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和发展农机跨区作业模式的思考

时间:2022-09-11 06:10:56

完善和发展农机跨区作业模式的思考

摘 要:从我国农机跨区作业模式形成的背景出发,指出该模式具有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解决农户小规模经营与机械化大生产的矛盾、确保农业丰产又丰收、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促进农机服务产业发展、加快农机新技术和新机具推广的作用。

关键词:农机跨区作业;农机合作组织;模式

1 农机跨区作业模式形成的背景及作用

1.1 提高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总体呈现出“三快三慢”的趋势:平原地区快、丘陵山区慢;东部北方快、西部南方慢;旱地快、水田慢。随着中央购机补贴政策的出台,中央和各地政府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加大,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购机热情,出现了一些地区农机拥有率较高、农业机械配套不平衡、机械利用率低和农机收益下降的现象。农机跨区作业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有由于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导致的。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早已经开始大面积的是使用农机跨区作业的农业发展模式,不仅仅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还大大提高了人们的收入,进而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但是在一些落后的地方,由于经济相对落后,农机作业并没有得到发展,机械使用效率不是很高,制约了农业的发展,为此,必须提高农业机具的利用率,促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发展。

1.2 解决了农户小规模经营与机械化大生产的矛盾

我国是农业发展大国,随着经济的不断变化与发展,改革开放的逐渐渗透,要想更好的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就必须加以改革,尤其是针对农业而言,必须加快现代机械化的发展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农业落后的现状。农机跨区作业的提出,大大改善了以往的农业作业方式,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不仅仅满足了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还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处理了小规模生产与机械化大生产之间所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大大提高了农机的使用效率,避免了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为我国实现农业机械化,现代化,集约化的发展模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农机跨区作业的发展趋势将带动整个农业的科技进步与发展,在未来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1.3 促进了农机服务产业发展

农机跨区作业的发展,不仅仅带动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建设发展状况,更是加剧了其与外界之间的贸易往来,从而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农机跨区作业的壮大,使得新的技术,新的理念,不断的应用于农机作业中,真正的带动了农机整个服务行业的发展,并且逐渐形成一种产业性的支柱产业,带动了整个农机跨区作业发展的现代化发展模式。

1.4 加快了农机新技术和新机具的推广

科技的不断创新与应用,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何改善经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就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随着农机跨区作业的不断完善与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深刻的感觉到,要想促进自身的发展,获取更多的效益,就要不断的学习新的农机业务知识以及大力推广新农具机械设备的使用,从而加快其农业经济的发展,更好的满足于自身发展建设的需要,真正的提高其生活质量。

2 发展农机跨区作业模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跨区作业组织化程度低,市场秩序不规范

2.1.1 “散机”作业现象严重。散机作业户他们并没有规范的组织标准,而是以临时的作业方式以及合伙的形式存在。这样就很容易打乱整体的农机作业方式以及计划安排,严重的将影响农机跨区作业的发展模式,影响市场价格的上下浮动,致使导致恶意循环竞争方式的出现,降低农机作业的效率,从而阻碍农业经济的建设发展。

2.1.2 “拦截机”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由于我国各地间的经济建设发展不平衡,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农机作业的发展水平出现了不平等的现象。尤其是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农民自身学习意识比较薄弱,相对收入较少,进而难以满足农民的发展需要。为了追求市场利益最大化,很多农民在农作物作业期间,过早的使用农业机具,在作物还没有完成熟的时候,就使用切割机进行切割,从而获取眼前的利益。这种做法将严重影响农机跨区作业的发展,甚至会出现阻碍农业经济发展现状的情况。

2.2 作业需求信息不畅,致使农机资源分配不合理

在进行农机作业时,首先必须掌握准确的农业耕作信息,由于农业耕种因地域不同,时间不同,其各个阶段的耕种方式也是不同的,不仅仅受到市场变化的影响,还受到种植面积,天气变化,收割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为此,在耕种前必须掌握相关信息的准确情况。根据信息提供的数据以及相关的信息进行耕作。同时,还要将信息有效的及时反馈,定期根据作物情况进行抽检,时刻掌握信息的整体动态变化,及时调整农机资源的可利用资源,节约成本,减少浪费。

2.3 农机跨区作业管理难度大

由于跨区作业牵连到多个不同地区,跨区作业范围广,时间长,作业情况复杂多变,而且经济关系双方都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使得跨区作业管理有很大难度,而有关部门对跨区作业者的管理主要是对其进行培训和备案管理,对外出农机手具体作业动向和作业行为缺乏有效监督和检查。在外出作业机车中,无行驶证、驾驶证及跨区作业证的现象还比较多。散机管理力度不强,跨区作业地随机主主观而定,容易和有组织的跨区作业服务队形成冲突,产生地方农机配比不合理,降低单机作业效率,影响整体作业进度,减少了农机户收益。

3 完善农机跨区作业模式的途径和措施

3.1 尽快规范跨区作业市场秩序

规范作业市场秩序是搞好跨区作业的当务之急。要解决这个问题,单单依靠农机部门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必须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加大对道路交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力度,全面负责辖区内跨区工作的组织协调、秩序维护、调解纠纷等工作,保护参加跨区作业各方的正当权益,依靠制度创新,完善有关法规,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跨区作业市场体系。

3.2 完善跨区作业信息服务系统平台

及时准确农机供需信息是农机管理部门对跨区作业市场进行管理与调控的重要举措。跨区作业的组织者最缺乏的不是资金和人员,也不是机器和技术,而是作业市场的供需信息。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应当在跨区作业期间做好市场信息的整理、汇总工作,及时将信息输入网络《跨区作业直通车》,保证跨区作业市场信息的真实性和时效性,及时为广大农民和机手免费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引导作业机械有序流动,避免跨区作业的农机扎堆,贻误作业时间。同时,要逐步推广网上协议等先进的签约方式,降低跨区作业的交易成本,促进跨区作业市场的供需平衡。

3.3 完善农机养护维修配套设施和农机保险

由于跨区作业环境恶劣、作业任务重、时间长,作业机器难以得到及时保养维修,因而有必要在主要农机流入区建设农机维护配套设施,可以为作业机手提供有效服务。在非跨区作业时节,该配套设施也能服务于当地有机农民,有效促进当地农户购机积极性。同时,长期大量高强度作业使得机手时常疲劳,所以很容易导致农机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为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机手参加跨区作业时必须办理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及第三者责任保险,一旦发生事故或其它突发性事件,应及时报案,由有关部门做好现场勘查、责任认定和赔付损失等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意外事故可能带来的损失,以推动跨区作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秀英.完善和发展农机跨区作业模式的思考[J].农机化研究,2011.

上一篇: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措施探讨 下一篇:企业人力资源风险分析与完善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