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群众文化特点剖析

时间:2022-09-11 10:37:11

新时期群众文化特点剖析

无论是哪个国家,何种社会制度,都离不开文化,离不开文化生活。但因社会制度、民族、风俗习惯、信仰的不同,其文化生活的表现形式和内容,都有着本质的区别。如何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文化,掌握和运用群众文化特点,是我们文化工作者的必修课。

群众文化是建立在以群众为基础的,以社会为内容的文化活动的具体表现。它包括文化行为、文化设施、文化活动场所等诸因素。所说的普遍性,就是说凡是有人的地方,都有文化内涵的延伸。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他们对文化生活的需要也日益强烈。

人们生活与居住的环境是群众文化的的基础。于是就形成了具有区域性特点的农村文化、城镇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企业文化、广场文化等。不论是哪种文化,都是为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而产生的,其目的是相同的。但因区域的不同,人们的文化水准不一样,各区域的文化生活又有其各自的特点。

群众文化群众参与,这是天经地义的。目前群众的参与意识已达到非常火爆的程度。人人为能得到展现自己文化才能的机会感到自豪。

任何艺术创作,都来源于生活,而群众最贴近生活,为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任何高雅艺术和精湛的作品,都可在群众文化中找到它的雏形和缩影。

一是群众文化的艺术门类逐年增多。人们已不满足唱唱歌、跳跳舞,或者说书讲故事。而是探索性地向多层次,高品位的文化方向发展。

二是群众文化的水平有所提高。由于群众文化的普及,群众文化已成为专业艺术团体的摇篮和后盾,没有群众文化就没有专业艺术团体的存在和发展。

三是群众文化活动的频率加快。近几年,群众文化呈滚雪球式发展,其队伍不断壮大。由农村推向城镇,又由城镇打入省、市及至国家。如农村乡镇典型的群众文化活动有“元宵之声音乐会”、“五四青年书画展”、“润河草艺术节”等;城镇典型的有“五一演唱会”、“八一军民联欢会”等,克山县为综合各地的文化活动,举办了每两年一届的“克山艺术节”、“少儿艺术节”几百人的大合唱,上百人的少儿乐团,上千人的表演令人振奋,气势恢宏,十分壮观。

群众文化对社会的积极作用很大。一部好的作品或是一首好的歌曲,可以教育一代人,成为一代人的精神支柱。在战争年代,文艺工作者利用战斗间隙和行军路上,用大竹板的形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好人好事,用以鼓舞战士的斗志,提高了战斗力;在和平建设时期,企业文化、社区文化等也都有凝聚力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

其次,群众文化对社会的稳定作用也很大。在群众中广泛开展各种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使群众在劳动过后的休闲时间有个去处,精神上有所寄托,人们就不会去赌博、打麻将、偷鸡摸狗,就会减少和抑制治安案件的发生。从而保证了社会的安定团结。

其三是群众文化对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文化与经济的作用是相互的,经济的高速发展会带动群众文化的发展,也就是说文化建设反映了经济的特征,同时经济也对文化建设产生促进和推动作用。经济对文化的作用是直接的,而文化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是间接的,是其他形式所不可代替的。如:“哈洽会”,齐齐哈尔的“观鹤节”,都是比较典型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实例。

群众文化虽然是自发的,具有很强的群众性,但其发展方向,发展过程,决不可盲目和随意。必须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方向向前发展,使群众文化能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要想达到这一目标,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各地方政府要关心、支持群众文化的发展,为各项群众文化活动“开绿灯”。尤其在解决群众文化设备、设施等方面,要舍得投入,保证当地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正常开展。二是各地群众文化主管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艺术节、音乐节、美术展览、征文活动等,使群众在竞争中得到提高。三是各级文艺辅导员,要经常深入到群众中去,除指导群众在一招一式上的提高外,更主要的是要创作和引进一些集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文艺作品,使群众文化有一定的遵循。

上一篇:国内首次GRI认证培训在京成功举行 下一篇: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全新企业管理模式与旧模式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