余元,市财政拨款为34万余元,两者合计约140万元,财力有限。因此,仅靠上级财力支援,环境整治时间将被拉长。

5.工作机制不够健全。生态乡镇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需要各方面协同努力。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两个方面的突出问题急需解决:一是在镇各级部门中,没有配置专门的负责该项任务的人员,专业人员尤其是从事理论工作的人员比较缺乏;二是在实际工作中,还没有成立一个专门的协调机构统筹各方力量,部门之间的联动、上下信息传递之间的互动和统一协调还做得不够,需要进一步充实和加强力量,强化协调和指导功能。

三、生态乡镇建设的建议

1.提高群众思想认识。要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营建良好的社会风气。这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生态乡镇建设的精神支撑和动力源泉。光福镇应在加强镇域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用社会主义新文化占领农村阵地。只有广大基层群众的思想觉悟提高了,乡镇的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进而推动生态乡镇建设。

2.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营造生态文化新乡镇。要积极导入科学文化、地域文化、特色文化、民间文化等内涵,使生态文化尽快实现自觉化、理念化等。要增强生态危机意识,重点整治生态旅游资源,充分利用光福镇的历史文化遗产,大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氛围,做好古生态、环太湖两篇文章。充分利用镇域内环太湖生态优势,打造苏州西部环太湖高端休闲地,做大、做强生态农业园区。

3.抓宣传,创浓厚生态型乡镇建设新氛围。要致力于抓好干群“生态发展”、“绿色观念”的理论学习活动。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讲座、宣传、论坛等活动,使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加深对创建新型生态乡镇的认识,引导社会力量深入研究和探讨建设环太湖光福生态乡镇、探索科学发展的思路、办法和举措,更加自觉地把科学发展、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使“绿色GDP”成为内在追求,使“绿色政绩观”自觉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内在一杆秤,“绿色生产观”成为广大企业的自觉发展方向,“绿色消费观”成为广大基层民众的自觉消费模式。

4.多方协调,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应充分认识到创建生态乡镇工作的重要性及紧迫性,定期开展生态乡镇创建吹风会及专项资金整治会,对生态乡镇建设试点进行统筹安排,将部门职能与生态乡镇建设目标任务有机结合,采取“市里下发一点、区里补贴一点、镇里自筹一点、社会各界资助一点、基层群众自发募捐一点”的方式,多方筹措创建资金,确保该项工作顺利进行。

5.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保障。应成立以镇主要领导担任正副职务的生态乡镇建设工作小组,自上而下推动生态乡镇建设的工作开展。负责指导、协助及督促全镇生态乡镇创建工作。各村及街道也应相应成立专门的工作队,由专人负责,监督、协调该项工作的推进。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光福镇财政所)

上一篇:邢台县财政局围绕“群众”做文章 下一篇:中国应对气候变化PPP融资模式的初步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