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考理综(物理)试题整体特征探究

时间:2022-09-11 10:35:03

广东高考理综(物理)试题整体特征探究

一、试题整体评价

经过多年来的积淀,广东高考物理命题坚持“以考查能力为主导,以考查基础为主体”,逐步奠定了立足基础、突出能力的命题理念.2013年高考理科综合(物理)试题(以下简称“13广东试题”)无论是检验对物理概念的认识、理解,还是考查物理规律在物理事件中的应用以及思维方法在物理过程中的运用,其命题思想传承之中彰显新意,许多环节独具匠心,反映出诸多方面的突破和强烈的创新气息.“13广东试题”对促进中学物理教学、推动新课程的实施,再次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二、试题特点评析

1. 试题的传承特点。

(1)文字设置仍然保持简明扼要的风格。

“13广东试题”题干表述都经过精心斟酌,总字符数大约只有1900个(不含图片、图像),其中选择题的题干表述更为简洁,所有选择题题干文字均不超过两行,命题严格控制了应试阅读量,比较切合广东考生的实际情况.

(2)应用题型再次显示举足轻重的地位。

“13广东试题”的应用题选材主题鲜明、图文并茂,最大限度减少了边缘信息对考生思考的干扰,直接检验考生能否对实际情景进行分析、判断,“透过现象看本质”,准确地抽象出物理模型.像第13题要求考生能将起飞前在航空母舰上滑行抽象为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5题结合喷墨打印机工作时墨汁微滴运动,要求考生能将其抽象为类平抛运动;第18题要求喷水筒内气体和打气筒内气体合为一体,能建立理想气体的等温变化模型;第19题要求考生将游乐场上滑行的小孩处理为质点,对比分析质点在凸型轨道、凹型轨道上运动物理量.

本题设置为定值电阻的测量,但与传统的电路实验没有直接联系,并非将教科书上原有方案生搬硬套就可解决该实验原理、实验技能等,而是要学过的电阻并联规律、欧姆定律、图象处理方法及相关数学知识融会贯通地应用才能解决问题.

(4)考点确定更加突出主干的配置

由表(一)数据以及其统计数据可看出:“13广东试题”对主干内容考查的比例占绝对的主导地位.无论是选择题还是计算(论述)题都坚持突出主干、强调重点.

①“13广东试题”全卷力学部分47分、电学部分41分,力电总分值与物理科总分的比例高达88%,使得对主干内容考查得以保证;

②考纲定位为Ⅱ级考点的覆盖率(77.8%)比Ⅰ级考点的覆盖率(22.9%)要高得多,这是近四年高考对主干内容考查力度最大的一次.

③“13广东试题”的选择题设置中,为突出主干内容作了三个方面的努力.一是减少一道热学题,使得力、电内容命题空间更大;除第13题四个选项都考查“最小速度”外,其余所有选择题的四个选项都彼此独立设置内容,从不同侧面、不同方向进行全面考查,有效地达到增加考点覆盖率的目标;三是除考查热学、原子核物理内容外,其余各选择题都主要面向Ⅱ级考查,更强有力地增加对主干内容的考查.

2. 试题

(1)试题的解答运算要求比往年有所调整。

从表(二)看,“13广东试题”涉及计算的试题是近几年中题量最多的一年,在第34题、第36题解答中,不仅要求进行数字计算,而且还安排了原创数学图像问题.另外,“13广东试题”的第14题、第15题、第21题、第35题等还较多涉及符号运算.如此设置,或显示提高当今高考对“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考查要求的新信号.

(2)试题的能力考查角度比往年更加丰富。

广东物理高考命题追求考查学科能力可谓始终不渝,而且考查角度、立意方向层出不穷.“13广东试题”不仅努力追求和体现情景过程的综合性,而且凸现命题立意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探究性、思维方法的多元性等元素.像第14题以卫星围绕中心团体运行为题材,考查卫星圆周运动学物理量,命题出奇不意地设置甲、乙两卫星围绕质量不同的两种天体运行,要求考生能避免生搬硬套、直接运用“二级结论”计算,能根据形成知识的来龙去脉解答;第35题考查了“板、块”运动过程及临界状态问题.

评析:正如大家期望的一样,本题设置为“组合”题.,将楞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效电路、欧姆定律以及二极管相关知识有机地衔接和综合,命题很好地体现物理知识的系统特点和本质联系.本题精彩之处还在于进行了以下的突破.

(1)首先,本题通过两种途径考查获取信息、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一是安排了高考不作要求的“二极管”新情景内容,要求考生能解读、理解题给“电路中的P是加上一定正向电压才能导通的电子元件”信息;另外,试题还要求能从图象获取图线斜率、坐标值等信息并根据物理规律分析其意义,其内容新颖、角度巧妙.信息解读题使得能力的考查锦上添花.

(2)其次,本题还对考生思维方法的多元性进行了有效考查.解答中,要求考生能将图6中圆盘转动方向与图7中横轴正、负轴坐标值相对应.当图7中角速度时,对应图6中金属盘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电路中电阻和二极管均有电流流过;当图7中角速度时,对应图6中金属盘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电路中电流通过电阻而不通过二极管.综合试题将考查“讨论”问题在预料之中,但将圆盘转动方向变化与二极管通电变化、物理图线坐标值(正、负值)联系在一起,实属出其不意.

三、2014年高考物理备考建议

1. 重视基础应决定不移。

“重视基本知识,重视基本技能、重视基本方法”,既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又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既是命题专家组的期望的预期目标,也会顺应绝大多数普通高中师生的期待.从实际情况看,合理安排选择题和实验题的基础内容的比例,并适当调整其难度,既有利于大部分考生的“过关”,又有利于优秀考生在冲刺阶段发挥出应有水平.从阅卷成绩看,虽然“13广东试题”选择题略为偏难,但高三师生在新一轮的理综(物理)备考中,仍须“教最基础的、讲最通识的、做最经典的”,毫不动摇地落实“抓基务本”环节.

2. 培养能力应全面落实。

全面考查学科能力一直是广东高考理综(物理)命题的非常重要目标,而且近几年针对能力的考查形式不断调整和突破.在备考中,一方面对常规热点稳打稳扎,如培养建模能力、类比力学三大方法的运用、熟练处理多种运动形式或多个模块内容的综合;另一方面还须从选材的创新性、时代性、实践性、探究性、开放性,以及学科思维方法的角度进一步拓展,如熟练分析渐变过程及临界状态、针对物理现象进行多种情景讨论等等,不断地发现新型题材、挖掘思维方法,提升学科能力,适应高考不断追求的选拔要求。

(作者单位:广东实验中学)

责任编校 李平安

上一篇:Off the Wagon 下一篇:任轶颈散文二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