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健闻 第4期

时间:2022-09-11 05:46:09

世界健闻 第4期

美国

发现咖啡因能帮助抵御皮肤癌

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人员发现,遭紫外线破坏、已处于癌变前期,或者正在分裂中的皮肤细胞,对某种蛋白质的需求非常大,而咖啡因可以抑制这种蛋白质,可以在以上这些细胞发生癌变前把它们杀死。

研究人员并不主张通过饮用咖啡来降低皮肤癌的风险,因为在此之前一项对9万名白人妇女的研究发现,每天多喝一杯咖啡,患非黑色素瘤皮肤癌的几率只会相应降低5%。不过,这项发现可能会用于研制可以修复紫外线破坏的皮肤外用软膏。

摘自《广州日报》

泰国

拟在酒瓶上贴饮酒危害警告

为进一步控制酒制品消费,泰国政府拟效仿在烟盒上印制“吸烟有害健康”的警示标语,在酒瓶上也贴上相应的警告图片和文字。据悉,警示内容中可能会出现肝癌病人的形象、饮酒导致的车祸和其他犯罪行为的图案或字样。

泰国素来以严格控制烟酒消费闻名。在泰国的超市里,香烟不能公开摆售,烟盒上还印有因吸烟而引发肺癌等疾病的图片;为防范喝酒闹事,泰国规定商店在下午一定时间段和夜间12时以后不能卖酒。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

埃及连体婴儿成功分离

一对来自埃及的连体男婴哈桑和马哈茂德出生后先天盆骨部位相连。在一支由25名医师组成的团队的集体努力下,兄弟俩成功分离,整个手术过程十分顺利,两名男婴分离后状况稳定。

摘自《新华网》

德国

发明心脏瓣膜移植新技术

德国科学家最近发明了一种新型心脏瓣膜移植术,将供体心脏瓣膜经过特殊的“纯化”处理后再植入受体,不仅能避免排异反应,且植入的瓣膜可与受体共同生长发育。

汉诺威医学院的心脏移植专家5周前为一名4岁男孩进行了这一手术。术前,他们利用某种特殊介质对供体心脏瓣膜进行了“清洗”,去除了供体瓣膜细胞中捐赠者的个体信息,从而得到一个类似于空框架的瓣膜结构。这样的瓣膜结构被植入受体之后,会被当作自体结构接纳,从而避免了排异反应。

这项手术进行得非常成功,经过他们处理后的心脏瓣膜很容易被受体接受,并且会和受体一同生长发育,这样可以使患者免除繁杂的后续手术治疗。

摘自《解放日报》

法国

治癌新方法诱使癌细胞自杀

法国研究人员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人们可以用一种分子“诱饵”,模拟脱氧核糖核酸(DNA)受损,进而促使癌细胞自杀。

医生经常用化学疗法和放射性疗法破坏癌细胞,进而引起程序性细胞死亡。然而,一些时候,这些疗法给癌细胞造成的破坏程度不足以激起程序性细胞死亡,而幸存下的癌细胞能自我修复,使治疗过程徒劳无功。

为对付这种情况,法国巴黎居里研究所玛丽・杜特莱斯带领研究人员造出微小的DN断,模仿遗传密码双螺旋结构两端受损,使那些顽固的癌细胞认为它们受损严重,进而“自杀”,也就是程序性死亡。研究人员说,一些恶性肿瘤对常规疗法具有抵抗性,这项研究为对付恶性肿瘤开辟了新道路。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巴西

做变性手术不要钱

巴西卫生部前不久公布了部长令:从即日起将变性手术纳入统一医疗体系,国民可以在指定的公立医院实施免费变性手术。根据这个政策,包括里约热内卢州立大学附属医院在内的5所医疗机构,成为了首批免费手术的定点医院。在国民提出变性申请后,医院将派出由心理学家、社会学者、内分泌学家等在内的干预小组,对变性申请者进行为期两年的跟踪观察,并对其进行生理和心理评估,最终确定申请者是否符合手术条件。

摘自《健身科学》

英国 研发可感知百味的感观头盔

英国科学家正研发能够同时模拟五官感觉的拟真装置,让使用者即使安坐在家中也能感受加勒比太阳的热力、北海道熏衣草香,甚至是人间美食的味道。这个名为“模拟茧”的拟真装置将变“虚拟”环境为“实拟”,透过无线技术能接收各种仿真信息或地球另一端的真实信息。

摘自《文汇报》

意大利

发现人们更愿帮与自己相貌相似的人

意大利科学家发现,与我们长得越像的人,我们就越乐意向他伸出援助之手。人们之所以对那些和自己长得相似的人更加无私,是因为在人类社会早期,人们凭借长相判断是否有亲情血缘关系。

新研究发现,与自己的亲戚相比,人们对那些长相与自己足够相似的人兴趣更浓。研究负责人、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的保拉・布里森博士表示,研究表明,人们对素不相识,但长相和自己相似的人会表现出更大的亲和力。

文/陈宗伦 摘自《人民网》

葡萄牙

家庭保健站将取代健康中心

为进一步提升初级卫生保健体系接待患者的能力,葡萄牙政府将在5年内,用家庭保健站取代目前遍布全国的健康中心。与健康中心相比,由若干医疗小组组成的家庭保健站更加灵活,且有自主管理权。当家庭医生不当班时,其他医生可以调出患者病历,为他看病,避免患者等候医生。此外,保健站的门诊时间更长,能满足更多居民的就医需要。

葡萄牙政府相关部门认为,要想确保这种新的医疗形式能够良好发展,还需要完善的基础医疗政策和科研技术部门的支持。

摘自葡萄牙《新闻日报》

美国

数据表明胖妈妈的孩子缺陷多

美国医学会期刊发表的研究数据表明,怀孕前身体肥胖的妇女产下有缺陷婴儿的可能性要比体重正常的妇女大得多。

研究人员对1997年到2002年间出生的1万多名有先天缺陷的新生儿,及其母亲进行调查后发现,妈妈肥胖可能导致胎儿患先天异常神经管缺陷的几率是正常体重妈妈的两倍;胎儿患脊柱裂导致瘫痪的几率也增高了两倍多。报告称,肥胖的妈妈可能导致胎儿异常的现象还包括:颚裂与唇颚裂、直肠闭锁、脑水肿,以及四肢异常。研究人员发现,怀孕前体重有些超重,但没达到肥胖程度的妇女,所生的孩子有先天缺陷的可能性,也比体重正常的妇女大,但比肥胖妇女的可能性要小。

报告认为,先天异常是产下死胎和婴孩出生后死亡的主要原因,这占了美国婴儿死亡总数的1/5,它也是早产与婴儿幼年患病的重要因素,因此建议妇女在怀孕前最好保持正常体重,给孩子一个健康的孕育环境。

摘自《广州日报》

约旦

八成人超重或肥胖

约旦国家糖尿病、内分泌学和遗传学中心的数据显示,超过80%的约旦人体重超重,或者肥胖,而且肥胖人数呈上升趋势。

数据显示,约旦42%的成年人体重超重,39.8%的人肥胖,全国只有不到20%的成年人体重在健康范围内。此外,与肥胖相关的健康问题也呈加重趋势,30.5%的约旦人患有糖尿病。这主要是因为约旦人的饮食量过大而又缺乏运动。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约旦人吃得更多了,体力活却做得少了,比如砍柴、取水和洗衣服等。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

澳大利亚

发现高龄母亲的子女认知水平高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母亲相对高龄,子女的认知水而更高,但高龄父亲的子女在认知能力测试中,得分明显低于相对年轻的父亲的子女。昆士兰大学脑研究所科学家约翰・麦格拉斯说,这可能是因为男性年龄增加,产生的细胞更可能发生变异,从而影响后代,而女性卵子形成于子宫,在受精前一直受到保护,变异几率较小。

摘自《都市快报》

上一篇:312经络锻炼法战胜三十年高血压顽症 下一篇:“治未病”迈出医改关键步伐