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六法”

时间:2022-09-11 07:26:29

历史课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六法”

一、探索识记具体知识点、概念的便捷途径

知识获取的迅捷性、记忆的持久性和再认再现的准确性,是学习效率的首要体现。每一个知识点、概念都有其不同的记忆方法,发现并掌握其规律,合理加工处理知识信息,探究便捷的记忆技巧,有利于提高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效率。一方面,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技巧,供学生借鉴;另一方面,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能举一反三,化抽象记忆为形象记忆,针对不同的识记对象,探索最佳的识记技巧,并相互交流和促进。

二、探索概要掌握某一部分知识内容的基本要领

重大历史事件往往包括背景、经过、影响几大段的复杂内容,学生靠死记硬背,效率低下。这就需要化复杂为简单,通过信息的加工重组,提取记忆要素,便于学生的记忆。

三、探索系统掌握历史学科知识的方法

历史的每一部分内容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完整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学生在学习中,要把零散的知识纳入知识体系,进行系统的掌握。一是掌握专题线索,如政治、经济、文化各大专题,在大专题下又可分为若干个小专题,如政治专题下的政局、制度、政体、政策、阶级、民族、对外关系等;经济专题下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文化专题下的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各方面等。二是掌握历史阶段特征,要从政治、经济、文化涉及的诸方面进行抽象地概括和掌握。学生可参照相关辅导材料中对知识体系的概括,结合自己学习特点进一步加工改良,用“集合”的方法,确定层次和隶属关系,探索出系统掌握历史学科知识的最佳方法。

四、深入探究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首先是历史原因的探索,从直接原因到主要原因、根本原因,从主观原因到客观原因,从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探索和分析原因。其次,由表象深入探索事物的属性和本质,理解其本质含义。在此基础上,综合各方面因素,总结出历史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如,辛亥革命失败的直接原因是袁世凯篡夺,主要原因包括革命党人的妥协等方面,根本原因则可以推给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的社会性质,它决定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从革命的特点,可以分析革命属于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革命的失败,又可以得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这一规律性的结论。

五、积极开拓学科内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

对历史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能力,是学生建构完整历史学科知识体系的关键,也是高考命题能力测试的重点。因此,在学习中要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对比和综合。在横向联系上,可寻找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区域或不同方面历史事物之间的联系,分析其相互作用和影响,并进一步归纳出这一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在纵向联系上,可寻找同一大专题或小专题所属的各时期中外历史相关内容进行联系综合,分析其相互关系,比较其异同点,分析其异同的原因、影响,并尝试将各部分知识迁移重组,形成专题线索,以此提高综合归纳概括能力。

近年来的高考历史试题,特别注重考查学生对历史阶段特征、历史发展规律和基本线索的把握以及对宏观历史的认识,要求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内涵,强调再认、再现的系统性、完整性和透彻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突出教学内容的整体结构,强调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努力让学生掌握系统的而非零碎的历史知识。其关键在于要确立历史知识结构的纵横联系,即所谓的“立体知识教学”。

历史知识的纵向联系,是指历史发展的前后联系。历史经历世代交替的链式结构发展,把握纵向线索,就能贯通来龙去脉,明确趋势归宿,揭示变化规律。而历史知识的横向联系,是指历史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它包含了共性与个性、本质与现象、普遍与特殊等历史范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知识的纵横联系,形成完整的、立体的知识树。这样,学生就能非常清晰地把握事物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就能从深度和广度的层次上认识事件之间的本质和结果。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当前中学历史教学和搞好素质教育的重大课题。而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是在学习、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

六、探索跨学科知识的渗透和联系

重视跨学科知识的渗透和跨学科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趋势,也是近年来高考能力考查的重点和趋势。在教学中,应注意指导学生以正在学习的内容为立足点,联系其它学科中与之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或对比,从多学科的角度更为完整地理解掌握知识,并能运用综合知识解答相关问题。

上一篇: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学习方法 下一篇:历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