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引入做空交易机制分析

时间:2022-09-11 06:13:20

中国股市引入做空交易机制分析

摘要:引入做空机制是完善中国资本市场机制的需要,具有降低股市波动性、提高市场流动性和价格发现的功能。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业务的开展标志着中国股市有了做空机制,并且得到了一定发展,但仍存在缺点和不足。做空交易的风险不容忽视,管理当局要完善监管体系,维护中国股市的稳定。

关键词:做空机制;股市;监管一直以来不管是国际上还是国内投资人士呼吁中国股市引入做空机制的呼声都很高,2010年也终于迎来了酝酿已久的融资融券业务和股指期货业务的开展,分析做空机制在股票市场中的功能及其带来的风险对投资者更科学的进行投资以及管理当局的监管有重要意

一、做空机制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1、降低股票市场波动性

缺少做空机制的股票市场中,投资者为了获利往往跟随市场中的“庄家”买入价格上涨的股票即所谓的羊群效应,加上市场中的投机者也会引导投资者追逐上涨的股票,导致股票非理性飞涨。引入做空机制以后,理性投资者就可以采取卖空的策略获利,同时卖空增加了股票供应量,如此一来,在股价非理性上涨的过程中就会存在理性的打压力量,避免股价爆涨。

2、提高市场流动性首先,卖空的行为增加股市中股票的供应量,扩大股票的交易规模提高交易效率;其次,在存在做市商制度下,允许卖空使得做市商的成本大大降低,而且可交易的空间也加大,增强了其维持市场流动性的能力;第三,由于做空机制的保证金制度,投资者仅需要少量资金就可以进行交易,降低了交易成本,客观上有利于提高市场的流动性。

3、价格发现功能

缺少做空机制的市场中投资者只能通过售出已持有的股票来表达对股票看跌的预期,而未持有的投资者则无法表达该信息,而在允许卖空的前提下,投资者可以介入股票卖出,同样,当投资者预期某一股票价格将要上涨时而又没有充足的资金时通过融资来购入股票,向市场中释放该股票的利好信息,从这一方面来看做空机制的价格发现功能可以通过充分反映买卖双方的信息来实现。

二、做空机制在我国股市中的发展

第一阶段法律障碍的逐渐清除

早在1990年,中国股市成立之初,股市发展很不稳定,某些证券服务网点曾经向客户办理类似融资融券的业务,但后来1998年的《证券法》颁布明确禁止做空,终结了此类业务的存在。2005年的新版《证券法》解除了金融资产必须“银货两讫”的规定,让投资者看到了股市引入做空机制的曙光。

第二阶段引入做空机制前的制度建设和市场准备

2006年2月中国证监会提出将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作为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配套措施,并逐渐颁布《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和《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内部控制指引》,相关部门也开始出台实施细则和自律规范。对融资融券试点证券公司的资格条件、业务合同、信用证券账户、担保比例、逐日盯市等事项作了具体规定。

第三阶段融资融券业务和股指期货业务正式开展

2010年,中国证监会对外正式宣布:国务院已原则同意开展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2010年2月20日,中国证监会证监会宣布正式批复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和业务规则,至此股指期货市场的主要制度已全部。融资融券业务和股指期货业务的开展,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单边做多的交易制度缺陷的消除。

三、做空交易风险及监管措施

(一)做空交易中的几种主要风险

1、投资者面临的逼空风险

以卖空交易为例,投资者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从市场中买入股票归还给为其融券的券商,甚至在到期日之前,如果券商要求提出股票,投资者也不得不从市场中买回他已卖出的股票,如果该股票流动性强,且市场中价格适中,投资者还能避免损失,但若该股票流动性差,或者市场中的多头集中力量试图挤出卖空者,使股价处于高位,这时投资者就不得不付出高昂的代价买入股票,导致巨大的损失。尤其在我国庄家炒作严重的股市中,该风险更容易发生。

2、做空交易中证券公司面临的风险

保证金制度的杠杆效应使得投资者获利增加的同时也增大了风险,也符合高收益高风险的一般投资规律。投资者在合约到期时,以卖空为例,如果不能买到目标股票就会使证券公司面临风险,或者由于投资者判断失误,预期价格下跌的股票结果价格大幅上涨时,投资者无法追加保证金,也会使证券公司面临风险。

3、证券公司在做空交易中的“裸卖空”风险

由于卖空交易为证券公司带来了新的利润来源,开拓了证券公司的业务渠道,为了获取为投资者融资融券的收益,证券公司可能私自将客户的证券借给投资者,在将来投资者违约或损失巨大时风险转为由证券公司的客户承担,使得该客户受到无辜的损失。

(二)管理当局对做空机制的风险监管措施

首先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明确规定证券金融机构进行卖空交易中介的资格条件,防止证券金融机构“裸卖空”侵占客户的利益。其次是根据市场行情严格调整初始保证金率和维持保证金率。最后是坚持可供融资融券的抵押证券的优质性,尤其是在我国市场化水平还较低的实情下,更应严格规定可供抵押的证券。股市的稳定发展离不开做多机制和做空机制的协调,在股市引入做空机制初期,投资者一方面要学会利用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等工具规避风险获取利润,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做空机制本身的风险,理智的进行投资。管理当局要坚持对做空交易风险的监管,保证股市的健康稳定发展。(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参考文献

[1]贺显南.中国股票市场做空机制初探[J].上海金融,2001(1):P30-31

[2]张梅,蔡雪雄.证券做空机制与风险监管[J].南京社会科学,2011(1):P49-53

[3]陈为涛,肖慧超.我国股票市场引入做空机制的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P41-43

上一篇:江西省信用现状浅析 下一篇:我国发展环境责任保险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