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时间:2022-09-11 06:14:40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山东省茌平县第二中学 252111)

【摘要】新教材从理念、目标、形式到知识内容都较以往有了显著的不同,这就需要广大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琢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掌握和合理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到实践教学中去,以此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218-01

新课标要求高中数学课程教学活动要具备相当程度的开放性和创新性,作为一线教师就要结合这一教育改革背景,最大化的开发出现有教育资源,并能准确预见教学活动发展方向,掌握不同教学模式的教学规律,以这种开放性和创新性来推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做一简要论述。

一、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探究式课堂的特点是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从而慢慢掌握新的数学知识。探究式教学与传统的接受式教学和训练式教学相比,其突出的特点便是其具有问题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教师要学会抓住这一特点,把学生置身于开放、动态的学习环境中,不断的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为此,首先就是要确定好探究课题的原则,即,首先是适应性原则。学生是研究课题的研究者和解决者,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角,因此,研究课题的选择要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相适应,太难或太容易的问题都不宜作为课题让学生研究,选题时要充分利用学生所学知识。其次是问题性原则。在选择课题时,要呈现给学生一个需要学习和探究的数学问题,这种问题往往是一些背景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数学建模去解决。再次是实践性原则。数学探究性学习就是要使学生在解决探究课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二、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的指导思想就是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数学活动的过程及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一种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智力参与,具有一定的暗示性而且启发的措施丰富多样。通过问题的铺垫来降低难度,如“已知函数y=lg(x2-nx+4)的值域为M,求n的取值范围”,设计这一教学片段:首先是问学生,要使函数y=lg x的值域是M,自变量x应该满足什么条件?接着函数y=lg(x2),y=lg(x2-1)的值域分别是什么?那么要使函数y=lg(x2-b)的值域是M,b应该满足什么条件?能用图像解释吗?通过问题由简单到负责难度的逐渐递增,直至问题最终得以解决。此外,还可以通过联想产生启发。如,已知等差数列{an}中,aD1=1,a3=4,求a50;一条线段上取n(n∈N)个点,连同线段的两个端点共n+4个点,记以其中任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条数为bn,求bn。这样将第二个问题的解决方式就可以与第一个问题进行联想对比,从而很容易解决出其中的答案。

三、问题引导式教学

求知欲是让学生思考研究问题的内在动力,学生的求知欲越高,他们的主动探索精神越强,就能主动积极进行思维,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在教学中学会采用激疑、悬念、讨论等多种途径,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以帮助学生走出思维低谷。例如,对于y=a(-x2+2x+5)写出它的值域以及单调区间,初学者或许比较为难,实际上y=-x2+2x+5这个函数,大家都知道它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 a〈0时,开口向下,以x=1为对称轴,当x从-∞1时,y随 x的增大而增大。当x从1+∞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少。对于求函数值域,从图象上把握或者把y=-x2+2x+5变形为y=-(x-1)2+6,就可以得到,当x=1,y具有最大值6。可见,在真正理解掌握知识的前提下,就能够化知识为能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四、分层式教学

在具体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 要秉持“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思想,但现实中学生的成绩差异是不可避免的,这就要教师适时调整课程设置,做到课堂讲授内容分层次, 课后练习分层次, 考试内容分层次。要有目的布置题目,给压力, 尽量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对成绩差一点的学生, 教师要在基础课的基础上适量增加提高性内容,以促进其知识的加深和拓宽,多练习,多批改, 集中进行训练,巩固基础内容。再次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样就可以改变只抓少数尖子生的做法, 使面向全体学生, 因材施教, 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得到了落实。增强了教学工作的针对性, 使学生各取所需, 学有所得。从而激发了全体学生奋发向上的自信心, 并对促进学生形成乐观、顽强的心理品质起到了积极作用。

以上这四种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学模式,是紧扣新教材特点以及符合学生知识和能力储备现状的现实需要。总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贯穿到数学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去。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促进学生有效地建构数学学认知结构是数学学课堂改革的基本思路。

参考文献

[1]刘利民,黄小玲.高中数学研究式教学模式【J】数学教育学报,2002,11(2):74-76

[2]胡友洲.高中数学研究式教学模式【J】读与写杂志,2008,5(5):84-85

[3]李康海.高中数学主动探究学习教学案例及分析【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4,(30):22-24

上一篇:谈汉语句子的英译 下一篇:小学语文快乐课堂教学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