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9-11 06:53:56

浅析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舞弊、资产流失等事件的逐年增加,务必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以确保事业单位能够顺利地为社会服务。文章在分析事业单位内控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内控制度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同时对如何完善内控制度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制度 对策 建议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活动是在行政事务管理的实践中创造的,并经内部审计人员进行总结而逐步完善的自我监督和自行调整体系。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财政经费的基本支出缺乏有效控制

专项经费必须按照核定的项目专款专用,不得移用、挪用,逐步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和预算绩效评价制度。加强对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缴费的管理。单位在调整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缴费额时,必须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才能报有关部门批准。未经市级机关会计核算中心审核的,核算中心可以中止办理托收;不纳入会计核算中心的单位,超出核定数部分不得列支。单位的支出预算核定后,包干年度内不做调整,增人不增支,减人不减支。单位一般性增支要在年初核定的预算内自行消化,彻底改变“一年预算,预算一年”的现象。各部门单位要加强经费核算和财务管理,制定分级定额包干和限额控制等支出管理办法,健全经费审批程序。

2.固定资产管理比较薄弱

由于财政预决算的约束软化,财权分散,政府收入结构不合理,由财政集中控制的以税收为主体的收入占整个政府性收入比重较低,各单位部门自行控制的预算外收入(非税收入)则较高,各级财政内收入非集中的状况,使得本该纳入财政预算统一管理的各单位固定资产购建,呈现出明显的“单位制度”的特色,由于缺失了对固定资产进行统一(较全面的)预决算这样一个重要的部分,集中的科学规范的财政预决算很难实现,现行的财政预决算不能反映整个政府的收支情况,固定资产购建条块分割,苦乐不均,资源配置不合理。目前地方财政及部门因购建固定资产引起的负债困境的主要原因是,事权超出了应有的范围,对支出缺乏应有的控制,以及应有的事权超出了实际财力的范围,出现地方财政支出的溢出现象,同时为吃饭财政所困。

3.岗位设置不够合理

实行和完善内部控制,首先要从本单位的组织结构开始,主要包括:确定单位的组织形式,明确相关的管理职能和报告关系,以及为每个组织单位内部划分责任权限。根据内部控制的要求,单位在确定和完善组织结构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将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紧密结合。不同类别、不同等级的岗位与岗位工资一一对应,依据岗位管理、岗位聘用等实行绩效工资。

5.预算控制比较薄弱

随着部门预算改革的推进,预算控制得到了一定程度加强,但仍较薄弱。主要表现为:一是最高管理层不重视,缺乏必要的预算管理机制。单位预算是全方位的,但相当多的部门负责人,没有认识到预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为预算编制可有可无,即便有预算,也不按预算执行,预算成为应付工作的形式。二是预算编制还比较粗糙。目前部门预算的编制一般仍根据财政下达数、上年收支实绩、预算单位自身的特点和业务进行核定,大部分都还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预算支出达不到逐笔进行核定的要求。三是预算刚性不够。预算的计划性、科学性不强,资金使用缺乏预见性,削弱了预算的约束控制力。

二、强化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1.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内部控制是机关事业单位的一项综合性管理活动,涉及组织、人事和财务管理等多方面。在我国现行体制下,如何协调好机关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是能否实现内部控制的重要因素。因此,一方面财政、审计、人民银行、纪检等部门应加强联系和协调;另一方面要实现对机关事业单位内部的有效管理也需要组织、人事部门的参与和配合。一般而言,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健全的机构;二是内部各机构间、各经办人员间的科学分工与牵制。目前,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必须解决两个问题:设立内部控制机构;推行职务不兼容制度,杜绝管理人员交叉任职。

2.强化内部控制的意识

会计系统的有效运行离不开一个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内部控制是单位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内部控制制度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才能提高会计的分析决策能力,为管理者提供所需的经济信息,更好地实现其管理和决策的职能;才能防止浪费和舞弊行为,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才能建立科学的岗位责任制,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强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及管理人员素质;才能利于审计及其他部门开展工作,推动现代审计的发展;才能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增强各种信息输出和财务报告的可信度、可靠性。

3.完善全面预算控制

全面预算管理是实现经营目标、内部资源配置的效用最大化的有效手段。通过实施预算管理,可以使整个企业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竞争中有所保障,科学合理地对单位内部财务进行预算管理,能使效率大大提升,也使得效益事半功倍。内部控制是财务管理的中枢神经系统,能够合理保证经营管理活动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效果性。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编制、执行等各环节的管理,明确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和执行程序,需要调整预算项目,应及时采取调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

4.事业单位应大力推行内部控制审计

内部控制是企业有效组织经营,进行管理及各项经济业务有序开展的必要保证。内部审计通过对内部控制进行测试,可以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遵循性和有效性,能针对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及时提出相应改进建议,促使企业以合理的成本促进有效控制,达到改善企业内部经营状况的目的。内部审计在当前企业转机建制过程中,应抓住时机,认真总结经验,研究和探讨审计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拓宽视野,尽快消除旧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跳出常规的财务收支审计局限,向经济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管理审计领域进一步延伸。

内部控制是单位内部的一项管理措施,但它的建立、实施需要外部的推动、督促。事业单位要根据其具体情况,按照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原则,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要严格按照内部控制制度办事,才能确保国有财产的安全,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完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静.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往来挂账的思考[J]. 商场现代化. 2005.(03)

[2]. 孙艳霞. 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7.(08)

[3]. 高丽霞.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J]. 发展研究. 2006.(12)

[4]. 李小青. 如何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J]. 会计之友(下旬刊). 2007.(12)

[5]. 刘宗坤.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浅探[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10)

上一篇:从统计管理体制看统计数据失真的根源 下一篇:基层审计机关在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中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