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发展方式 推动跨越提升

时间:2022-09-11 08:51:21

转变发展方式 推动跨越提升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发展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深刻变革,是破解现实难题、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南京市江宁区坚持把转变发展方式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举措,下大力气调结构、抓创新、促转型,努力走出了一条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发展之路。

一、以打造现代产业体系为龙头,在调优产业结构中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坚持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作为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按照调高调优调强的取向,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倾力打造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2+3+5”产业体系,促进主导产业集群式发展、新兴产业跨越式发展、现代服务业倍增式发展。一是做大做强两大主导产业。瞄准千亿级目标、立足高端化发展,着力提高汽车制造和电子信息两大产业发展能级。汽车制造产业在“龙头引领、产业补链、配套跟进”战略带动下,已集聚上海大众第四工厂、长安福特马自达等整车企业和150多家配套企业,形成了较为齐全的产业链。注重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发展了更先进、高端化的汽车新品。新马自达3轿车已经批量生产,上海大众B级车即将投产,今年整车产量将达到35万辆以上。电子信息产业抢抓3G发展市场,围绕无线移动通信和平板显示两个重点,依托300多家中外高科技企业,加快向价值链高端攀升,以较完整的产品链抢占市场制高点。目前,华宝、英华达为代表的手机生产占到世界产能的8%左右,正加快建设全球最大的中小尺寸液晶面板生产基地。二是培育壮大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把智能电网与电力自动化、新能源、航空产业作为引领产业转型的战略重点,全力推动新兴产业规模扩张,加快构筑先发优势。智能电网与电力自动化产业以部级电力自动化特色产业基地为依托,汇集了60多家企业,形成了从输变电、继电保护到电厂电网监控、电力终端的整套设备生产体系,继电保护、变电站自动化等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新能源产业突出抓住风电和光伏两个关键,着力完善产业链,加快建设部级可再生能源特色产业基地,在风电设备制造和太阳能电池生产上都具有了较强技术优势和较大产业规模。光伏产业正在加快形成从晶体硅拉棒、切片、太阳能电池片生产、组件封装到并网发电工程的产业链条,风电变速齿轮箱的产量已位居世界第一。航空产业依托原有良好基础,借助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禄口国际机场的独特优势以及国家发展大飞机的机遇,正蓬勃兴起,总投资60亿元的中航轻型动力产业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已开工建设。随着开放3000米以下低空空域被提上国务院议事日程,将为我们进一步发展以无人机、直升机等为代表的通用航空产业提供更大的空间。三是加快发展五大现代服务业。积极抢抓国际服务业向国内转移的机遇,依托区位、产业、科技、开放等优势,大力发展软件与服务外包、物流、旅游、高端商贸、文化创意产业,重点加快吉山软件基地、服务外包示范区、四大物流集聚区等一批服务业优质载体建设,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目前,全区拥有各类软件企业185家,初步建立了通讯类、管理型等嵌入式软件为代表的产品体系,集聚了中国邮政航空速递物流集散中心、南京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等一批部级、省级龙头物流企业,软件销售收入和物流业务收入今年均可突破200亿元。以汤山温泉、春牛首等为代表的旅游产品。已形成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品牌,近两年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呈现爆发式增长。服务业成为了江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二、以推进科技创新为动力,在增创核心优势中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江宁立足提高竞争力、抢占制高点,着力在构建区域创新体系上狠下功夫,为创新型经济发展提供了持续动力。一是深化政产学研金合作。积极支持区内企业和高校院所结成战略联盟、开展创新活动,早在3年前就建立驻区高校与政府、企业共同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推动产学研紧密合作。完善政府引导的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财政科技投入每年在1亿元以上,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助推科技创新创业。近3年实施高水平产学研合作项目190个以上,新企、泉峰等7家总规模10亿元以上的风创投基金,已向区内近20家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今年,拥有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从美国归来的李小南博士,在地方政府牵线搭桥下,与南京高速齿轮厂开展合作,从企业获得了4000万元项目启动资金。在江宁已经形成了“政府搭建平台、企业与高校院所深入对接、金融机构提供支持”的良性合作模式。二是突出强化企业自主创新。引导和鼓励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设立研发机构、引进研发人员、开展研发活动,大力培育拥有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11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58%,分别高出全省、全市27.9个和16.9个百分点。300多家科技型企业自建和合作共建各类研发中心近200家,成立博士后及院士工作站33家,企业真正成为创新活动的主体和成果应用的主体。三是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以“人才工程推进年”为抓手,围绕建设人才高地,面向海内外大力实施“千百十”高层次人才引进五年计划,加快引进领军人才、拔尖人才特别是创新创业团队。“千”就是向各类创新创业人才发放1000张服务绿卡,“百”就是引进100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十”就是每年优选10名领军人才给予重点扶持,着力以高素质人才支撑创新型产业发展。目前已有19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进驻江宁,4人人选省“双创”引进计划。开发超级隔音建材的陈天蛋博士、从事国际生物医药技术服务外包的章方良博士等行业领军人物的落户,产生了“一个人才带动一个项目甚至一个产业”的巨大效应。四是大力推进十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强与中科院、清华、北大、香港科技大、南大、东大等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加快建设中国“无线谷”、清华启迪科技园、北科产学研基地、中科院研发基地等十大创新载体,以高端平台吸纳集聚各类创新要素,着力打造技术研发、科技孵化和成果产业化的新增长点。五是优化创新创业服务环境。着力完善扶持创新创业的各项政策,畅通人才服务“绿色通道”,从资金、工作、生活等方面为各类人才提供全方位的长效保障,切实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重点对引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落实好“三个100”政策,即:提供10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100平方米工作场所和100平方米公寓住房。通过一流服务环境的营造,在江宁形成了各类人才近悦远来的浓郁氛围。

三、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根本,在强化组织保障中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能否完成转变发展方式的各项任务,关键靠人才、靠干部。我们始终把建设一支素质高、执行力强的干部人才团队作为一项战略举措来抓。一是深入开展干部培训,打造“三宽型”干部。积极采取中心组学习、集中培训、高层讲座、在职自学“四位一体”学习模式,大力实施公务员“5+X”培训工程,先后举办公共服务与管理、现代服务业、城乡规划与管理等一系列专题培训班,并选派优秀干部赴境外培训。积极加强与著名高校及省市委党校合作,每年以“周末课堂”等形式,邀请200名以上专家教授进行授课,不断拓宽广大干部的眼界、思路和胸襟,使其真正成为引领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行家里手”。截至目前,全区所有区管干部都通过了新一轮轮训。二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把合适的人选到关键岗位。坚持用转变发展方式的实绩评价和使用干部,切实构筑有科学发展能力者上、无科学发展能力者让、阻碍科学发展者下的用人环境,真正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放在发展一线的关键岗位上。引导各级干部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打造了一支能够担当科学发展重任的领导干部团队。三是明确科学考核导向,激发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积极性。健全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干部考核体系,重点考核发展的水平、质量、效益和结构,考核GDP的含金量、资源利用效率和发展的协调性,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进一步调动干部抓产业转型、科技创新、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积极性,真正使转变发展方式成为各级干部的共识和行动。

上一篇:市民素质是城市之魂 下一篇:全力实施江苏服务业提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